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娃要上學,之前的房子太小了,從去年開始就在看房,然后前兩天新房交房了,是一套比較大的戶型,有120多方,使用率也不錯,房間是夠用了,我還打算在家里弄個拍攝間,周邊配套的教育和商業也挺好。
就是位置有點偏,不過我自己覺得挺好,因為我本身不用去哪里上班,我媳婦也不用,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過程。
首先,喜提買入即跌。我猜到這是避免不了的,但我沒想到跌得這么快和這么猛,而且我預感今年還會再跌,想入手房子的朋友,如果不是娃上學之類的這么急的事情的話,其實可以等等。
我自己其實是以比較低的價格買入了,找了很多朋友, 看房時我媽打聽了一下,附近樓層同戶型最高的價格能貴上一百多萬,而交房時,即使是最頂層的同戶型,價格也比我的貴。
這就是我覺得能頂一陣子跌的底氣所在,但旁邊同一小區有新組團開盤了,同戶型價格已經快逼近我的價格了。預期能扛一年時間的下跌,沒想到就扛了半年。
不過無所謂了,這個結局是我們都提前預想到的,所以也能接受得住,再加上本身是找朋友買的,價格確實很低,我估計同小區同戶型沒有比我們更高的了,但行情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準,心態穩住就好。
我覺得我們買房的整個過程和思考,可以拎出來分享一下,以下是我們的前置條件:
我和媳婦都不用去固定地點上班,沒有通勤需求,我是博主自己做小工作室,我媳婦也是。
對學校有需求,對商業配套和居住環境有需求,能接受開車半個小時內達到主流商圈。
希望月供不要太高,債務壓力不用太大。
真的看了很多地方的房子,廣州幾乎所有的區都看了,最后糾結是在主城區買套小三房還是在偏一點的地方買大一些,當然我們不考慮老破小,只考慮新房。
以及也要考慮到債務壓力,我對財務的希望是,在完全躺平狀態下,靠存款也能供房差不多10年左右,但人不太可能躺平10年,干干停停的,也不太會影響生活質量。
最終的決定已經寫了,偏郊區的大戶型,住著也舒服,周邊配套也都還行,不過我們家就一輛車,通行不太方便,可能考慮再買一輛車,昨天看了小米的發布會蠢蠢欲動,然后這樣的話兩個人通行都沒太大問題了。
在買房決策的過程中,我再次深深感受到了我所屬的這個行業以及職業性質給自己帶來的便利,最重要的一點是,擺脫了通勤距離這個魔障。
其實一套房500萬,人類起碼有300萬到400萬,是付給工作資源的,至于剩下幾個維度,例如醫療、消費、教育等,一般省會城市都不會太差,核心差距就是工作資源,深圳房價那么高,支撐的也是工作資源。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你可以不依賴于通勤距離也能獲得不錯的收入呢?那工作資源這個維度對你來說就沒太大意義了,你只要考慮醫療消費和教育就行了,而這些在房價的構成里,其實不貴。
互聯網提供了大規模的新業態,這些新業態里存在著大量工作和創業機會,它們的共同點基本上都是一樣,你可以「不依賴物理空間」去工作,擺脫通勤距離的掌控,比如博主、比如直播、比如帶貨,比如培訓……
當然了,這些崗位未必受主流敘事的認可,今天如果你是做直播的,弄不好回去過年你都不知道怎么給親戚解釋,他們可能覺得你不務正業。
比如我爸就不懂我是做什么的,他的思維里,正兒八經找個班上,那才叫崗位,去工地搬磚或者去某個山里打隧道,那才叫實業。
但我要說的是,這些新業態以及伴隨而生的大量機會,我先不說能不能幫你掙錢,但在你選擇城市定居的時候,能幫你省很多錢,也能提供更高質量的解決方案和更可控的財務方案。
一線城市、省會城市或核心城市稍微偏點的位置,大一點的戶型,然后努力在這些新業態中找到機會站穩腳跟,相比于去一線城市或者省會核心城市工作,然后努力在這些城市中定居、站穩腳跟,后者的資金成本會大得多得多。
當然這也會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就生活質量而言,我覺得后者也會更難,畢竟對普通人來說,房貸還是蠻影響生活質量的。
我想,這個思路對剛畢業或者畢業不久的年輕人,應該會有參考意義,你可以去新興城市工作,但目的是為了找機會以及擺脫對通勤距離的依賴,而不是非得在這個城市定居(我是沒辦法,我都成家了)。
很多東西文章不能直接發,歡迎加朋友圈嘮嗑:
-END-2025年2月28日-
*本文封面圖來自《北平無戰事》
*全平臺賬號:挪威TALK
歡迎點擊下方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