在古老的巴馬長綠山,晨霧總是如輕紗般纏綿,緩緩揭開山巒的神秘面紗。十二歲的瑤族姑娘巴馬麗瑯,身著一襲樸素的藍布衣裳,背負著裝滿蕨草的竹簍,輕盈地穿梭于山林間。她的眼神清澈如水,卻因七年前的那場意外,失去了往日的鶯啼之聲,只能以沉默與大自然對話。
太陽高懸,巴馬麗瑯欲以采茶調驅散勞作的疲憊,卻發現自己的喉嚨仿佛被歲月磨礪過的石頭緊緊鎖住,發出的聲音沙啞而艱澀。
巴馬麗瑯很難過,當她走到長綠山深處,偶遇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老奶奶被巴馬麗瑯純真無邪的笑容和樂于助人的心性所感動,便引領她至半山腰,手指一點,巖石縫中噴出一汪清泉,泉水表面漂浮著絢爛的七彩氣泡,宛如仙境。
巴馬麗瑯半信半疑地俯身,輕輕啜飲那泉水,一股前所未有的清涼瞬間貫穿全身,直達心脾。隨著泉水緩緩滑過喉嚨,她感到長久以來束縛聲音的枷鎖仿佛被無形之手一一解開。當她再次嘗試發聲,一串清澈如泉、冷冽如冰的旋律劃破山洞的寂靜,驚得洞外棲息的鳥兒振翅高飛。
深知此泉水的珍貴,巴馬麗瑯立刻將這份恩賜帶回村莊,分給了正遭受旱災煎熬的村民們。泉水所到之處,干涸的土地重獲生機,人們的臉上再次綻放出希望的笑容。
時光荏苒,轉眼三年已過,谷雨時節,盤陽河畔搭建起了一座巍峨的九丈歌臺。巴馬麗瑯,如今已出落得亭亭玉立,頭戴銀絲蓮花冠,身著繡有瑤錦的百褶裙,宛如山間最靈動的精靈。隨著她第一聲“尼呀嘞”的響起,喧囂的人群瞬間安靜下來,仿佛整個世界都在傾聽這來自天籟的聲音。
她的歌聲,時而如山間溪流輕盈跳躍,時而似深潭之水深沉回旋,引得對岸木棉樹輕搖,畫眉、藍鵲紛紛駐足,連河水都為之動容,泛起層層細膩的漣漪。當唱到情深意切的“想妹迷”時,臺下聽眾無不為之動容,老翁憶妻,少女懷春,連縣太爺也為之淚濕衣襟。
正當歌聲達到高潮,天際忽現異象,七彩祥云間,那位神仙老奶奶化身仙娥,凌波微步而來,眾人驚呼:“碧霞元君顯靈了!”仙娥輕揮廣袖,巴馬麗瑯的額間頓時浮現出一枚羽狀金印,揭示了她不凡的身世——“昆侖百靈鳥”。
后來盤陽河畔,一座白玉砌成的賽歌臺拔地而起,每年的三月三,總有百鳥盤旋,似乎在等待著那個能喚醒群山清越嗓音的歸來。
而最令人稱奇的是,當巴馬麗瑯唱至情歌最為纏綿之處,盤陽河面竟浮現出萬千螢火,而是水中青鱗魚吐出的氣泡,它們隨著旋律起舞,幻化出種種奇景,與對岸隨風搖曳的稻浪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幅動人心魄的畫面。
更令人震撼的是,云層之中,十二位羽衣仙子悄然現身,她們以天籟之音為巴馬麗瑯伴奏,其中一位仙子更是解下腰間瓊琚,化作甘霖灑落,瞬間治愈了人群中久咳不愈的孩童。這一幕,成為盤陽河畔流傳千古的佳話,每當三月三的歌聲響起,人們總會想起那位以歌聲治愈人心的少女,以及她身后那段關于愛與犧牲、重生與奇跡的傳奇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