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黨的頭頭,蔣介石手下的能臣武將可不少,但在遼沈淮海戰役中,他卻重用了“三才將”。
“三才將”聽著厲害,卻并不是什么夸獎人的詞,而是指“庸才”、“蠢才”、“奴才”。
也正是因為他們,在遼沈淮海兩大戰役中,蔣介石損失慘重,失去了很大一部分軍隊。
那么,“三才將”說的都是誰?他們又在遼沈淮海兩大戰役中分別做了什么?
遼沈戰役——戰略決戰的序幕
全面內戰開啟后,我黨和國民黨便開始進行多方面對抗,直到1948年,我黨和國民黨在軍隊方面的兵力對比大幅縮小,雖然和國民黨相比,仍然是國民黨占據優勢,但這個優勢已經非常小了。
在擁有了足夠的實力后,我黨決定對敵人進行大面積反擊,并且消滅敵人的強大戰略集團,但如何排兵布陣就成為了第一個問題。
從我國的地理位置出發,我黨將全國分為了五大戰場,也就是中原、華東、華北、東北、西北。
在五大戰場中,我黨分別取得了不同的優勢,但是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最有可能爆發決戰的就在于華北、華東以及東北戰場。
這就意味著我黨要在這三個戰場中尋找出一個合適的戰場,先手開啟決戰,經過詳細分析后,最終還是選定了東北戰場,因為無論是華北還是華東都有可能會遭遇敵方的軍事壓力,對我黨并沒有太多好處。
而東北戰場不一樣,在這里我黨的優勢還是比較大的,一方面,在東北戰場我軍總兵力超越了敵軍,而且武器裝備也相當不錯,另一方面,我黨在東北控制了大面積土地和人口,擁有穩定的根據地。
更為重要的是東北是重工業基地,有很多煤和礦產資源,除了這些資源外,東北也是糧食產區,擁有很多糧食,有了這些糧食后,軍隊才能夠吃的飽,并且有精力打仗。
在當時,我國的科技和農業方面都并不發達,還沒有產量特別高的糧食產地和種類出現,因此,占有糧食產區的重要性也就變得格外重要。
有了足夠多的吃的,無論是在打仗還是活下去,最起碼是有這個能力的,沒有糧食的話,一切不過都是浮云,畢竟人是一定要吃飯的。
國民黨遼沈淮海戰役失敗的重大原因
選定東北戰場后,遼沈戰役爆發,我軍毫不意外拿下了本次勝利,在后面的淮海戰役中,我軍并沒有東北戰場的優勢,卻依舊獲勝。
這兩大戰役的關鍵性不言而喻,但國軍卻接連輸掉了兩場,事實上,國軍的實力并不算差,而且國軍兵力也不算少,卻在兩大戰役中全部輸得難看,這和蔣介石重用“三才將”有分不開的關系。
當年,我黨中涌現了一批排兵布陣非常有一套的將領,他們也都得到了重用,國軍兵力強盛,并且后面還有黃埔軍校不斷培養人才,自然也會誕生比較優秀的國軍將領。
不過,國軍里有個壞毛病,那就是“論資排輩”,這個習慣也導致了很多人憑借“老資格”就不將其他人看在眼里,并且不服管教。
這就導致一些優秀的人才可能不會立馬得到重用,因此才有了“三才將”的出現,而“三才將”也在這個壞習慣里吃了不少虧。
首先就是“庸才”杜聿明,他本身能力就只能算一般,還是黃埔一期生,許多人資格都比他老,自然也就是不會對他太客氣,蔣介石也的確考慮了這種情況,便派了更老資格的人來幫助他,導致管理上非常混亂,杜聿明好不容易有兩個好點子,也被否決了。
這其實對戰場會造成很大影響,偏偏蔣介石還非常信任他,一會兒讓他負責東北戰場,一會兒又調任他去徐州,總之,杜聿明換的地方不少,卻并沒有拿下幾場戰爭的勝利,畢竟他實力有限。
其次就是“蠢材”劉峙,這個人不僅膽小甚微,而且也沒有什么魄力,有點兒混日子的嫌棄,偏偏他還想要升官發財。
在華東戰場上,按照杜聿明的計劃,國軍雖然晚了一步,但還是有可行之處的,然而,此時的華東戰場已經交給劉峙來管理。
作為指揮者,是進攻還是防守必須得做出個決定,但是做錯了的話,他這個指揮官可能就需要承擔責任,劉峙雖然想升官發財,但是更怕出錯,經過慎重考慮后,還是叫停了國軍的進攻,并讓他們進行修整。
這本沒什么錯,但是卻給了我黨休整的時間,從而在后面的戰斗中獲得了優勢,不過,劉峙這一手也算是徹底毀了杜聿明的計劃。
最后是“奴才”陳誠,作為蔣介石的“干女婿”,陳誠對蔣介石幾乎能說的是非常忠誠了,跟在蔣介石身邊也將他哄得開開心心的,整日里做小伏低,看上去十分恭順。
也是因為如此,蔣介石對他也十分重用,然而這人卻是個“兩面派”,在蔣介石面前卑微,在其他人面前卻拿腔拿調,偏偏眾人還不能說什么,也正是因為他不停上躥下跳,讓很多國軍將領跟著遭殃,也導致了很多戰役的失敗。
這三個人在遼沈淮海戰役中,雖然各自有負責的事情,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卻無形中給對方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最終導致輸掉了兩大戰役。
三大戰役所導致的結果
遼沈淮海兩個戰役結束后,蔣介石就已經有了離開大陸的打算,畢竟這兩大戰役也給了他一個狠狠的教訓。
而兩大戰役的失敗也讓蔣介石意識到了國民黨內部存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導致了內戰的發生,在一開始國共合作時,其實兩黨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好。
但是隨著國民黨的問題的出現,兩黨之間的矛盾也就出現了,國民黨雖然在不斷發展,卻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聲音,大家都想要網上再走一步,為此也可以犧牲其他人的利益,更為重要的是,國民黨并沒有看到農民的問題,那就是土地和生活。
因此,我黨和國民黨的觀念出現了根本性的分歧,所以兩黨之間也必定會爆發戰爭,也因為這些問題,最終蔣介石敗走臺灣,我黨則是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