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瀘州發布消息,新的《瀘州市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將于2月23日起施行,其中,“不得使用野生菌、發青發芽土豆、新鮮生黃花、四季豆等高風險食品原材料”這一新規定引發熱議。有網友反對,認為“管得寬”,也有網友支持,表示可“規避風險”。
應該說,瀘州禁止使用上述高風險食品原材料,其出發點是善意的,可防止發生食品中毒事件,保護食客健康權益。因為這些高風險食材都容易造成食客中毒,輕則導致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重則可能造成臟器功能障礙。從“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角度來審視,出于安全考慮禁用,很多人都可以理解。
瀘州列舉的上述四種高風險食材中,其它三種爭議不大,但把四季豆列入禁用名單則引發不少爭議。這是因為四季豆是一年四季可食用的家常蔬菜,可炒可燉,做熟后比較美味。如果“一刀切”禁用四季豆作為食品原材料,不僅食客無法品嘗干煸豆角、豆角燜面等美食,對四季豆種植戶也是種不小的沖擊。
不可否認,四季豆如果做不熟就會有毒,無論是相關影視劇,還是科普類的文章,都再三強調這一常識。一旦農村集體聚餐過程中發生四季豆中毒,就會造成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所以,單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區供餐單位、農村自辦宴席等集體用餐單位,一般很少使用四季豆,以防止引發不測。
社會上也有一種說法是,“四季豆生是毒藥,熟是美味,生熟兩重天”。由于安全大于一切,為了食品安全禁用四季豆,這能得到一些人理解。還有網友表示,聽說當地(即瀘州)愛搞涼拌四季豆,規定背后一定有更離譜的現實。如果這種情況屬實,當地農村集體聚餐禁用四季豆更能得到大家理解和支持。
不過,我們仍要問一句,作為家常菜的四季豆,因為沒有做熟會有毒性,就采取“一刀切”禁用,是否有“因噎廢食”的嫌疑?當地餐飲協會負責人表示,“在一些大型聚會或者宴會的時候,我們也不提倡使用四季豆等豆類食品原材料。”但是“不提倡使用”與“一刀切”禁用,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鑒于四季豆作為食材,在農村集體聚餐中容易引發群體性食物中毒,可以不提倡使用。但如果能確保四季豆真正做熟、毒性消失,則應該允許使用四季豆。因為,食客有需求,安全有保證,背后還有種植和流通產業鏈。也就是說,不做“一刀切”禁用,既體現了政策靈活性,也兼顧了食客、種植者等利益。
筆者以為,與其“一刀切”禁用四季豆,不如進行科學倡議,倡議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建議集體聚餐不宜使用或者慎用四季豆作為食材;二是,為確保食品安全,對四季豆炒燉的時間和火候制定科學標準,指導廚師和家庭按照標準使用四季豆。這可防止發生食品中毒事件,也滿足食客對四季豆的味蕾。
網上有相關科普文章指出,對四季豆要徹底加工,包括摘除兩頭和豆筋、充分清洗、煮熟煮透,每一步都能消除毒性。另外還建議孕婦、老人和兒童應適量食用四季豆。這些科學常識值得學習和銘記。還注意到,有的地方將四季豆列為學校食堂禁用食材,有的列為慎用食材,最好統一,確保學生食品安全。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賬號文章,請訂閱并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