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摯的邀請您參加由Roca Gallery Beijing、共合未來(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PKBJ聯合主辦的第55場藝術設計論壇PechaKuchaBeijing,在這里,藝術和設計是人內心同頻共振的美好。正值第115個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2025年3月6日周四下午在Roca Beijing Gallery舉辦以“她聲音Unique Female Voice ”為題的PKBJ論壇,聚焦女性對職業角色、社會公共議題的發聲表達。2025年也是PKBJ論壇自2006年開始舉辦以來的第19年。
回溯歷史長河,“女性”的處境,曾處處禁錮著“她們”的成長。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當代女性不再局限于傳統角色框架,而是主動突破界限、重塑自身定位與社會角色,以多元化的表達方式和實踐路徑,更加自信、理性地為諸多社會問題提出獨到見解。從性別平等、職場權益到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多元化的女性聲音正成為社會變革不可忽視的力量。
論壇邀請到八位各行各業的女性創意工作者,從她們的個人經歷以及對生活、職場、社會的獨特視角與深刻洞察出發,讓多元思維在交流碰撞中綻放光彩,為社會呈現更多的女性聲音。本次論壇采取一人一話題的分享模式,采用PechaKucha獨創的“20x20”形式,各位嘉賓將以400秒和20張圖片,分享各自的人生解法與女性力量。從女性角色與刻板印象、女性創意工作者的困境,到數字科技為工作創造的機遇、建筑設計領域的包容性與可持續發展前景……在這種限定時長的模式下,演講者的表達潛力能得到充分激發,為觀眾提供耳目一新的創意體驗,同時也能夠為創意者提供互相交流的社交平臺。她們分別是:李亦農/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鄭默/非靜止建筑聯合創始人, 主持建筑師;黎紫翎/未建筑聯合創始人,主持建筑師;蘇夏/建筑師,ABAR STUDIO 創意設計總監;維一 Vincente/空間設計師,Neway Design創始人&創意總監;李雪華/盈石中國(北京盈石)項目負責人;吳靜遙/策展人,藝術顧問;鄧煒/戲劇制作人。PKBJ策展團隊 :高人杰、鄭天賜、孟令達。
PKBJ論壇旨在搭建一個開放、包容、多元的交流平臺,讓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踐者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探索城市更新的新思路、新方法。我們希望通過論壇,能夠激發更多人對城市更新的關注與熱情,推動城市更新理念和實踐的深入發展,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PKBJ的微薄智慧和力量。通過藝術的介入促進人與環境的互動,激發社區活力,為城市空間注入新的生命力與創造力。為未來的城市更新實踐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讓“城市更新”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自然與人文、藝術與生活的橋梁,共同繪制城市發展的新篇章。
本次論壇形式上依舊采用PechaKucha全球獨特的“20x20”模式,演講者在6分40秒內展示20張圖,以每張圖20秒來講解各自的創意。這也是全球獨特的20X20模式。論壇意圖通過這種限定的模式激發演講者,為觀眾提供一種另類的創意體驗,同時也為創意者之間提供交流的社交平臺。
PechaKucha論壇是由英國建筑事務所Klein Dytham在2003年創辦于日本東京的非盈利性論壇,目前在全球100多個國家,1400多個城市舉辦。受邀演講嘉賓須在6分40秒之內展示20張圖每張20秒時間來詮釋自己的作品。Beijing是2006年以全球第24個城市加入PKN全球論壇體系,經過19年的沉淀已成為一個聚焦國內外建筑師、室內設計師、服裝設計師、藝術家、生活方式等跨藝術設計等行業綜合資源平臺。PechaKuchaBeijing論壇及展覽事宜目前由高人杰、鄭天賜、孟令達、擔任聯合策展人,共和未來策展。
PechaKuchaBeijing 策展團隊
高人杰
藝術家
內蒙古包頭人,中國新野性成員、美國HCCA協會會員。高人杰作品以極繁主義為內核,融合抽象與具象,通過密集筆觸、復雜肌理與強烈色彩構建視覺沖擊力。其畫面常呈現“怪誕沖動”的變形人物與符號,以糾纏的線條與堆疊的意象映射現代社會的精神困境。 作品曾在新加坡金沙酒店、希臘Copelouzos家族藝術博物館、中國農展館、寶馬中國、韓國新美術協會、亞細亞國際美術協會等機構展出,作品先后被Copelouzos家族藝術博物館、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美國、德國、意大利等私?收藏。
鄭天賜
建筑師
鄭天賜 Christ.Z ,建筑師,空間設計師,策展人,中國建筑學會會員,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會員,清華美院空間研修學員,曾就職于清華建筑設計研究院,參與的項目包括清華大學新土木館空間設計,洛陽科技館空間設計,清華大學新齋改造項目,主持負責項目包括老撾國賓館建筑設計,四川內江瑞享酒店,北京師范大學多功能報告廳,交通銀行西藏分行總部大樓空間設計,北京國貿雙井亞朵酒店設計,浙江德清天安云谷亞朵酒店,北京西站南路亞朵酒店等,2025年鄭州阜民里新國潮藝術展策展人
孟令達 Nicky Meng
策展人
孟令達,策展人、電影制片、藝術設計論壇PechaKuchaBeijing聯合創始人、設計北京博覽會公關總監。其有18年藝術設計策展經驗和品牌推廣營銷及相關行業資源;10余年電影合拍片制片經驗及良好的影視行業資源,師從于美國好萊塢電影制片人羅燕女士學習電影制片,參與多部中美合拍片制作。
常年游學于藝術設計、時尚娛樂、媒體傳播等領域,擅長將藝術設計與品牌跨界合作,進而提升品牌調性拓寬新渠道。曾合作過多國駐華大使館機構,為眾多品牌提供藝術設計跨界咨詢,如:大眾汽車、BMW、Volvo、現代汽車、SOHO地產、太古地產、Thinkpad、Nokia、三星手機等眾多品牌及機構。
2006年參與策展非盈利項目藝術設計論壇PechaKuchaBeijing ,至今運營19年期間,與藝術家、建筑師,及798、751、各美術館、畫廊、各藝博會、中國國際時裝周等藝術時尚等機構保持良好關系。2011年參與北京國際設計周首屆751國際設計節策劃展覽論壇;2016年加入設計北京博覽會擔任公關總監;2020年參與策劃及主持《人民日報人民文旅》多場直播、策展瑜舍酒店《踏浪》;2023年獲2023北京國際設計周-前門西區策展人。2024年鄂爾多斯天際之光藝術周、2025年鄭州阜民里國潮藝術展等。
本期嘉賓
李亦農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建筑師
北京市女建筑師協會會長
清華大學建筑學學士、城市規劃專業工學碩士,兼任北京建筑大學建筑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以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致力于建筑設計的原創性,堅持建筑作品以人本為根本宗旨,在設計中始終追求作品的高完成度。此在工作中深入建筑與文化相關領域的研究與拓展。在國際競賽中多次成功中標,代表作品有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長城博物館、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清華大學物理樓等。
鄭默
非靜止建筑設計創始人
主持建筑師
原美國漸近線建筑事務所中國首席代表、項目建筑師,擔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學院AAD講師。鄭默在紐約與費城生活工作長達8年,與Martin Miller一同創立了非靜止建筑設計。鄭默攜手非靜止建筑團隊,始終致力于融合國際領先的參數化設計、數字建造工作方式與中國本土文化及工藝,將專業的學術及科技創新理念應用于建筑規劃、以及室內裝置設計,實現藝術、技術與當代設計生態的統一。
黎紫翎
未建筑WAY Studio聯合創始人
主持建筑師
黎紫翎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獲得建筑學碩士學位,致力于通過跨界合作拓展建筑學科的邊界,打破固有設計格局,研究傳統之外的“自然”,重新審視人與空間的關系。同時,黎紫翎始終堅信理論應與實踐保持共生,聯合創辦了參數化設計研究平臺“f_rmLAB”與跨界對話平臺“On Empathy”,旨在平衡科技與人文的關系,之后在北京工作室發起了“On Empathy" 的延伸——未之沙龍系列講座及討論,并曾在北京建筑大學等教育機構擔任教學職位。
蘇夏
建筑師
ABAR Studio創意總監
蘇夏畢業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與英國倫敦建筑聯盟學院AA School,曾就職于HOK賀克國際建筑設計咨詢公司。蘇夏于2019年創立ABAR Studio,側重發展從構件到建筑,以及當代藝術的跨學科設計與研究項目。其創作研究興趣為當代建筑語境下基于自然生成形態系統與人工創新的互容過程。創作動機來自氣候變化現場的不同印記和場景,參與基于材料系統的性能和可持續設計中的構造實驗。其創作實踐領域涉及可持續性藝術與設計,人居空間更新與改造策略與策劃,自下而上推進城市空間可持續性未來,聯系人與自然。
維一
空間設計師
Neway Design 創始人&創意總監
維一畢業于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建筑學院,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深造。游歷百國,在北京創立了Neway Design設計工作室,致力于空間高級定制設計,強調空間是人們情感的延伸,不僅是視覺與功能的產物。作為德國梅賽德斯-奔馳的合作建筑師、意大利大使館文化部的藝術賽事評委,她善于將國際視野與本土文化相結合,設計實踐涵蓋住宅、商業和公共展示空間設計。
李雪華
盈石中國(北京盈石)項目負責人
作為任盈石中國(北京盈石)項目負責人,李雪華具有10余年商業地產行業從業經驗,了解購物中心落地策略、建筑優化、開業籌備及運營管理的商業運作過程,具備多個項目全流程招商開業經歷,對商業地產尤其非標商業,定位策劃、業態規劃、品牌招商、運營管理均具備豐富經驗。
吳靜遙
策展人
藝術顧問
吳靜遙碩士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建筑規劃與歷史保護學院,關注文化生產者們如何串聯古今,以獨特敘事回應當下社會語境中的諸多問題。其策展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藝術療愈、藝術的場所精神,致力于跨文化、跨地域、跨學科領域的可持續當代藝術實踐,曾策劃裝置個展《日常練習》《自然之序——感覺于真實》《微光微亮》畫展以及「繪畫的儀式—中國當代水墨研究」系列聯展。
鄧煒
戲劇制作人
鄧煒,資深戲劇制作人。在文化一線奮戰十余年,始終投身于演藝內容開發、劇場經營管理、青年戲劇人才培養等領域,致力于通過戲劇繁榮文化市場,擔綱制作和監制舞臺劇作品30余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