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 老井
1.5% vs歐洲第一!
2月25日,澤連斯基竟然掀翻白宮談判桌,他到底有何驚天底牌?
當特朗普掐住星鏈命脈,這個戰火中的國家甩出王炸,卡住美國AI霸權咽喉。2月28日,在白宮,那場澤連斯基與特朗普的掀桌子談判,實際隱藏著改寫人類科技戰爭規則的致命密碼!
稀土:AI與軍事的“新石油”,烏克蘭的籌碼與陷阱
全世界政界都知道,美國本土稀土儲量僅占全球1.5%,而烏克蘭的稀土儲量被估為歐洲之最。
AI時代里,稀土可就成了時代的營養包,尤其是鏑、鋱等就像手機里的'維生素',這些神秘金屬能讓AI芯片思考速度提升300%",什么超算芯片和激光制導武器都離不開它。
2月25日,特朗普在談判中也說了,這些資源將“用于美國人工智能和武器的一切領域”。這樣一來,如果稀土是AI時代的子彈,烏克蘭卻成了美國軍火庫的看門人。
于是,特朗普威脅澤連斯基,不給就斷“星鏈”。這也暴露其通過控制資源鏈鞏固科技霸權的野心。
烏方最初拒絕美方“殖民式掠奪”協議草案,要求美方全權掌控合資基金,轉而提出將稀土開發與“安全保障”綁定,試圖以資源為杠桿換取戰略自主。盡管最終協議刪除了5000億美元“賣國條款”,但模糊的安全承諾仍讓澤連斯基選擇“寧崩不簽”。
直白講,美國高科技產業缺稀土,造手機、導彈、AI芯片都得用它,而烏克蘭的稀土礦歐洲第一。于是場景就是這樣的:
特朗普:“我給你停戰,你把礦便宜賣我,順便讓美國公司來挖。”
澤連斯基:別坑我,停戰可以,你得保護我,繼續給錢給武器,最好讓我加入北約。”
特朗普:去美國不是你家保鏢,我正全力與中國在AI領域拼殺呢,快給我稀土。
任正非3年前預言的'稀土戰爭'正在應驗"。
星鏈不是救命繩索,而是拴住小國的數字鎖鏈
談判破裂后,美國立即終止對烏電網修復支持,并將駐烏人員從64人裁至8人。
此舉與早前威脅切斷“星鏈”一脈相承——烏軍前線依賴該系統的通信與導航,美方借此逼迫烏方在資源協議上讓步。這種“科技-能源-軍事”三位一體的施壓模式,實則是數字時代的新型殖民工具。
面對美方輿論攻勢,澤連斯基直接甩出手機實時數據:民調數據支持率58%,直指特朗普“活在俄羅斯制造的虛假信息繭房”,這種以數據為武器的反擊,既是爭奪國際話語權的嘗試,也暴露出小國在信息戰中對抗科技巨頭的無力感。
AI軍備競賽下的“新冷戰邏輯”:誰在書寫未來戰爭規則?
美方將稀土協議包裝為“結束俄烏沖突的關鍵一步”,實則意圖繞過歐洲,直接與俄達成地緣交易。
特朗普聲稱“歐洲對抗俄羅斯不力”,實則為將烏克蘭稀土納入美國主導的AI軍事聯盟鋪路,進而削弱歐盟的科技獨立性。
烏方堅持在協議中加入戰俘交換條款,并警告“無安全保障不停火”,看似是傳統地緣訴求,實則為爭取時間布局“資源-科技-軍事”三角戰略:、
資源主權化:聯合歐盟建立稀土加工鏈,減少對美依賴;
數字防御:加速開發本土衛星導航系統,擺脫“星鏈”鉗制;
AI軍事化:與英法合作開發無人機智能集群技術,對沖美俄優勢。
【結語】
這場談判像極了菜市場砍價。
美國:“白菜1塊賣我,再送兩根蔥。”
烏克蘭:“行,但你得保證以后天天來買。”
美國:“想得美!就今天這價,不賣拉倒!”
最后誰都沒買成,但看熱鬧的俄羅斯和中國,可能才是真正的贏家。
2月28日,這場談判的破裂,不僅是美烏利益的沖突,更是舊霸權與新技術秩序的碰撞。當稀土成為AI時代的“新石油”,小國的資源主權意識與科技巨頭的殖民邏輯必然撕裂。澤連斯基的“反叛”或許注定失敗,但它為全球敲響警鐘:在算法與芯片統治的未來,資源戰爭將如何重塑人類的生存規則?
關注我,下期揭秘:烏克蘭稀土為啥繞不開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