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2周年,奮進新征程,2023年7月1日,全國書法名家陳永軍先生來到廣州平云書院,和廣東高校大學生一起開展書法作品看稿和研學公益活動,為中國共產黨102歲生日獻禮。
此次活動由廣州平云書院承辦,青年書法家盧俊先生、平云書院院長吳光龍先生擔任學術主持,主講人為陳永軍先生。
活動現場,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陳永軍先生為參加公益活動的大學生書法作品進行了逐一講解和點評。他先后對作品筆法、結字、章法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告訴學員們要從切筆、節筆、折筆、轉筆等不同筆畫構成環節入手,綜合運用執、使、轉、用四種筆法,在臨創轉換中須注意行氣與軸線、結體與布白等相互關系的運用把握,在創作中要強調對比度、虛實度、粗細度、長短度、聚散度五種關系,通過適時打破常規筆法,注重培育個人筆墨語言。他還要求大學生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懈追求作品時代意義。
這場有專業、有溫度、有方向、接地氣的分析與講解研學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歡快、溫馨、和諧,大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紛紛表示深受啟發和感染,場內掌聲不斷、笑聲不斷、歡呼聲不斷!
作品點評結束后,陳永軍先生繼續為大學生們作了《大學時代書法藝術傳承發展的偉大意義》書法講座。陳永軍先生指出,參加活動的大部分同學雖然不是書法專業的學生,在書法實踐和理論方面沒有受過較為系統的訓練,但卻十分熱愛書法,作品也具備一定的水平,值得肯定。他還語重心長跟學員們分享心得:“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獨樹一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璀璨瑰寶,也是一門與時俱進、承古開新的藝術。你們平常除了對篆、隸、楷、行、草、篆刻要經常進行臨習創作,還應對書法史、藝術鑒賞、美學、古文字學及文學詩詞等方面加強學習了解,讓技法和理論要同步提升”。
陳永軍先生還對書法藝術發展史的書家名作、書風流派進行了頗具代表性見解性的講解。活動最后,他寄語高校青年:轉益多師是吾師,要避開狹隘的門戶之見;要崇尚經典、致敬經典、學習經典;要遵循師古不泥古、宗法不惟法、破法不悖法的原則;要加強文化修養、知識積累、藝術訓練、審美提升;要感恩我們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黨、偉大的人民;要堅定文化自信、肩負時代使命、歌頌偉大時代、書寫人民心聲,這樣的你們一定不負韶華,未來可期。
陳永軍,字道居,號朝陽閣,1974年生于浙江臨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委會委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全國優秀基層書法家,中國書壇青年百強榜百強,華南農業大學、廣東交通學院客座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