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為茶忙,來自海南、四川、貴州、浙江等地的春茶先鋒隊——白沙綠茶、宜賓早茶、峨眉雪芽、烏牛早等綠茶早已搶占一波春茶市場。
臨近三月,我國浙江、江蘇、河南、安徽、貴州、湖北、江西等地的諸多知名綠茶也將迎來開采期!對于愛茶人而言,只有喝到了心儀的綠茶,這個春天才不算白過!
等待的日子總是漫長的,今天小懂就根據各產區的氣候、產茶的品種以及往年的開采時間整理2025各地代表綠茶上市時間!
接下來,不妨隨小懂一起來看看你大概什么時候才能喝到心尖上的那杯綠茶吧~
浙江省代表綠茶
安吉白茶
預計上市時間:3月中旬~4月初
茶區特征:安吉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富含鉀、鎂等微量元素,適宜茶樹生長。
安吉白茶素來因茶名被誤解為白茶,實則是浙江省湖州特產的烘青綠茶,其鮮葉摘自變種的“白葉一號”白茶樹,嫩葉純白如玉,僅主脈呈微綠色,故名“安吉白茶”。
而“白葉一號”是季相變化明顯的茶樹品種,其茶芽、嫩葉色澤一般在清明節前呈現灰白色,谷雨前多數變為玉白色,到了谷雨則會逐漸轉化為全綠色的嫩葉。
因此,安吉白茶一般從三月中旬至四月初開采,持續采摘到谷雨前后,采摘下來的一芽一葉或二葉經攤青—殺青理條—初烘—攤涼—復烘—收灰干燥七道工序制成。
“白、活、香、鮮”為特色的安吉白茶,干茶形似鳳羽、葉白脈翠,香氣清鮮持久,而氨基酸含量高達6.19-6.92%,比一般茶高出一倍之多,滋味“鮮如雞湯”!
西湖龍井
預計上市時間:3月中下旬~4月初
茶區特征:杭州西湖區的獅峰、龍井、虎跑、云棲、梅家塢及龍塢、轉塘等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漫射光充足;土層深厚、排水性好,土壤微酸。
始于宋、聞于元、揚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歷1200余年的西湖龍井是公認的綠茶“頭牌”,其常年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是浙江乃至全國的扁形炒青綠茶代表。
西湖龍井的采摘第一大重點就是“早”,俗話說“早采三天是個寶,遲采三天變成草”,這當中依據的節令就是“清明節”,明前西湖龍井稀貴如金,過了清明節價格一落千丈。
其二就是以“細嫩”著稱,西湖龍井按照采摘嫩度不同分為蓮心(清明前只采取一個嫩芽)、旗槍(谷雨前采摘,形似旗如槍)、雀舌(一芽一葉或二葉初展)等。
鮮葉原料的高水準奠定了品質基礎,經攤青、殺青、回潮、輝鍋、收灰等工序炒制而成的西湖龍井干茶扁平挺秀、呈“糙米黃色”,獨特的嫩豆花香讓人欲罷不能。
江蘇省代表綠茶
洞庭碧螺春
預計上市時間:3月中下旬~4月初
茶區特征:茶園地處三面或四面環水的洞庭山,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林與果園相融為一體;土壤由石英砂巖、紫云砂巖構成。
創制于明末清初的洞庭碧螺春,是中國歷史名茶之一,清初因香氣高揚俗稱“嚇煞人香”,直到清康熙帝南巡太湖(1699年)品嘗此茶后盛贊,但又覺名字不雅。
康熙帝就根據其采摘于早春,及湯色碧綠、形曲似螺的特征而欽定茶名為“碧螺春”。通常每年春分前后就開采,講究摘得早、采得嫩、揀得凈,至谷雨后結束采摘。
由于茶區是典型的茶果間作套種模式,與桃、李、杏、梅、枇杷等果木交錯種植的茶樹,在年復一年的生長期間吸收了果香、花香,這也賦予洞庭碧螺春天然的花香果味。
最后經一系列傳統工藝制成的碧螺春,呈現“卷曲呈螺、條索纖細,茸毛遍體、銀綠隱翠”的外形,沖泡后杯中白云翻滾、湯色碧綠,花果香顯,入口鮮爽,回味綿長。
湖北省代表綠茶
恩施玉露
預計上時時間:三月中旬至谷雨
茶區特征:恩施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北緯30°“黃金產茶帶”,冬少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境內河流眾多。
湖北特產的恩施玉露是我國為數不多傳承至今的傳統蒸青綠茶,據陳宗懋、楊亞軍主編的《中國茶經》(2011年修訂版)記載:恩施玉露于清康熙年間始制。
恩施玉露春茶采摘一般從每年的三月中旬持續到谷雨左右結束,鮮葉采摘等級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要求選用的葉色最好是濃綠的,制作上最大的特色就是采用蒸氣殺青。
具體制作工藝分蒸青、扇涼、鏟頭毛火、揉捻、鏟二毛火、整形上光、提香、揀選等,精心制成的特級恩施玉露彰顯挺直似松針、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等外形特征。
入杯沖泡后的恩施玉露湯色清澈明亮,品飲滋味鮮爽回甘;而蒸氣殺青給茶湯帶來一股類似海藻的香氣,持久不散、回味深遠;沖泡后的葉底嫩勻、明亮。
安徽省代表綠茶
黃山毛峰
預計上市時間:3月底~4月初
茶區特征:安徽黃山(徽州)一帶,屬亞熱帶和溫帶過渡地帶,降水豐沛;山高谷深、溪多泉清濕度大,植被繁茂、土壤松軟、排水順暢。
天下第一名山“黃山”特產的烘青綠茶黃山毛峰,創制于清光緒年間,一般于每年清明至谷雨時,選摘“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良種茶樹的初展肥壯嫩芽。
而得益于黃山優越的生態環境,每逢春茶采摘之際,黃山上蘭花遍布,茶園飽受花香熏染,生長出來的茶鮮葉也自帶蘭花清香,奠定了黃山毛峰茶的品質基礎。
采摘下來的鮮葉經殺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加工而成的黃山毛峰芽尖似峰、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葉”);香氣如蘭,湯色清澈、滋味醇甘、韻味悠長。
六安瓜片
預計上市時間:谷雨前后
茶區特征:安徽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山高地峻、云遮霧繞,降水充足、光照適宜;土層深厚,土壤肥力好、且疏松多孔利于排水。
世界上唯一不帶芽也不帶梗、全由單片生葉制成的六安瓜片,因取材特殊不像絕大多數綠茶那樣追求明前采摘,鮮葉原料也是求“壯”不求“嫩”!
一般來說,每年谷雨前后十余天內是六安瓜片的黃金采摘期,其要求采摘長到“開面”的二、三葉為原料,而摘下來的鮮葉需要進入關鍵的“扳片”工序。
所謂“扳片”,其實就是去除芽頭、摘掉茶梗,掰開嫩片、老片分別殺青后,再進入后續的制作工序。而扳片除了保持單片形體,更重要的是無青草味、避免梗在制作中木質化。
這樣經炒生鍋、炒熟鍋、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等工序制成的特種綠茶六安瓜片就會形成“濃而不苦、香而不澀”的品質特征,其干茶形似單片瓜子、清香高爽、鮮醇回甘。
太平猴魁
預計上市時間:谷雨前后
茶區特征:產于黃山市北麓的黃山區(原太平縣)新明一帶,低溫多濕、光照適宜,土層深厚、黑沙壤土質肥沃、有機質豐富。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創制的太平猴魁是綠茶類尖茶中的極品,其鮮葉原料不同于一般綠茶采自中小葉種茶樹鮮葉,而是采摘自柿大茶樹品種。
而柿大茶樹為大葉類、晚生種,需要更漫長的時間抽芽!一般也要在每年谷雨前后十余日,當20%芽梢長到一芽三葉初展時,方可開園采摘太平猴魁茶。
制作上經殺青、整形、毛烘、足烘、復焙等工序,外形扁平、頂尖尾削、二葉抱芽、葉大而芽粗壯的太平猴魁尖茶,享譽“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名。
除了奇特的外形出圈,精心制成的太平猴魁茶入杯沖泡后,芽葉或懸或沉、豎立成朵,觀賞性十足;湯色黃綠明澈,滋味鮮醇甜潤、蘭香馥郁,別具“猴韻”。
河南省代表綠茶
信陽毛尖
預計上市時間:清明至谷雨前后
茶區特征:海拔300-800米,高山云霧、空氣濕潤(相對濕度75%以上),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大,延緩茶樹芽葉生長,持嫩性強。
創制于清末的信陽毛尖,又稱為“豫毛峰”,也是較晚采制的綠茶品種之一。采茶期一般分為三季:春茶(清明至谷雨前后)、夏茶(芒種前后)、秋茶(立秋前后)。
清明至谷雨前后的春茶無疑是每年信陽毛尖的品質標桿,這個時期只采摘少量的“跑山尖”,經生鍋、熟鍋、初烘、攤涼、復烘制成雨前毛尖珍品。
精品信陽毛尖干茶呈現“細、圓、光、直”的外形特征,且多白毫,沖泡后湯色嫩綠明亮、香氣高長持久,入口滋味鮮醇濃郁,回味無窮。
江西省代表綠茶
廬山云霧
預計上市時間:4月底至5月初
茶區特征:廬山北臨長江、南倚鄱陽湖,受江、湖水汽蒸騰,高海拔山上的茶區常年云海茫茫,一年最多195天有霧的日子。
詩仙李白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讓無數人向往江西九江云遮霧繞的廬山,茶名仙氣飄飄的廬山云霧就是依托廬山而生的名優綠茶。
廬山云霧始于漢朝,至唐朝時曾在廬山峰挖藥種茶的白居易寫下:“長松樹下小溪頭,斑鹿胎巾白布裘,藥圃茶園為產業,野麋林鸛是交游”,于宋朝時入貢。
由于茶園多位于海拔800米的高山之上,山高多霧導致了春茶季升溫較慢,一般要等到谷雨后廬山云霧茶樹才開始發芽,因此4月底至5月初左右開采一芽一葉初展鮮葉。
制作方面,經殺青、抖散、揉捻、初干、搓條、做毫、再干等制成的廬山云霧茶以“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六絕著稱。
上述小懂結合多方面因素、預估的各大春茶產區代表綠茶的采摘、上市時間僅供參考,后續依據實際天氣變化狀況或有所出入。
當然,綠茶是我國種類最豐富的茶類,由于篇幅有限小懂無法一一列舉,不過3月到4月是每年綠茶上市的黃金時期,大家更期待哪一款綠茶上市呢?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資料:
[1]《第一次品綠茶就上手》,王岳飛、周繼紅主編;
[2]《中國茶經》(2011年修訂版),陳宗懋、楊亞軍主編;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茶知識
1、
與茶友談茶、喝茶
群內不定時發紅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