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把手需要實力和機緣。
實力足夠強大,機緣又來了,自然會成為一把手。
劉邦一開始也不過是項梁集團的一個小頭領,也不算第一把手,等到入主關中后,才想著要搞獨立,但鴻門宴上也不得不認慫,仍舊尊奉項羽為霸王。
待到被封為漢王后,趁項羽東歸之際才毅然決然和項羽決裂,還定三秦,東出函谷關與項羽爭雄。這個時候劉邦的實力和機緣都到了最佳狀態,他這才成為真正的一把手。
張良作為劉邦最重要的謀士,在投奔劉邦前也是一股小軍事集團的首領,也算是個小一把手,只不過實力不濟,運氣不佳,他成為不了劉邦這種大一把手。
蕭何、曹參一開始打算擁立沛縣縣令為首領起義,只不過沛縣縣令太慫,要殺掉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才不得不越墻逃走投奔劉邦。
成為一把手都得靠機緣,跟職業沒有多大關系。
漢初是歷史上第一個布衣將相時代,打破了春秋戰國的貴族政治,平民寒士可以高居廟堂,此時的天下真正是“唯有德者居之”。
劉邦能夠受眾人擁戴,純粹是個人實力加機緣巧合。
古時沒有謀士這個職位,謀士都有官職在身,責任是參贊軍機、出謀劃策,但這不是謀士的專屬,將領也可以發表意見,出謀劃策。
謀士和將領在實力增強,機會來臨時,也能搖身一變成為一把手。
只不過謀士一般不統兵,沒有實際兵權,不如帶兵的將領機會多。
袁紹一開始也不過是大將軍何進的附庸,呂布也不過是丁原的主簿(主簿大都是謀士),兩人到了后來都拉起桿子單干,成為一方諸侯。
就是正牌謀士司馬懿,干到最后也成了曹魏的掘墓人。
司馬懿一開始就是曹操的文學掾,兢兢業業服侍曹操祖孫四代,最終擊敗曹真大權獨攬,為司馬家的帝業奠定了基業。
誰說謀士成不了一把手,司馬懿第一個不答應。
但一把手畢竟是稀缺資源,只有極少數人精才能成為一把手,大多數人都是一把手的附庸。
如果一個人出身謀士,他所能獲取的資源和機會就相對固定,他以后的成就完全依賴他追隨的主公的成就。
這就跟打工和創業一樣,如果你當個打工仔,好的情況能夠成為公司中層,很少有能晉升高層,壞的情況就一直是個底層員工。如果你是創業者,那你就是一把手。
實力不濟的才去當打工仔,有實力的才有膽量去創業。
但創業和打工的風險不一樣,打工掙點辛苦錢,風險小,這家公司倒閉了,就另投他處,而創業是拿著大部分家底all in,一旦失敗,就是妻離子散。
正因為不是自己的買賣,謀士出謀劃策大可以天馬行空信口胡謅,反正是建議,贏了就是我的主意好,輸了那就是你運氣差。
曹操、劉備、孫權就是創業,風險自擔,諸葛亮、司馬懿、周瑜等人就是打工,在他們的主公失敗后,還可以投靠他處。
赤壁之戰前,孫權在主戰和主降之間左右徘徊,魯肅一語點醒了他,魯肅說,我們投降還可以換個地方繼續當謀士當將領,你孫權投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
魯肅比較直白的點出了創業和打工的區別。
總之,謀士成不了一把手,基本上是實力和機遇的原因,要么實力不濟,要么機緣不合,這條規律也適用于其他人,比如將領。
如果實力和機緣都有了,那就會成為一把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司馬懿。
所以,不是只有謀士成不了一把手,大多數人都成不了一把手,一把手是留給天命之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