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服務實體經濟
作者 | 勝馬財經徐川
編輯 | 歐陽文
在當今復雜多變的金融格局中,“貨幣如血液,流淌于經濟之軀,金融機構則為心臟,驅動其循環不息。”農商行,無疑是這龐大金融體系中深植本土、滋養地方經濟的關鍵脈絡。
作為江蘇地區扎根地方的金融主力軍,江南農商行占據重要地位,論規模,其資產總額截至2024年末已達5855億元且穩健攀升,在江蘇農商行領域獨占鰲頭,于全國銀行陣營亦頗具分量。
勝馬財經注意到,江南農商行憑借其業績穩健增長資產質量優化以及對實體經濟多維度支持等方面的卓越表現,成為金融行業關注的焦點的同時,也為業務拓展與多元發展構筑起雄厚根基,在夯實實體經濟根基過程中的不可替代價值愈發彰顯。
經營指標穩步向上
江南農商行的業績指標在農商行隊伍中表現一直比較靠前。近日,該行發布了2024年全年工作報告,從盈利維度審視,2024年全年實現營收128億元,同比增加1.5億元,增幅達1.2%;存貸款總量分別為4538億元、4086億元,增幅分別為6.6%、7.6%。
這一成績的背后,是其在業務結構優化與精細化管理方面的不懈努力。一方面,利息收入作為傳統盈利支柱保持穩定增長,得益于其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安排與利率風險管理策略。通過精準定價貸款產品與優化存款來源結構,在保障資金流動性的同時,實現了利息收入的穩步擴張。
另一方面,非利息收入的增長也不容忽視,江南農商行近幾年在中間業務拓展、金融市場交易等領域逐漸發力,積極探索多元化盈利渠道,以降低對單一盈利來源的依賴,增強在復雜市場環境下的抗風險能力。
資產規模方面,截至2024年末,江南農商行資產總額達585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7%。這一規模擴張并非盲目激進,而是基于對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精準研判。
勝馬財經了解到,在資產配置上,江南農商行注重平衡信貸資產與非信貸資產的比例關系。信貸資產投放緊密圍繞地方實體經濟需求,尤其是對制造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傾斜,既滿足了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又為自身帶來了穩定的利息收入與優質資產沉淀。
同時,適度配置非信貸資產,如在金融市場投資優質債券等,以提升資產的整體流動性與收益性,并通過分散投資降低系統性風險。
從金融行業競爭格局來看,江南農商行在區域內面臨著來自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然而,其通過差異化競爭策略脫穎而出。與大型銀行相比,江南農商行憑借對本地市場的深度了解與靈活決策機制,能夠更迅速地響應地方企業的個性化金融需求。
例如,在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流程上,可大幅縮短審批時間,提高融資效率,解決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的緊迫性問題。而相較于其他小型金融機構,江南農商行又憑借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與豐富的產品線,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的金融解決方案,從基本的存貸款業務到復雜的金融市場交易服務,構建起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從而在區域金融市場中占據了有利的競爭地位。
,向
在當下金融行業變革浪潮中,江南農商行深知唯有精準定位多元創新,方能行穩致遠。為此,該行堅持做小做散的戰略定位,將目光聚焦于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長尾客戶群體,全力滿足其 “短急” 的資金需求,為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注入金融活水。
同時,積極擁抱科技創新,不斷向 “新” 邁進,以數字化手段優化金融服務,提升效率與體驗。在綠色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緊跟政策導向,向 “綠” 而行,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支持力度,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助力地方經濟實現低碳轉型。
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但因其經營方式差異大、經營數據非標化,且資金需求呈現 “周期短、金額小、頻次高、用款急” 等特點,融資難題突出。
常州市某車輛飾件有限公司是主營車輛飾件、配件、燈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長期為某車業公司供貨。在江南農商行舉辦的融E鏈“政銀企”活動會上,通過小程序審批,成功線上提款100萬元貸款,保障了正常生產,滿足了擴大產能的資金需求。
這正是江南農村商業銀行強化支小 “輸血” 功能的體現,近年來,該行推出各類創業貸款,以 “整村授信”“整場授信”“整圈授信” 等特色模式完善 “信用體系” 建設,賦能小微金融服務。
江南農村商業銀行緊跟 “新能源之都” 建設步伐,從戰略層面強化綠色金融頂層設計,搭建全方位組織架構體系,聚焦助力城市低碳產業與實體經濟綠色轉型,持續加大綠色產業信貸投放。
在實際舉措上,對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行業重點支持,通過施行差異化授信政策、豐富綠色金融產品,推出 “常綠貸” 及 “環信融”“環保擔” 等特色產品,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同時,完善投貸聯動營銷機制,注重綠色信貸客戶準入管理,建立存量客戶退出與動態評估機制,在推動綠色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全力保障綠色生態健康發展 。
多維度服務實體經濟
江南農商行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展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度耕耘姿態,用數據展現更有說服力。
在支持本地制造業與戰略新興產業方面,江南農商行不遺余力。在過去一年間加強與市科技局、工信局、發改委等部委辦局戰略合作,支持科技類項目落地。創設“江南科貸”品牌,打造服務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產品體系。至年末,為3927家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308億元,貸款余額在常州32家銀行機構中排名第一,份額占比超1/5。
這一系列數據背后,是江南農商行對地方產業升級戰略的深刻理解與精準對接。通過設立專門的產業金融服務團隊,深入企業調研了解其技術研發、設備更新、市場拓展等各階段的金融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制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方案。
普惠金融領域,江南農商行成績斐然。2024年一共為全市524個行政村34萬戶家庭、近70萬人開展主動授信532億元,至年末,向7.6萬市民發放貸款186億元;打造供應鏈小微企業專屬服務“融E鏈”,解決產業鏈上小微企業融資難題。評定核心企業3237家,鏈屬企業準入近5萬戶,主動授信570億元。至年末,支持產業鏈上6506家小微企業融資186億元。
養老金融方面,與常州轄市、區、經開區民政局全面合作,打造集養老助餐、公益服務、財富管理、健康咨詢于一體的智能化社區食堂。至年末,已建成社區助老食堂134家,覆蓋415個社區、村委,服務銀發客群超10萬人。
科技賦能數字金融的實踐中,江南農商行與常州征信合作,以大數據為支撐,構建評分模型,推廣“常信貸”“常農貸”“常個貸”等貸款產品,精準對接市場主體融資需求。至年末,發放“常系列”貸款52億元,在常州13家試點銀行機構中排名第一,份額占比超1/5。
從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整體效能來看,江南農商行的實踐凸顯了農商行在區域經濟微循環中的關鍵作用。農商行作為最貼近地方實體經濟的金融機構,能夠精準感知實體經濟的細微變化與需求痛點。
江南農商行通過在制造業、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多領域的積極作為,有效引導金融資源向實體經濟的關鍵環節與薄弱領域流動,促進區域經濟結構優化與轉型升級。這不僅為地方實體經濟注入了強大的金融動力,也為農商行自身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實現了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與協同發展。
END
勝馬財經誠意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