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后,集中拜訪了十幾位經銷商,直觀地感受:確確實實都有很強的危機感,不僅是沒有增量,甚至很多經銷商銷量和利潤都在下滑。
市場環境不好,生意不好做,有些經銷商開始嘗試一些新的渠道,做線上電商的生意。但經銷商做傳統電商,普遍反饋不是很好,大多數是當做一個處理庫存的生意在做,基本都是不賺錢的。
原因也簡單,存量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傳統電商平臺逐漸見頂,商家內卷愈發嚴重,流量成本高企、退貨率上升,再加上傳統經銷商沒有太多的線上運營經驗,想做增量很難。
不過,我們也看到有些經銷商將目光投向新興渠道,比如得物這樣年輕人聚集的電商購物社區平臺,反而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效果。
「新經銷」了解到,得物食品類目動銷商家數同比增長450%,GMV破百萬商家數同比增長400%,不少食品商家已經在得物實現了快速增長。通過節日禮盒、IP聯名商品等創新形式,不僅抓住了年輕消費者的心智,還實現了高利潤和高銷量的雙贏。比如瑪氏德芙獨家專供禮盒狂賣了6.8萬單、商家入駐后3個月單月GMV破千萬、可口可樂入駐后GMV翻倍增長日均破10000+單,一款明治巧克力上線10天就賣爆10萬單。
在傳統電商流量見頂的環境下,食品飲料類目為什么在得物平臺還有紅利?為什么沒有線上運營經驗的經銷商能做好?
供不應求
得物平臺食品飲料賽道的結構性紅利
從整體上看,快消行業已經進入了高度飽和的存量競爭階段,想找增量很難。
一方面,線下的市場份額本身就在減少,但是渠道并沒有減少,反而業態越來越多,比如零食店、折扣店等不斷擴張,經銷商原本的市場都守不住,就更難找增量。
另一方面,線下電商雖然還有一定的增長,但是現在流量已經趨近飽和,新增用戶有限。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滲透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什么經銷商反而能在得物找到增量?
第一、相比得物平臺3億用戶的規模,食品飲料類目目前僅覆蓋約1000萬,仍然有品類空白的紅利。
傳統電商平臺的競爭已經進入深水區,頭部品牌占據了絕大部分流量入口,并通過高額廣告投放和價格戰不斷壓制中小商家,這也導致中小商家面臨高額投流成本和價格內卷的壓力。
對于經銷商而言,本身就不熟悉線上電商,又需要承擔高昂的投流成本和復雜的運營壓力,還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導致的毛利率壓縮。簡單來說,就是卷不動銷量又沒利潤。
所以食品飲料類目在得物是典型的增量賽道,經銷商在這個階段做增長相對簡單。
第二、得物平臺消費群體更加年輕化,具有高潛力、高消費力。
跟云南一個做水飲大商交流,他分享了一個觀點:“經銷商一定要把年輕人的生意做好,因為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他們都是消費主力?!?/p>
得物的核心用戶群體正是以年輕消費者為主,尤其是18-35歲的年輕人,他們有較強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得物經營戶外運動品牌的經銷商提到:“這個平臺群體年輕,對于商品潮流、品質屬性要求高,對價格不敏感,屬于金字塔尖人群?!?/strong>
特別是得物平臺的男女用戶比例基本持平,與傳統電商和線下渠道中女性消費者占主導的格局不同,食品飲料類目在男性用戶中有更大的空間可挖掘。
得物25-30歲男性用戶占比達52%,其消費邏輯與傳統電商截然不同:48%的零食購買用于社交送禮,甚至愿意為“潮奢包裝”支付超額溢價。
第三、差異化競爭帶來的銷量,并不會犧牲利潤。
對于經銷商來說,做生意最關注的兩個要素是:銷量和利潤。
得物的食品飲料類目本身就是增量市場,銷量的增長自然不用說。在利潤方面,得物的核心消費群體是年輕人,追求個性化、高顏值、有故事屬性的商品,消費行為更多由興趣驅動,而非單純的價格導向。
這種消費特性為經銷商提供了較大的利潤空間。通過在得物上銷售具有“年輕化”“禮贈屬性”或“稀缺性”的商品,經銷商可以實現溢價銷售,而不必陷入傳統電商平臺的價格戰。
舉個例子,一款普通的食品通過高顏值包裝和聯名款設計,可以在得物上以更高的價格售出,因為用戶看重的是商品的附加價值和“社交貨幣”屬性,而不僅僅是商品本身。比如伊利“黃油小熊”聯名款得物首發即爆發,得物平臺訂單占線上全渠道超過60%,伊利和線條小狗聯名的優酸乳上線3天就售罄。
2個人運營,90%流量免費
得物商家用最少的資源
實現最大化效益產出
跟做得物的一個經銷商二湖商貿負責人Tracy交流,他分享了一組數據:在得物做了一款叫美可卓的奶粉,只有3個單品,但是通過組合,形成了50-60個SKU,剛做兩三個月,月均基本就穩定在20萬,一年銷售200多萬。
通過和Tracy的深度交流,新經銷發現,得物平臺和傳統電商最大的差異就在于,低成本運營顯著降低了商家的試錯成本。
首先,團隊的運營成本低。傳統電商平臺對入駐商家的要求較高,包括高額的廣告投放成本、復雜的團隊配置和較長的資金回籠周期,尤其對中小型經銷商來說,運營壓力巨大。
得物的運營模式則完全不同,運營團隊規模可以精簡至2-3人,只需要上架、發貨,即可帶來銷量。像是客服工作由平臺托管,不用裝修店鋪、養商品“鏈接”等,極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
這種低門檻和輕資產的運營方式,不僅幫助中小商家更快地進入市場,也為頭部品牌代理商提供了試水新賽道的機會。
其次,流量的獲取成本低。與傳統電商平臺依賴大促和廣告流量不同,得物90%以上的流量來源于自然分發,商品和內容的優質表現即可獲得平臺的流量傾斜。
得物用戶的購買鏈路較短,決策效率高,從看到商品到完成下單的時間僅需10-20分鐘,這種高效的消費路徑極大降低了商家的運營成本。
而且得物允許商家靈活組貨,可以根據節日、場景或用戶需求自由組合商品,既能有銷量還能保證利潤。
最后,營銷轉化的效率高。傳統電商以搜索為核心,用戶往往帶著明確需求進入平臺,通過關鍵詞篩選、比價完成交易。這種模式下,平臺流量高度依賴用戶主動行為,商家需要不斷競價購買關鍵詞。
得物構建的內容生態打破了這一路徑依賴,在得物的社區生態允許商家通過高性價比的KOC內容種草,直接掛鏈轉化,極大縮短了消費者從種草到下單的決策鏈路。
二湖商貿的負責人告訴新經銷,“相比抖音、小紅書等內容平臺,得物的內容投放ROI表現更為優異。例如,食品類目的種草內容ROI高達3-4倍,而其他平臺的ROI基本在1:1?!?/strong>
這種高效的閉環營銷模式,不僅幫助商家降低了獲客成本,提高了轉化效率,還通過社區內容建立了強用戶心智,提升品牌的長期價值。
三大細分品類起飛
2025年得物紅利賽道的“掘金”指南
在快消行業中,品類選擇、精細化運營和用戶需求洞察是能否實現長期增長的關鍵。新經銷獲悉,得物食品飲料行業2025年招商方向,主要集中在高潛力的細分賽道和高附加值的創新品類上,這也為商家選品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1. 禮贈類食品(如進口零食、IP聯名商品、網紅食品)
快消行業的用戶購買行為正在從“功能性消費”向“場景化消費”轉變,而得物用戶的送禮需求顯著高于傳統電商平臺。
2024年得物食品26%+訂單是“為他人購買”,30%+訂單是“正式禮贈”。年輕用戶偏愛包裝精美、設計感強的商品,尤其是在節日節點(如春節、七夕)期間,禮贈類食品,如進口零食、聯名款商品、高顏值禮盒等,成為平臺銷售的爆發點。
2. 輕食與代餐(如黑咖啡、減脂零食、肉類零食、糕點)
2024年得物平臺食品用戶50.2%購買過“輕食代餐類”商品,整體這個類目商品數年同比增長增長157%,GMV同比增長287%。得物用戶對輕食和代餐產品的偏好尤為明顯,特別是在男性用戶和長期關注健身、健康生活方式的群體中。像是,保健品牌康比特氮泵產品在去年 4 月GMV 環比增長 496%,日均銷量破千單。
年輕消費者對身體管理和健康飲食的關注度持續提升,輕食與代餐類目涵蓋黑咖啡、低脂零食、健康代餐棒、堅果和肉類零食等,這些商品不僅契合“悅己消費”趨勢,還能夠通過場景化種草內容觸發高轉化。
比如一些商家針對健身人群推出“低脂牛肉粒+黑咖啡組合裝”,通過得物社區發布健身餐搭配方案的視頻內容,不僅成功種草,還引發了用戶的主動分享和復購。
3.時令特色商品(如青團、粽子、春茶、飲料等節日禮盒)
消費者對節日儀式感的重視,使得季節性和時令食品成為得物食品類目中的一大亮點。2024年得物平臺“1+1”禮盒大促銷量是平銷期的16倍,IP禮盒大促爆發3.6倍,二包禮盒大促銷量爆發3.5倍,原廠禮盒大促爆發近2倍。
依托節日氛圍的產品策略,不僅能夠通過短期活動實現銷量爆發,還能借助消費者的分享形成品牌傳播,為下一階段的銷售增長奠定基礎。
在「新經銷」看來,得物的真正顛覆性,在于它改寫了食品行業的“價值公式”。
當行業還在用“GMV=流量×轉化率×客單價”的舊公式掙扎時,得物已經證明:未來屬于“GMV=社交裂變系數×信任溢價率×場景再造能力”的新物種。
食品行業的終極戰場,正在從貨架轉向內容社區,從功能滿足升級為情緒供給—變革的入場券,此刻正握在敢于重構認知的商家手中。
手里有貨、想尋求新增量和利潤的經銷商朋友,可以掃私信客服獲取得物平臺優惠政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