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商業晨刊
近年來,民生銀行(600016.SH)資產質量問題頻頻暴露,2025年更是面臨嚴峻考驗。信用卡不良貸款大幅攀升,個貸不良資產加速轉讓,業績下滑,監管處罰不斷,這一系列問題正給這家股份制銀行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2月20日,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擬以公開競價方式批量轉讓高達60.28億元的不良信用卡債權,這一消息不僅凸顯了其信貸資產質量的持續惡化,也反映出銀行業在嚴監管環境下的艱難抉擇。
60億不良債權甩賣,信用卡壞賬爆發
民生銀行此次大規模轉讓信用卡不良資產,成為近年來國內銀行業最大規模的信用卡不良資產交易之一,更是該行自2021年轉讓41億個貸不良資產后的又一次大手筆“甩包袱”。
根據公告,此次轉讓的信用卡不良債權共計88819筆,涉及債務人85117戶,總金額60.28億元,其中:本金:33.31億元,息費金額:26.96億元。分批來看:第一批:債權金額13.73億元,本金8.82億元,息費4.91億元,共涉及7147筆不良債權,債務人6396戶,逾期時間主要集中在兩年以內。第二批:債權金額46.55億元,本金24.49億元,息費22.05億元,共涉及81672筆不良債權,債務人78721戶,所有債權均無擔保,為個人信用借款,已核銷。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不良債權的地區分布較廣,華東、華南地區占比最高,未償本金余額占比分別為18.76%、18.57%,且債權本金余額5萬元以下的占比較高,意味著催收難度較大。
不良貸款攀升,資產質量承壓
民生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資產問題并非突然爆發,而是近年來逐步積累的結果。2024年,該行的零售(含信用卡)不良貸款總額高達296.3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7.76億元,不良貸款率達到1.69%,比上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
信用卡不良貸款更是重災區:2024年上半年信用卡不良貸款總額:153.8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57億元;信用卡不良貸款率:3.24%,比上年末上升0.26個百分點。
過去幾年,民生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采取逆周期擴張策略,但“野蠻生長”后遺癥已經顯現。2022年全行業收縮信用卡投放時,民生銀行發卡量卻逆勢增長7.3%,但有效客戶占比下降至61%,意味著壞賬風險早已埋下隱患。
業績承壓,盈利能力持續惡化
資產質量問題直接拖累了民生銀行的整體業績。2024年,民生銀行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核心盈利能力持續承壓: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4.37%至1016.6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9.21%至304.86億元;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大跌18.24%。
此外,民生銀行的凈息差僅為1.4%,在股份制銀行中排名倒數第二,盈利能力嚴重下滑。不良貸款總額656.3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33億元,撥備覆蓋率降至146.26%,比上年末下降3.43個百分點,顯示其資產質量持續惡化。
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不僅局限于信用卡業務,對公貸款,特別是房地產貸款,也是高風險領域。
2022年民生銀行對公房地產業不良貸款高達155.45億元,不良貸款率高達4.28%。2023年底,該行房地產不良貸款總額再增長14.93億元,不良率飆升至4.92%,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房地產不良貸款的持續攀升,意味著該行在房地產市場風險敞口巨大,在行業景氣度低迷的情況下,未來壞賬率可能繼續上升。
泛海集團、東方集團等曾是民生銀行的重要股東,但近年來相繼暴雷,導致相關貸款面臨巨大風險。泛海集團高峰期占民生銀行關聯借款的80%,僅2023年兩次被起訴的金額就超過百億元,給民生銀行帶來巨大風險敞口。
監管壓力加劇,民生銀行再遭重罰
除了資產質量惡化,民生銀行近期也因合規問題遭到監管處罰。2025年2月,民生銀行泉州分行因多項違規行為被罰款250萬元,相關責任人被警告處分。
違規行為涉及:貸前調查不盡職、貸后管理不到位;流動資金貸款測算不合理;不良資產處置程序不合規;發放經營性物業貸款不審慎。
這反映出民生銀行在風控管理上的重大缺陷,也讓市場對其未來的合規經營能力產生疑慮。
市場分析認為,此次民生銀行信用卡不良資產轉讓價格折扣可能在2-3折,預計實際回收金額在12-18億元之間。相比60.28億元的債權金額,這一回收率顯示出信用卡不良資產的“貶值”程度,也反映出市場對這些資產的謹慎態度。
銀行業信用卡壞賬率上升,市場競爭激烈
事實上,民生銀行并非唯一一家加速甩賣信用卡不良資產的銀行。2025年以來,交通銀行也推出了5期個貸不良資產包,債權總額達68.25億元。但目前市場對不良資產的接受度有限,2024年實際成交率僅在60%-70%,意味著這類資產的“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
民生銀行正經歷資產質量惡化、信用卡不良率攀升、房地產風險敞口擴大、業績下滑、監管罰單不斷的多重挑戰。雖然大規模轉讓不良資產可以在短期內改善資產負債表,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信貸風控問題。
未來,如果民生銀行無法有效控制信用卡、房地產等高風險貸款的不良率,并持續優化資產質量,其盈利能力將繼續受到拖累。同時,在行業競爭加劇、監管趨嚴的背景下,該行能否擺脫困境,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