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速覽
1. 阿里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于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
2. DeepSeek“開源周”完成五大開源
3. Salesforce與谷歌云簽署數十億美元協議,推動AI Agent 發展
4. 微軟將關閉運行了 21 年的 Skype
5. 谷歌將對人力資源部門和云業務部門進行裁員
6. 金山辦公 2024 年度營收 51.21 億元,凈利潤 16.45 億元
7. Salesforce 2025 財年第四季度營收100 億美元,全年營收379億美元
8. Workday 2025 財年第四季度總營收 22.11 億美元,全年總收入 84.46 億美元
9. Snowflake 2025財年Q4總營收9.868億美元,同比增長27%
10. 英偉達 2025 財年 Q4 營收 393.31 億美元,全年營收 1304.97 億美元
11. Zoom 發布 2025 財年第四季度總收入 11.841 億,年度總收入 46.654 億美元
12. IBM 收購數據庫公司 DataStax,增強其 AI 能力
國外上市公司財報季扎堆, Zoom、Salesforce、Workday、Snowflake 等等陸續交出成績單。
國內可見的是達夢數據和金山辦公公布的新一年財報,3 月啟航,持續關注組國內上市公司的財報季吧。
組織和人事上,谷歌向HR 部門和云業務部門揮刀,SAP大中華區總裁上任。
插播一條:剛剛智譜宣布完成新一筆金額超1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融資。
01 財報季
金山辦公 2024 年度營收 51.21 億元,凈利潤 16.45 億元。
牛透社消息,2 月 27 日,金山辦公(688111)發布 2024 年度業績快報公告。報告顯示,2024 年實現營業收入 51.21 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 16.45 億元,同比增長 24.84%;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 15.56 億元,同比增長 23.30%。
公告稱,2024 年度,公司經營穩中有進,圍繞“多屏、云、內容、協作、AI”核心戰略方向,持續加大在協作與 AI 領域的研發投入,以創新驅動產品迭代升級,打造更貼合用戶需求的產品體系,有效提升了公司在智慧辦公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及行業影響力。
達夢數據2024年營收10.44億元,同比增長31.49%。
2月25日晚,達夢數據發布《2024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0.44億元,同比增長31.49%;歸母凈利潤3.62億元,同比增長22.26%,扣非凈利潤3.41億元,同比增長24.18%。
Salesforce 2025 財年第四季度營收100 億美元,全年營收379億美元。
美東時間 2 月 26 日下午,AI CRM Salesforce (NYSE: CRM) 公布了截至 2025 年 1 月 31 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
2025 財年業績第四季度營收 100 億美元,同比增長 8%。其中包括訂閱和支持收入 95 億美元,同比增長 8%,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 9%。
2025 財年收入 379 億美元,同比增長 9%,其中訂閱和支持收入為 357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2026 財年全年預計收入 405 億美元至 409 億美元,同比增長 7% – 8%。
Salesforce 表示,自 10 月以來,該公司已與 Agentforce 達成了 3,000 多筆付費交易。Agentforce 已通過 Salesforce 的幫助網站參與了 380,000 次對話,其中人工參與的占 2%。
Salesforce 董事長兼CEO馬克·貝尼奧夫稱公司該季度和年度表現強勁,關鍵指標佳,現金流達歷史最高,RPO超600億美元,其平臺能助力客戶數字勞動力革命。同時,Salesforce 總裁兼CFO Amy Weaver表示,對盈利增長的專注推動創紀錄的收入、利潤和現金流,為2026財年奠定基礎,公司資本回報計劃自成立已回報股東210億美元。
Workday 發布 2025 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
美東時間2月25日下午,AI 平臺 Workday, Inc. (NASDAQ:WDAY )公布了截至 2025 年 1 月 31 日的 2025 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
財報顯示,2025 財年第四季度總營收為 22.11 億美元,較 2024 財年第四季度增長 15.0%。訂閱營收為 20.40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5.9%。
2025財年全年總收入為84.46 億美元,較 2024 財年增長 16.4%。訂閱收入為77.18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16.9%。
Workday 對截至2025 年 4 月 30 日的2026 財年第一季度提供以下指導:訂閱收入20.5 億美元,增長 13%;同時,Workday 也對截至2026 年 1 月 31 日的2026 財年全年業績提供如下指引:訂閱收入達88.00 億美元,增長 14%。Workday CEO Eschenbach 表示,Workday 現有客戶中約有 30% 的擴張都至少采用了一款 AI 產品,與上一季度持平。他表示,明年還會推出更多 AI 產品。
Snowflake 2025財年Q4總營收9.868億美元,同比增長27%。
2 月 27 日消息,Snowflake 公布了截至2025年1月31日的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報告顯示,Snowflake 2025 財年 Q4 總營收達9.868億美元,同比增長27%,調整后每股收益為0.30美元,超出分析師普遍預期的每股0.18美元;產品收入達9.433億美元,同比增長28%,占整體營收的96%。
英偉達 2025 財年 Q4 營收 393.31 億美元,全年營收 1304.97 億美元。
2 月 27 日,英偉達發布了截至 2025 年 1 月 26 日的 2025 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財報顯示,英偉達 2025 財年第四財季營收 393.31 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 78%,高于市場預期的 380.5 億美元。在業績指引方面,英偉達預期,2026 財年第一財季的營收將達到 430 億美元,上下浮動 2%,高于市場預期的 417.8 億美元。英偉達 2025 財年共實現營收 1304.97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4%;全年凈利潤達到 728.8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45%。
Zoom 發布 2025 財年第四季度總收入 11.841 億,年度總收入 46.654 億美元。
美東時間 2 月 24 日,Zoom 發布 2025 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
財報顯示,Zoom 2025 財年第四季度總收入為 11.841 億美元,同比增長 3.3%。調整外匯影響后,按固定匯率計算的收入為 11.88 億美元,同比增長 3.6%。企業收入為 7.068 億美元同比增長 5.9%,線上收入 4.773 億美元,同比下降 0.4%。
Zoom 2025 財年的總收入為 46.654 億美元,同比增長 3.1%。調整外匯影響后,按固定匯率計算的收入為 46.7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3%。企業收入為 27.542 億美元同比增長 5.2%,線上收入 19.112 億美元,同比增長 0.2%。
截至 2025 財年第四季度末,Zoom 擁有約 192,600 家企業客戶,過去 12 個月的凈美元擴張率為 98%。此外,還有4,088 名客戶貢獻超過10萬美元,過去 12 個月的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約 7.3%。其第四季度在線平均月流失率為 2.8%,較上年財年同期下降 20 個基點。
預計 Zoom 在 2026 財年第一季度總收入介于11.62億美元和11.67 億美元之間,而 2026 財年全年預計總收入在47.85億美元和47.95 億美元之間。
【侃兩句】
從金山辦公到Workday,各家都在財報里高頻提及"AI",更加顯眼的是,AI 的爆火,軟件企業都在陸續給自身的定位貼上 AI 標簽,比如 CRM 軟件公司 Salesforce 已經叫做“AI CRM”。
英偉達 1300 億年收背后,可謂是每個AI產品的訓練成本里都刻著老黃的微笑。Snowflake的數據云營收增長曲線,像極了企業們集體患上的"數據暴食癥"。就連Zoom都學會在視頻會議里加 AI 助手,畢竟3.3%的增速需要點科技狠活。
企業服務市場正在上演"冰與火之歌":Salesforce用Agentforce收割380,000次對話,Workday的HCM系統被其30%客戶當成AI試驗田,傳統辦公軟件不搞點協作智能都不好意思開發布會。這場 AI 軍備競賽里,沒搭上大模型快車的玩家,恐怕要淪為數字時代的恐龍了。
熱鬧背后的隱藏款是:當所有SaaS都變成AIaaS(AI as a Service),企業錢包真的能扛住算力稅嗎?
02投融資/并購
杭州投資智譜,支持GLM國產大模型技術發展。
3 月 3 日消息,智譜宣布完成新一筆金額超1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融資,參與投資方包括杭州城投產業基金、上城資本等。融資將推動國產基座GLM大模型的技術創新和生態發展,更好服務浙江省和長三角地區蓬勃發展的經濟實體,發揮區域人工智能產業布局優勢,助力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數字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國內最早開源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公司,智譜一直致力于推動AI普惠。2025年也將是智譜的開源年,我們很快會發布全新大模型(包括基座模型、推理模型、多模態模型、Agent等)并將其開源。
IBM 收購數據庫公司 DataStax,以增強其 AI 能力。
美東時間 2 月 25 日消息,IBM 公司今天表示,它正在收購數據庫公司 DataStax Inc.,以增強其不斷增長的 Watsonx 人工智能開發工具產品組合的功能。
該公司表示,計劃將 DataStax 的技術整合到Watsonx 的生成式 AI 產品中,以幫助管理和簡化對所需大量數據的訪問。此外,這筆交易將增強其對打造開源 AI 產品的承諾。
此次交易的財務條款尚未披露。預計交易將在第二季度某個時候完成,但需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
DataStax 的旗艦產品是一款基于云的數據庫即服務產品,名為Astra DB,它建立在流行的開源 Apache Cassandra 數據庫管理系統之上,旨在處理分布在多個位置和環境中的大量信息。
MongoDB 收購嵌入模型提供商 Voyage AI。
牛透社消息:美東時間 2 月 24 日,MongoDB Inc. 今天宣布已收購 Voyage AI Inc.,這是一家擁有一系列用于生成嵌入的人工智能模型的初創公司。
交易條款尚未披露。Voyage AI 此前已從 Snowflake Inc.、Databricks Inc. 和其他投資者那里獲得了 2800 萬美元的融資。
荷蘭科技投資者 Prosus 以43 億美元收購歐洲外賣巨頭Just Eat。
美東時間 2 月 24 日,據外媒報道,荷蘭科技投資機構Prosus擬以約41億歐元(43億美元)現金收購歐洲外賣巨頭Just Eat Takeaway.com,此報價較該公司周五收盤價溢價63%,每股估值20.3歐元。
消息發布后,周一上午Just Eat股價一度飆升54.7%并創52周新高,收盤漲54.1%。Prosus股價跌8.7%,位于泛歐斯托克600指數底部;Delivery Hero股價收盤幾無變化,此前曾漲3.2% 。
據了解,Prosus多數股權由南非Naspers持有,已持有Delivery Hero 28%的股份。其和Naspers集團首席執行官Fabricio Bloisi稱很高興Just Eat Takeaway.com加入,認為雙方優勢結合能為客戶、合作伙伴和股東創造巨大價值。
資料顯示,去年(2024年)11月,Just Eat Takeaway.com 表示將以 6.5 億美元的價格將其 GrubHub 部門出售給總部位于紐約的在線外賣初創公司 Wonder——與該公司收購這家美國食品外賣應用程序時支付的 73 億美元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折扣。
終端管理初創公司NinjaOne 獲得 5 億美元融資,估值達 50 億美元。
牛透社消息:美東時間2月24日,NinjaOne LLC 是一家初創公司,其平臺可幫助企業管理員工的設備,該公司已獲得 5 億美元的新資金。由 Alphabet Inc. 的 CapitalG 創業基金和 ICONIQ Growth 領投。目前,NinjaOne 估值為 50 億美元。
該公司表示,這筆資金是其去年宣布的 C 輪融資的延伸。
NinjaOne 成立于 2013 年,為信息技術團隊提供維護員工個人電腦和移動設備的平臺。該公司聲稱,其軟件可以顯著減少該任務所涉及的手動工作量。它還承諾在此過程中降低數據泄露的風險。
【侃兩句】
IBM和MongoDB都在搶購數據庫相關的公司,明顯是給自家AI技術囤糧草。IBM收編數據庫公司DataStax,相當于給自家 AI 工具配了一個超級數據倉庫,想讓 AI 更接地氣,還得數據喂養。MongoDB 收購搞AI嵌入模型的公司,是要給數據庫裝“智能大腦”,讓數據更智能。
荷蘭土豪 Prosus 花 43 億美元買外賣平臺 Just Eat。想想去年Just Eat六折甩賣美國業務,現在突然身價暴漲,果然是“資本游戲”。在資本眼里,公司估值就像海鮮市場的魚,早晚市價不同。
NinjaOne,一個搞 IT 設備管理的公司,估值能到 50 億美元,這年頭但凡能幫企業省點人工、防點黑客的軟件,都能被資本捧成香餑餑。
這背后可見:AI 時代,數據是石油,誰掌握輸油管道誰就是大佬;而資本永遠在找下個風口,管你是送外賣的還是修電腦的,能蹭上熱點就能值錢。
03產品與技術發布
DeepSeek“開源周”完成五大開源。
牛透社消息,從 2 月 24 日到 28 日,DeepSeek“開源周”連續五天開源了5 類代碼庫。包括:
FlashMLA:專為英偉達Hopper GPU優化的高效MLA解碼內核,支持變長序列處理,已在實際業務中部署驗證。
DeepEP:面向MoE模型訓練和推理的EP通信庫,支持低精度運算和現代高性能計算需求。
DeepGEMM:專為FP8通用矩陣乘法設計的庫,支持混合專家和普通分組的GEMM(通用矩陣乘法)。
并行優化策略:開源三項并行優化策略,包括DualPipe、EPLB和Profile-data。
3FS文件系統:開源了Fire-Flyer文件系統(3FS),一個高性能并行文件系統。
騰訊發布混元 Turbo S 模型,主打 “秒回” 體驗。
2月27日,騰訊正式發布新一代快思考模型混元Turbo S。該模型最大亮點是實現“秒回”,與DeepSeek R1、混元T1等慢思考模型不同,其吐字速度提升一倍,首字時延降低44%,大大提升交互流暢性。
混元Turbo S采用創新的Hybrid-Mamba-Transformer融合架構,結合Mamba高效處理長序列與Transformer捕捉復雜上下文的優勢,降低傳統Transformer計算復雜度及KV-Cache緩存占用,實現訓練和推理成本下降,這也是工業界首次將Mamba架構無損應用于超大型MoE模型。
在性能表現上,混元Turbo S在知識問答、數學推理、代碼生成等短思維鏈任務中表現出色,通過長短思維鏈融合,在保持文科類問題快速處理優勢的同時,理科推理能力較前代提升27%,在業界通用的多個公開基準測試中,效果可對標DeepSeek V3、GPT 4o、Claude等頂尖模型。
成本方面,其部署成本大幅下降,API定價輸入為0.8元/百萬tokens,輸出為2元/百萬tokens,相比前代混元Turbo模型價格下降數倍。
OpenAI 推出全新通用 GPT-4.5 模型,擴展 LLM 產品線。
2 月 27 日,OpenAI 推出了 GPT-4.5,這是一個通用大型語言模型,被稱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模型。
ChatGPT 開發人員提供了兩個 LLM 集合。第一個集合中的模型面向代碼生成等推理任務。OpenAI 的其余 LLM 則缺乏高級推理能力,專注于需要創造力或一般知識的文本生成任務。GPT-4.5 屬于后一類。
與上一代 GPT-4o 相比,OpenAI 的最新 LLM 在解釋用戶輸入方面表現更好。OpenAI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詳細介紹了GPT-4.5 可以理解提示中的“微妙線索或隱含期望”。這使得它能夠使其輸出更緊密地與用戶需求保持一致。
OpenAI 表示,相較于 GPT-4o,GPT-4.5 引入了情商改進。這使得它能夠更有效地執行某些任務。例如,GPT-4.5 可以更可靠地確定用戶是在尋求對提示的簡短還是冗長的回應。
阿里云視頻生成大模型萬相 2.1(Wan)開源。
2 月 25 日,阿里云視頻生成大模型萬相 2.1(Wan)正式開源,此次開源采用Apache2.0協議,14B、1.3B 兩個參數規格的全部推理代碼和權重均已開放,同時支持文生視頻、圖生視頻任務。全球開發者可在 Github、HuggingFace 和魔搭社區下載體驗。
據了解,萬相視頻生成模型擅長表現復雜運動與符合物理規律的細節,能夠穩定展現多種復雜的人物肢體運動,如旋轉、跳躍、轉身、翻滾等,并且能夠精準還原碰撞、反彈、切割等復雜真實物理場景。
深圳啟用全國首個政務級AI大模型同聲傳譯軟件。
2月25日,深圳市七屆人大六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暨開幕會召開,一些外國領事官員受邀參會。他們佩戴同傳耳機聽會,現場無同聲傳譯員,座位前四個屏幕將會議內容同步轉化為英文實時顯示。
這一技術得益于深圳在2025年兩會期間率先啟用的全國首個政務級AI大模型同聲傳譯軟件——由深圳科技企業來畫孵化的InnAIO AI翻譯大模型。
據了解,該軟件政策術語翻譯準確率達98.6%,具備0.5秒級實時響應能力,可實現會議內容實時同步與智能輔助,支持12種重點語言實時互譯。此外,InnAIO AI翻譯大模型擁有垂直領域語言模型、聲紋識別等核心技術,能有效降低跨國溝通中的信息延遲和翻譯誤差。
【侃兩句】
DeepSeek連甩五大開源項目,從GPU加速到文件系統一應俱全,這是在秀中國 AI 基建的肌肉。
騰訊在大模型上,是接住了 DeepSeek 帶來的 AI 流量紅利。騰訊元寶的廣告隨處可見。而騰訊混元Turbo S這波操作可以叫做"秒回俠",把大模型響應速度卷出新高度。當同行還在比拼智商時,人家直接搞起"情商+手速"雙修,活脫脫把 AI 對話變成了電競比賽。
OpenAI的GPT-4.5倒是穩坐"端水大師"寶座,一邊給代碼生成加buff,一邊修煉讀心術?,F在連AI都學會揣摩甲方心思了,讓打工人情何以堪?
最絕的是阿里云把視頻生成模型當白菜開源,14B參數說放就放。現在做短視頻的創業者怕是笑醒了,畢竟連"托馬斯回旋踢接量子物理實驗"這種離譜畫面都能自動生成,誰還去請百萬剪輯師?只是好奇這波開源大潮里,藏著多少企業在偷偷囤積技術護城河。
04組織/業務調整與合作
谷歌將對人力資源部門和云業務部門進行裁員。
美東時間 2 月 28 日消息,谷歌告知其“人力運營”部門和云業務部門的員工,作為內部重組的一部分,公司計劃裁員。
根據人力資源主管菲奧娜·西科尼(Fiona Cicconi)周二發布的一份備忘錄,谷歌將從3月初開始,為其人力資源部門“人力運營”團隊中在美國工作的全職員工提供一項自愿離職計劃。
在此次最新裁員之前,谷歌首席財務官阿納特·阿什肯納齊(Anat Ashkenazi)曾表示,隨著谷歌在2025年加大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投入,她的首要任務之一將是推動進一步削減成本。在2月3日該公司公布第四季度營收未達預期后,阿什肯納齊稱,谷歌的人工智能產品需求強勁,并且“在過去這一年結束時,我們的需求超過了現有產能” 。
SAP 任命原欣為大中華地區總裁。
3 月 3 日消息,SAP 宣布任命原欣為大中華地區總裁,全面負責 SAP 在該市場的業務運營。
原欣曾在多個全球科技巨頭公司工作,擁有27年的領導經驗,在利用云和企業解決方案推動轉型方面積累了卓越實踐。加入 SAP 前,原欣曾擔任微軟中國總裁。
SAP 大中華地區總裁原欣表示,期待與團隊和合作伙伴攜手,利用 SAP 的云套件和商業 AI,賦能企業釋放數字化潛能。
微軟將關閉運行了 21 年的 Skype。
美東時間 2 月 28 日,微軟宣布已運營 21 年的 Skype 將于 5 月 5 日停止運營,并鼓勵 Skype 用戶遷移至免費的 Teams 應用程序。
Salesforce與谷歌云簽署數十億美元協議 推動AI Agent 發展。
牛透社消息:美東時間2月24日,據外媒報道,Salesforce 今日宣布與谷歌云(Google Cloud)簽署了一項價值2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該協議為期七年,旨在推動其人工智能智能體平臺“Agentforce”及CRM軟件的云端部署,同時減少對亞馬遜AWS的依賴。該協議將允許客戶在谷歌云AI優化基礎設施上運行核心應用,整合雙方在AI、大數據及客戶管理領域的技術資源,以爭奪微軟等競爭對手的企業客戶。
根據合作框架,企業用戶可通過谷歌云調用Gemini等先進AI模型,并直接對接Salesforce客戶數據,實現自動化任務執行與數據分析。例如,客戶可利用Gemini優化銷售文檔,同時聯動Salesforce數據提升精準度。埃森哲、Wayfair等企業已計劃將現有Salesforce應用遷移至谷歌云。
谷歌云CEO托馬斯·庫里安強調,此次合作將“大幅降低AI轉型門檻”,助企業無縫部署自主AI及數據分析工具。而Salesforce的Agentforce平臺憑借低風險、易用性和技術兼容性,成為其差異化優勢,用戶可快速構建并測試AI智能體,應用于客服、銷售等場景。分析指出,此舉正值微軟、Adobe等企業加速AI布局之際,該聯盟或重塑企業級AI市場競爭格局。
阿里將投入超過 3800 億元,用于建設云和 AI 硬件基礎設施。
牛透社 2 月 24 日獲悉,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宣布,未來三年,阿里將投入超過 3800 億元,用于建設云和 AI 硬件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這也創下中國民營企業在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投資紀錄。
吳泳銘表示:“AI 爆發遠超預期,國內科技產業方興未艾,潛力巨大。阿里巴巴將不遺余力加速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助推全行業生態發展。”
【侃兩句】
上周的科技圈上演魔幻現實主義大戲:一邊是谷歌揮刀砍向自家HR和云業務,微軟含淚給Skype辦退休儀式;另一邊阿里狂砸3800億搞AI基建,Salesforce與谷歌云簽下25億"抗微軟聯盟"婚書。這年頭科技巨頭們玩起戰略調整,比川劇變臉還利索。
谷歌的裁員備忘錄寫滿了AI時代的生存法則——省下人力成本去填GPU的胃口。當CFO說出"需求超過產能",翻譯過來就是"再不裁員買芯片,ChatGPT都要騎臉輸出了"。微軟關停Skype更是絕殺,21年老將謝幕的背影里,寫滿了Teams用AI協作功能橫掃戰場的野心。
最精彩的還屬Salesforce與谷歌云的"AI婚姻登記",7年25億美元的聘禮直接砸向亞馬遜AWS的軟肋。當CRM巨頭帶著客戶數據投奔Gemini的懷抱,這場云計算的"三國殺"正式進入合縱連橫階段。而阿里3800億的"煉丹爐"投資,活脫脫把中國AI基建卷成了軍備競賽現場——畢竟在大模型時代,算力就是新時代的石油儲量。
這些魔幻操作背后,藏著科技巨頭們共同的焦慮:AI浪潮來得太猛,舊業務成了拖油瓶,新戰場又怕掉隊。于是乎,關停并轉與豪擲千金并行不悖,裁員瘦身與戰略聯姻雙管齊下。只是苦了打工人,昨天還在優化組織架構,今天就要為AI基建搬磚。這場AI驅動的變形記里,唯一不變的,恐怕只有科技圈"要么卷,要么死"的生存法則了。
說明:文章新聞信息來源于網絡,經牛透社整理;“侃兩句”為牛透社與他的 AI 小助理的想法,供參考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