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一些成交量排名TOP20的小區,乍一聽一定是很受熱捧的好小區,閉眼入的小區,但沒想到價格居然拉胯的很,一起看看
芍藥居北里和榮豐2008交易量領跑北京,近一年內各成交了260多套,真的很燃,這還是在去年市場比較低迷的情況之外,繼續再往下看,龍湖長城源著,遠洋山水等也都成交很活躍,其實還有一個更驚人的數據“天通苑”,天通苑所有的區成交量總和每年大概1200多套,那么如此之大的成交量,價格會到底怎么樣?
這還只是近兩年的數據,如果追蹤至近三年數據的話,每個小區在此基礎上至少還有-5的價差。
為什么會這樣?有幾點因素
首先,“超大社區概念”,超大、特大規模是把雙刃劍,從數據看,天通苑系列、芍藥居系列這類小區戶數動輒上萬以上的總戶數,大型社區意味著什么?共享資源被攤薄,社區開放式,電梯排隊、停車難、物業服務跟不上,廚房窗戶對著走廊的戶型比比皆是,比如這樣的小區環境
戶型是這樣的
一個朋友住天通苑,天天吐槽電梯只能搶,不能等,高峰期能站滿十幾個人,這種居住體驗,誰愿意多付錢?
建筑密度高的大型社區,特別是老舊小區,環境維護是個大問題。
安貞西里、芍藥居這種80-90年代的老小區更慘,外墻斑駁、公共區域破敗,物業管不過來,小區里晾衣被、亂堆雜物等現象。
其次,買家結構決定了市場天花板,這些高成交量小區的買家,大多是剛需上車族,首付能湊齊就行,月供能還得上就成,年輕人就圖個"有房"的安全感,雖然也想著想著保值增值,但是實力不允許。
疫情后這批年輕人收入不穩,風險承受能力差,一旦行情不好,第一波割肉的就是他們,天通苑和大方居這類通州、昌平板塊的小區,年輕人工作變動頻繁,急售房源常年不斷,價格自然上不去。
最后,看看那些遠郊次新盤,表格里像龍湖長城源著2號院這種2013-2019年建的次新盤,成交159套不少了,但均價才1.5萬,密云古北口這地方,從五環出發要開車兩小時,一套房子幾十萬,這種房子不可能賣給在北京通勤上班的人,買這房子的人基本由三個部分組成:1.當年被忽悠過去投資的人,2.北京過去度假的人,3.積分過戶的人(這里是積分落戶首選)主打一個便宜。
首開華潤花香四季也是類似情況,雖然在豐臺科技園區,但實際配套跟不上,屬于典型的“墻里開花墻外香”,這種地方的次新房,交易量大但價格低,完全不奇怪。
說白了,成交量大的小區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芍藥居(有學區)、安貞這種老破小但位置好的,買的都是剛需,上車要緊,品質次要;
另一種是天通苑這類遠郊大盤,趕上了人口凈流入的紅利期,但品質堪憂,跑不贏通脹;
還有一種是遠郊的新盤,價格雖低但無配套,住著舒服上班難,還得天天堵車,有些年輕人為了品質愿意付出通勤時間,但靈魂是地鐵,沒有地鐵,這種房子就容易爛鍋里。
最后看,雖然成交量排名北京前20,但價格卻跌破了大眾新視野,因為都已經不符合當下市場的需求了,被拋棄才叫正常,市場在變,時代在變,買房的時候要三思而后行,希望我們對市場的更新對你有幫助。
作者:房姐 何老師
責編:小智
FJZLCOC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