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周六)起,煥新升級的《赳赳大秦》演藝與全球觀眾見面啦!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赳赳老秦,復我河山!這是大氣磅礴,融聚秦人精神的史詩;這是溯源華夏,堅忍不拔的壯歌;這更是一肩厚土,萬年河山的壯闊。
2024年9月27日,秦文化沉浸式主題演藝《赳赳大秦》在西安首演,引發觀眾熱評,得到了廣泛盛贊,受到游客追捧,并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出圈,開演以來累計接待觀眾超30萬人次,成為西安文旅演出市場新晉爆款。該劇通過小人物視角,展現了家國情懷,更展現了赳赳秦人的豪氣、“擰勁兒”和進取精神。經過一段時間的設備升級和磨練提升,《赳赳大秦》演藝全新演出季于3月1日正式啟動,煥新的面貌、極致的體驗、五星的服務,細膩豐滿的舞臺表演,帶給全球觀眾一場獨具匠心的文化視聽盛宴。
文化新標桿
小人物的故事,展現赳赳老秦的家國情懷
隨軍出征、家書告白、沙場鏖戰,臺上,伴隨著主人公“黑夫”的人生選擇,秦王朝一統山河的長卷漸次展開。臺下,水霧風襲來,坐席隨劇情前進,觀眾沉浸于歷史的風云激蕩,如癡如醉。在首演后的三個月時間里,劇目一邊演出,一邊全方位持續打磨,不斷提升游客的體驗感、沉浸感、科技感、氛圍感,彰顯了氣魄雄健、百折不撓的秦人精神,體現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奔騰不息的民族精神。剛剛過去的2025年春節期間場場爆滿、一票難求,演出30場,累計接待觀眾近4.5萬人次,上座率達99%,穩居多個演出榜單西安第一。多位知名學者評論稱,整部作品氣勢恢宏,藝術審美和情感表達高度凝練,融合創作能力極具突破性。
全劇以秦兵馬俑挖掘現場的實景開頭,以兵馬俑的跪射俑形象“黑夫”的故事為主線,用倒敘的手法,穿越時空,從小人物的視角生動再現了秦統一天下的過程,觀眾伴隨“黑夫”的奮斗歷程,共同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輝煌。劇中主要人物“黑夫”的塑造,來自湖北省博物館考古發現的云夢睡虎地的木牘記載,這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秦簡。整臺演出以“黑夫”的故事串聯,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作為情感的紐帶,書寫了中華民族一段輝煌和悲壯交織的歷史,更融匯著老秦人“一時金戈換來萬世安寧”的胸懷天下和家國情懷。專家學者評價,一直以來,西安注重挖掘唐文化資源,《赳赳大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填補了陜西秦文化資源開發的空白。
匠心鑄經典
全新演出季,極致呈現大秦澎湃氣象
春節演出過后,《赳赳大秦》演藝結合專家評審、受眾反饋對場館內部及演出區域進行了全面提升,力求在演出的整體呈現效果上達到新高度。記者獲悉,本次升級涵蓋了聲學系統、視覺呈現等多方面的提升優化。更新音響系統的核心部件,旨在提升聲音的清晰度、保真度以及現場沉浸感。通過引入先進的音頻處理技術及高性能設施,使觀眾將能夠更加清晰地捕捉到每一句臺詞、每一場音樂、每一聲戰鼓的回響,更加沉浸式地感受劇情,與主人公“黑夫”一起,穿越回大秦,感受每一位秦人的愛與情懷。與此同時,主創團隊通過不斷打磨臺詞細節,精心調整戲劇表演部分,讓劇情更加緊湊,臺詞更為豐滿,使老秦人的家國情懷與不屈精神透過演員們精彩的表演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除演出區域外,場館內部的服務設施也進行了全面升級提升。文創區經過重新設計,優化了動線和展品布局,方便了觀眾的打卡和體驗。備受小觀眾們喜愛的《赳赳大秦》穿越指南講堂,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內容和設備的升級,工作人員表示,將以更加嚴謹和專業的態度,以及豐富的知識,迎接服務好每一位對“秦文化”充滿好奇的朋友們。
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和妻子馬蘭專程前往觀看《赳赳大秦》演藝,余秋雨評價:“在秦文化最大的事件發生的原生地,來演繹這樣一個幻境式的,史詩式的情景劇,非常震撼。場景是所有戲劇舞臺上都沒有看到過的,‘白露為霜,在水一方’場景中體現出來的美麗,是我這個年齡的人沒見過的一種美麗。”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評價道:“觀劇的過程中,我自己仿佛也參與了這個場面一樣,和劇中的演員融為了一體,大尺度空間變化,多層次穿插的劇情,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民族命運中,將大秦帝國的演變表現得宏觀而深入細致,是對我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繼承。”
史海鉤沉,春華秦夢。相約春天,相約《赳赳大秦》演藝,觸摸中華文明的精神基因,去看去聽大秦的澎湃氣象,去沉浸式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神和無限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