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這座活力與挑戰并存的城市,貨車司機黃先生為生計奔波,卻接連遭遇鼻骨骨折的意外傷痛,而工傷賠償之路更是荊棘叢生,引發了社會對于工傷認定及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深切關注。
黃先生受雇于深圳市立迅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日常奔波于深圳的大街小巷運輸貨物。2022年10月22日,他在深圳龍崗區執行工作任務時,意外受傷。隨即被送往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經CT檢查診斷為左側鼻骨骨折。此后,按照深圳工傷認定流程,他順利獲得了相應賠償。
2024年7月25日,黃先生在深圳市龍崗大道大芬立交橋路段駕駛貨柜車時,再次遭遇意外。他回憶,當時因同事張某某催促,導致他不慎撞到橋欄邊,造成鼻部受傷。
7月28日,初診記錄及診斷結論顯示為鼻部外傷,鼻骨骨折,受傷部位正是鼻部。基于此,同年8月15日,黃先生依據深圳工傷認定的相關規定,向深圳市人社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10月18日,深圳市人社局出具工傷認定決定書,認定該次受傷屬于工傷范圍。
然而,在后續賠償環節,難題接踵而至。深圳相關部門以兩次受傷傷情存在關聯為由,拒絕為其第二次受傷開具關鍵證明,導致黃先生的賠償事宜陷入僵局。深圳市勞動能力鑒定辦出具的《深圳市工傷與病情關聯性確認意見》顯示,2024年7月25日受傷與鼻骨骨折之間構成關聯性依據不足。
深圳市第三醫院醫務質控部在2024年10月15日的情況說明中指出,將2024年7月28日黃先生在該院的CT檢查鼻骨結果,與市社保局鹽田分局提供的2022年10月22日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CT鼻骨對比,發現側鼻骨骨折和周圍軟組織增厚基本類似,推測為陳舊或穩定改變,但需結合真實病史,這一結論為深圳相關部門的判定提供了部分依據。
但實際上,深圳市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2022年10月22日的CT報告單顯示,黃先生受傷部位為左側鼻骨骨折,僅有一處骨折;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2024年的CT報單則表明,黃先生右側鼻骨骨折,同時伴有鼻中隔前緣褶皺骨折,共涉及兩個受傷部位,相較于2022年,新增了鼻中隔前緣褶皺骨折這一傷情。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在2024年12月26日給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函復中提到,診斷黃先生鼻骨骨折(新傷右翼)有明確依據,包括外傷病史、查體鼻部腫脹及2024年7月28日CT結果。同時指出,對比兩次CT,鼻骨骨折雖基本類似,但對于骨折是新發還是陳舊性,建議通過司法鑒定機構鑒定,這一說法又為黃先生的工傷賠償帶來轉機。
目前,黃先生依舊深陷工傷賠償的困境之中,滿心期待著相關部門能秉持公正,重新審慎考量其工傷賠償事宜,給出一個讓勞動者安心的解決方案。這一事件不僅關乎黃先生個人的權益,更映照出工傷認定體系在復雜傷情判定上的難題。如何在保障勞動者權益與合理把控工傷賠償之間尋得平衡,如何完善鑒定流程、提升鑒定準確性,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議題。期望相關部門能以此為契機,優化工傷認定及賠償機制,讓每一位在崗位上拼搏的勞動者都能在受傷時有堅實的保障,在維護公平正義的道路上邁出更有力的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