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四川突然被中央定為“國家戰略腹地”;
2024年的三中全會,中央再次明確提出,要“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
2024年9月,高層正式提出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
有人歡呼這是“四川崛起”的信號,有人嘀咕“別又是畫大餅”,更多人則一臉茫然,“戰略腹地”、“產業備份”和我月薪3000有什么關系?
一提到“戰略腹地”,很容易讓人想起六七十年代的三線建設時期,認為這是“戰備思維”。
但實際上,現在四川地區的產業狀況已經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
當全球化退潮,孤立主義興起,地緣博弈愈加白熱化,在涉及到國家產業安全方面,主要包括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礦產安全、核心零部件安全、軍工安全等,在這些方面,四川是中國完美的腹地和備份盤。
在柏年看來,我們普通人要做的,是看清這場變革背后隱藏著的兩面:
一面是“國家安全”的冰冷邏輯,四川要成為中國經濟的“備份盤”,必須承受產業轉移的陣痛與生態資源的透支;
另一面則是,新賽道的大門已經緩緩打開,普通人翻身逆襲的時代開始了。
當國家戰略的齒輪轟然轉動時,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既然有改革、有轉變,就必然會產生相對應的贏家和輸家。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如何才能追上城市發展的步伐?我們該如何去做,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呢?
點贊關注,聽柏年繼續給你說。
一、為何選中四川?
當我們打開中國地圖,將目光聚焦在四川,會不由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地形上,四川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戰略壁壘”——北有秦嶺屏障,西接青藏高原,東臨長江三峽,南連云貴丘陵。
這種四面閉的盆地結構,可以說是活脫脫的現實版“吃雞決賽圈”。當年侵略者打到宜昌就卡bug,死活都不能往前再進一步,現在更是連導彈都要迷路。
按理說擁有如此天險,那多半就和戈壁一般千里不毛,但造物主的偏心就在于此,四川不僅擁有天險,物產之豐富也令人咋舌。
在能源安全方面,四川是中國的“水電狂魔”。
四川地處我國地勢第一和第二階梯的過渡地帶,地勢起伏顯著,河流落差大,從而使得水能蘊藏量巨大。其境內擁有岷江、嘉陵江、大渡河、雅礱江等眾多大江大河,為水電開發給予了充足的水源保障。
另外,由于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四川降水較為豐富,致使河流水量充沛。相對穩定的地質構造也為建設大型水電工程創造了有利條件。
四川境內有白鶴灘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二灘水電站、大崗山水電站等重要發電項目,加上在建的葉巴灘、卡拉水電站,可以輕輕松松點亮半個中國。
除了豐富的水利資源外,川南則是屹立世界的天然氣土豪,超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備量可謂是一覽眾山小。
在糧食安全方面,四川盆地歷來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四川這塊地方氣候極好、土地肥沃,按《東華錄》里記載:“各省旱災次數,以四川為最少,陜西百年內災荒九次半,四川每百年尚不到半次。”因為秦嶺擋住了寒流,高山鎖住了濕霧,因此四川多陰雨、少霜雪,全年無霜期330天以上,夏天平均氣溫25-28度,適合各種動植物的生長。
近幾年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包括種子、化肥、防蟲害設備、種植技術的改進,四川盆地的糧食產量又不斷提升,我們在宜賓看到的水稻田,長勢極為茂密,畝產量遠高于北方地區。
除資源之外,四川地區的歷史buff也疊得相當滿,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戰略基地。
兩千年前的楚漢之爭,高祖便以巴蜀為起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將楚霸王踩在自己腳下,開創了漢朝四百年基業。諸葛亮的《隆中對》更是將益州定位為“高祖因之以成帝業”的戰略要地。
千年之前的釣魚城,是南宋川軍軍事防御體系的核心。1243年至1279年,釣魚城經歷了長達36年的堅守,最終將蒙古大汗蒙哥熬死城下。
而在血淚交織的近代,四川則成了中華人民抗戰烽火的民族脊梁,百萬川軍穿著草鞋出川,每5名陣亡將士中就有1名四川人。“父贈‘死’字旗,傷時拭血,死后裹身”的悲壯故事至今令人震撼。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川蜀地區的戰略使命絲毫沒有減弱。1964年,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拉開了帷幕。
首先帶來的是交通革命。成昆鐵路每公里犧牲1名筑路者,這條“20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之一,至今仍是西南物資輸送大動脈。
其次是軍工布局。科研人員在四川群山中默默憋起大招,成飛攢出了中國第一架三代機殲-10;綿陽九院搞出了人造太陽;西昌更是擔負起發射衛星的重要職責,組成了屬于中國自己的“星鏈”。這些真正意義上的國之重器扎根四川,形成了覆蓋核航天、航空的完整體系。
最后就是政府主導下的人口遷移。上海江南造船廠等數十萬技術人員“好人好馬上三線”,在攀枝花等深山建立工業飛地,留下“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精神遺產。
天然完美的戰略縱深,良好完善的工業體系以及規模龐大的人才儲備,是四川成為戰略腹地的底牌。
除此之外,四川還擁有其他省份不具備的功能完整性。
陜西有工業但缺水、山西富資源但缺糧、云南生態好但工業薄弱。而四川卻能做到斷電時自己發電,斷糧時自己種田,斷網時自己造芯片”——這種三位一體的自循環能力,正是大國博弈時代最稀缺的戰略資產。
正如當年錢穆先生著《國史大綱》是為中華民族保留最后火種,如今在四川建成戰略腹地,并不是要它替代東南沿海。
如果說長三角、珠三角代表著中國經濟的上限,那么四川則會在各種極端情況下牢固的守住中國的底線,讓中國保留重啟文明的按鈕。
二、普通人的機遇在哪里?
四川這波看似風光,實則是要當"十項全能的備胎"——要能發電、能產糧、能扛起芯片產量、還得防核彈(不是危言聳聽)……
這難度堪比讓成都嬢嬢邊打麻將邊照顧孫子孫女,時不時還要到廣場上舞兩曲。
既然是“全面發展”的備胎,那首當其沖的就是產業遷移,從東南沿海到內陸,給四川帶來的不僅僅是新技術、新機遇,更有實打實的就業紅利。
2024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稱,決定將沿海產業有序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這一決策旨在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以促進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
據統計,2024年,四川城鎮新增就業106萬人,創下三年來的最高值;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3%,為疫情以來的最低值,這一數據不僅標志著四川就業市場的強勁復蘇,更揭示了其作為國家戰略腹地的獨特優勢。
從高端制造業到未來產業,從傳統工人到高技能人才,四川正在成為全國就業市場的香餑餑。
在軍工、制造業方面,四川是全國當之無愧重鎮中的重鎮,這里是中國最重要的航空工業基地、軍用電子基地、常規武器生產基地、核工業基地之一。
成飛研制的我國第五代戰機,殲-20
作為四川高端制造業的龍頭,航空工業成飛(也就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在就業市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成飛不僅是殲-20隱身戰機的生產基地,還承擔了C919大飛機、翼龍無人機等“國之重器”的研制任務。
2024年,成飛新增就業崗位超2000個,主要集中在飛行器數字化制造、航空復合材料成型等高端領域。
除了傳統大哥成飛坐鎮,四川地區的其他新興產業也不甘落后,在科技方面,人工智能、智能航天、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預計新增高技能崗位超10萬個。
就拿當下最火的人工智能為例,僅成都高新就聚集了500家AI企業,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
這里就不得不提四川的教育資源,正是因為四川有龐大的人才蓄水池,才能為這場就業結構的變革提供有力的支撐。
四川共有普通高校134所,其中“雙一流”高校8所(如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每年畢業生超50萬。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與成飛、國航等企業合作,開設飛行器數字化制造、無人機應用技術等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超95%,月收入較全國平均水平高22%。
另外,四川師范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開設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每年向全國輸送數千名AI人才。
在過去的2024年,四川推出“技能照亮前程”計劃,全年培訓勞動者超100萬人次,重點覆蓋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領域。
當然,戰略政策下就業結構的轉變,自然會給普通人帶來不小的機遇。
既然是普通人,那柏年就給大家說說最實在的三條生存法則:
第一,抱緊國家大腿,跟著戰略吃肉。
普通人來到四川要學的第一課叫“學會閱讀政策”,不是躺平吃低保,而是把國家戰略當金礦挖。
就拿寧德時代在宜賓砸600億建全球最大動力電池基地來說。招工門檻僅需高中畢業,但包教鋰電池化成工藝。流水線上戴白手套的小哥,每月到手能買兩平方米成都遠郊房。
你當這是市場經濟?錯。
這是發改委拿著清單給四川喂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鏈協同布局》相關文件里,“動力電池”四個字被重點提及。
第二,躲避資本泡沫,學會聞“韭菜味”。
比如2022年10月,頭頂港股“元宇宙第一股”的飛天云動在港交所上市,夸張的是,在其招股說明書中,“元宇宙”一詞就被提到了321次。
盡管這家公司頭頂港股“元宇宙第一股”的光環,但其含“元”量并不高,脫去元宇宙的外衣來看,飛天云動其實是一家AR/VR營銷服務公司,其主營業務是廣告服務,并沒有太多核心技術。最后落了個灰溜溜退場的結局。
同年7月,當時的“川籍妖股”天齊鋰業股價飆到144塊,大把散戶梭哈入場,如今股價跌到僅剩30塊。
最后,就是在變革的浪潮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看懂未來趨勢。
如今,戰略腹地概念已經過去了一年的時間,新技術尤其是AI的興起,似乎真的要給這個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對于普通人來說,能否抓住這波紅利,關鍵在于主動適應變化。
四川的戰略腹地定位,既是國家安全的“備份盤”,也是普通人改寫命運的“機會窗口”。
絕大多數的時候,個人的努力都是很渺小的,決定你人生機遇的,正是歷史的大事件、大潮流。
當歷史潮流走向你的面前,一次不經意的選擇,就可能讓未來的人生天差地別。
所以在大變局發生的今天,柏年建立了我的私密粉絲圈子【柏年的財富圈】。
其初衷就是想結合我對于國際形勢的觀察和我的金融從業經驗,給大家提供在當前的歷史潮流之下,如何去做人生選擇和投資的一些建議。
畢竟在互聯網上,討論國際形勢大觀點的人有很多。
但是這種形勢的變化,如何通過某些途徑,去影響每一個微小的人,這樣的分析卻很少。
但是這樣的知識,對我們來說卻極其有用。
我從事宏觀經濟分析和資本市場投資快二十年了,培訓過上千位基金經理,也發表過上百篇專業宏觀經濟分析報告。
行業內外一定是存在信息差的。
大變局時代,只有看懂趨勢,才能看到財富。
普通人如何在大變局中抓住機遇,是個很長很大的話題,柏年會持續在私密圈子【柏年的財富圈里】與大家探討、分享我最新的思考,歡迎感興趣的老鐵加入我的私密圈子。我把我知道的東西,都告訴你。
感興趣的請加:tides2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