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分口碑之作,歷久彌新。2025年3月14-16日,話劇《德齡與慈禧》將首度“擺駕”廣州,在廣州大劇院的舞臺上呈現中式美學的極致震撼,與羊城觀眾共待百年前“天明曙色新”。年度現象級話劇《德齡與慈禧》由金牌編劇何冀平(《新龍門客棧》《天下第一樓》編劇)操刀,鬼才導演司徒慧焯執導。著名演員江珊領銜出演慈禧太后,優秀青年演員郎玲化身留洋格格德齡,人氣新銳肖宇梁加盟飾演光緒帝——三大代際破壁碰撞同臺飆戲,顛覆你對清宮劇的所有想象!
1997年,劇作家何冀平想到德齡與慈禧,光緒的故事,于經緯萬端中豁然開朗,創作了《德齡與慈禧》;1998年《德齡與慈禧》在香港首演,一時傾倒劇壇,囊括香港舞臺劇五大獎項,成就了華語經典制作;2008年,話劇《德齡與慈禧》應國家大劇院奧運會演出季首次在內地亮相,登陸中國國家表演藝術最高殿堂——國家大劇院隆重上演,各地觀眾爭相一睹為快。
《德齡與慈禧》就這樣從香港一路北上,粵語話劇、國語話劇、粵劇、京劇,直至2019年,在制作人李東先生的策劃運作之下,如今被觀眾們所熟知的內地版應運而生,被評為“商業戲劇最好的樣子” 。時至今日,內地版經過六個春秋,巡演十余個城市,超五萬名觀眾走進劇場,觀看這部不同尋常的清宮傳奇。
在歷史縫隙中重述經典故事
話劇《德齡與慈禧》擇取的歷史,是清史里邊很有意思的一段,一位生在中國,長在外國的女孩子回到中國,偶然進入深宮與慈禧太后產生了交集,再后來她撰寫了幾本書,如《御香縹緲錄》來記錄這段歷史。
作為編劇,何冀平其實很早就有了想寫一部關于這段歷史作品的想法,但直到她移居香港生活了七八年,親身感受到了中西文化間的碰撞與融合后,才最終決定動筆。1997年,香港話劇團正式邀請何冀平擔任駐團編劇,也是基于這個契機,話劇《德齡與慈禧》最終得以在香港問世。
末代清史里,“浪漫”與“清新”似乎不曾存在于氣數將盡的宮闈之中。但是,話劇《德齡與慈禧》卻在何冀平筆下顯出了不同的色彩,成為例外。
制作人李東老師曾說,“《德齡與慈禧》是何冀平老師在‘歷史的縫隙中找到戲劇的可能’”。編劇何冀平不強求“嚴絲合縫”的歷史情節,而是更著重講述歷史人物的血肉情感,慈禧、光緒至到李蓮英、榮祿等多個已經在觀眾心中趨近于“臉譜化”的人物,在話劇《德齡與慈禧》中展現出了其角色另外一種色彩,何冀平以“平視”的角度,“還原”了他們曾作為鮮活的“人”可能擁有的“戲劇性的情感瞬間”。
“《德齡與慈禧》是以家事寫國事。我寫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母子、夫妻之間的事。很多宮斗劇寫的也是這些,但是那些宮斗劇很輕,而《德齡與慈禧》會留下厚重的東西。《德齡與慈禧》是我人生閱歷精華的一種展示。
在我的劇本里,我要給每一個人物尊嚴,不能把李蓮英、或者皇后、或者誰當成配角。在這個戲里,每一個人物都是主角。”
——何冀平
以當下視角重現百年前傳奇
說起話劇《德齡與慈禧》的成功,另一位不得不提的“功臣”就是本劇導演司徒慧焯。這一版的《德齡與慈禧》曾被評價為具有更為強烈的現代感。
司徒慧焯曾說他創作的起點,就是「不要像之前的版本」。這幾乎成為了劇作的定調,結尾處預示舊時代的消亡與新時代的來臨,而置身這時代變迭中的人物,每一個身影都是有血有肉的。他們的情感、不同堅持,都在劇中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記。
司徒慧焯將德齡稱之為“有機會的人”,劇中的德齡,正是在歷史的縫隙之中,偶然得了一個或許可以改變一國之君思想的機會,在這個霧靄傾城的深宮之中,她呈現出一種難得的、清新的、蓬勃的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正是可以跨越時間與空間與當代觀眾產生共鳴的重要所在。
“我覺得這個世界,很需要有一個德齡。德齡帶來了一股精神。雖然這個世界是沒辦法的,但可不可以簡單一點想呢?我覺得這個愿望是一種很直面的態度。雖然沒有可能性,但是德齡還是帶來了一點點希望。”
——司徒慧焯
“整個世界好像進入一個最后的衰退期”,在這個動輒言喪、言宅、言佛的年代,恰恰是德齡這樣的人,能讓觀眾看到自己,看到希望,帶來一些令人振奮的力量。
觀眾們對《德齡與慈禧》的認可,體現在各個方面。尤記得內地版的首輪演出,京滬兩地所有場次均開票即售罄,在后續的多輪巡演中,搶票參與人數更是屢創新高。大麥評分9.5、豆瓣評分8.0的亮眼成績,是一場場演出后觀眾回饋給《德齡與慈禧》最好的認可。
江珊、郎玲、肖宇梁領銜主演
《德齡與慈禧》講述了十九世紀末,當中國還不知道西洋為何物的時候,一個生長在西方,受西方教育的清朝宗室格格德齡郡主,來到重門深鎖的紫禁城。她青春逼人,充滿活力,面對渴望了解世界的慈禧和光緒,一群爭風斗氣的后宮眷屬,用智慧、真誠和充滿愛的正能量喚醒深宮后院的韶光,詮釋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互通。一老一少一尊一卑,相遇在此歷史的一刻,她們相悖相惜引發一段可笑又可悲的故事……
《德齡與慈禧》有165分鐘長,作為主演,江珊全程不能有一絲一毫走神或者松懈,不像拍影視劇,可以喊停。
文學作品、影視劇里的慈禧總是給人帶來先入為主的印象,可慈禧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沒有人見過。在話劇《德齡與慈禧》中,慈禧一角也絕不是一兩句話可以籠統概括的,江珊曾描述其為最“全面”的慈禧。在劇中,她端坐在幽深的珠簾之后,可以是殺伐決斷的領袖,可以是周旋諸國的太后,可以是枯槁寂寞的深宮婦人,偶爾也是一位得不到認同的可憐母親,多面的慈禧令人愈發捉摸不透。
《德齡與慈禧》劇本里有一段描述:‘老佛爺年近70歲,看上去像50歲,思維敏捷,反應特別快。’我研究了德齡寫的書和各種資料后發現,慈禧常帶著宮女、太監逛頤和園,沒人走得比她快。她執政47年,去世的當天還在召集大臣,腦子一秒都沒停過。底下的人在想什么,她心里非常清楚,只是不告訴別人。大家為什么怕慈禧?因為沒有人知道她怎么想的。我想把這種情緒傳遞出去,自然而然形成“江珊的慈禧”。
——江珊
話劇《德齡與慈禧》中,另一位不可忽視的主角:德齡。她是韶華正好時一陣吹入宮墻的春風,她和困鎖重門的太后討論時新的裝扮、描繪“華燈齊放”的西洋景、介紹“君主立憲”的進展…她邀請皇帝在廊下共舞一曲華爾茲,告訴他戊戌變法轟動了全世界…她向舊世界展示平等、友愛的生活方式,更嘗試著改變兩宮之間劍拔弩張的關系。
其中當然有藝術的虛構。但當這樣一個帶著清新與浪漫意味的角色出現在壓抑困鎖的“深宮”舞臺之中,讓積重難返的人與事獲得了片刻的喘息,觀眾們也從殘酷的歷史里能短暫地逃逸出來,感受到一股蓬勃而出的生命力量。
“之前一提到清宮戲,大家可能就會想到宮斗這些場景,但是我們這個戲雖然也是清宮戲,但是它立足的角度不同,我覺得何冀平老師在寫劇本的時候是以情出發,通過發生在那段歷史時期的故事來講人的感情,所以就會讓觀眾覺得每個人物都非常的立體,感受到人都是有喜怒哀樂的。”
——郎玲
劇中,還有一位重要角色——光緒。這個在大家印象里窩囊受氣到極致的帝王,在話劇《德齡與慈禧》中也有了新的光彩。
欲飛無羽翼是真,但不再是單純的逆來順受。那位傳聞中“望著天等天黑”的光緒帝,在劇中雖仍有難言的愁懷,卻也是燃燒著回光返照般的熱情,隨時準備為江山付出性命的青年。
最令人欣賞的還有一處,《德齡與慈禧》跳脫了男女之間只能有小情小愛的刻板印象,而是將光緒與德齡塑造成有著深厚情誼的密友,向觀眾展示了人性中的光風霽月,令人看之愉快,品之動容。
“(《德齡與慈禧》)用新穎的視角去詮釋一個動蕩時期的女性與權力的關系、在陳舊束縛中的抉擇、掙扎的故事,沒有太多的后宮陰謀故事,而是在傳統與現代、守舊與革新之間,讓觀眾對于劇中每一個歷史人物有了更多的理解與同情。”
——肖宇梁
除了三位主演外,話劇《德齡與慈禧》還集結了王皓、竇程程、王繼世、王和平、陳強、王雅迪、松天碩等眾多實力演員加盟,以扎實演技演活了紫禁城中有血有肉、處境迥異的深宮眾人。
3月14-16日,話劇《德齡與慈禧》將亮相廣州大劇院,與觀眾一起走進迤邐而厚重的紫禁城,感受歷史之滄桑,人性之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