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相對豐富的時代,人們的消費需求早已超越了對一些基本需求的追逐,轉而成為情感表達和自我實現的載體。但如果想要讓消費行為既符合個人價值觀,又能被社會認可,這就需要品牌為產品找到“正當”的理由。
一、倡導悅己消費
悅己消費的核心在于滿足個體的情感需求,而非單純的功能性需求。例如,年輕人通過購買鮮花、美妝產品或參與健身課程,本質是為獲取愉悅感或成就感。這種消費模式可分為兩類:即時型和發展型,二者均以“取悅自己”為最終目標。
商家可通過場景化營銷來強調悅己價值,或通過一些幽默的設計語言來稀釋消費帶來的負罪感。
二、倡導差異化消費
在商品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中,差異化消費顯然社交語境下的一種普遍追求。不論是名創優品與熱門IP聯名推出高價抱枕,還是瑞幸咖啡頻繁跨界合作,其都是在通過“稀缺性”和“獨特性”賦予產品社交貨幣屬性,讓消費者為這些差異化的特征買單。
這種策略的本質是將商品從傳統功能中解放,更好地融入生活或工作場景中,以此來達到慣性消費的目的。
三、為消費行為賦予意義
對于非必要需求,想要正當化消費理由,就需要賦予其額外的含義。比如當消費被賦予社會意義時,人們會在心中主動將消費行為與價值表達相結合,通過消費來滿足自己踐行社會責任的潛在訴求。
除此之外,品牌還可通過生活化敘事來重構消費動機。比如強調一些生活化場景作為獎勵,來滿足人們對于工作之外場景的精神需求。
消費正當化的本質,是為行為找到情感、個性與意義的支點。讓消費行為本身跳出“浪費”的議題中,才能使其合理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