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2025年高等職業院校分類考試招生和應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職畢業生對口招生文化素質測試分數公布,滿分300分,合格分數線為82分,合格線上考生有22萬多。分類招生和本科對口招生,因為每年考生人數眾多,在參加人數上僅次于夏季高考,所以備受關注,很多人又稱之為春季高考,今年安徽全省有24萬多考生參加。
在24萬多的考生中,來自某職高的小李同學和來自某普高的小王同學都考了296分。一張成績單,兩個少年,分數相同,結局卻天差地別。有人能沖本科,有人只能讀大專。這場“同分不同命”的背后,是教育資源的博弈,更是三年前一場選擇埋下的伏筆。
01
中考分流:兩個家庭的“鈔能力”與“拼耐力”
2022年的夏天,小王同學和小李同學站在人生的岔路口。
從小學到初中,兩人同班九年,成績常年吊車尾。面對班主任“大概率考不上普高”的預警,兩家父母慌了神。
小王家:父親連夜驅車縣城,砸下40萬買下“老破小”學區房,只為讓兒子“換個賽道”——縣城普高線比市區低近百分。
小李家:掏不出幾十萬“買分”,母親咬著牙湊出3萬補課費,拉著兒子連軸轉上沖刺班,每天只睡5小時。
那個夏天,兩家人都在賭:有人押注“鈔能力”,有人賭上“拼耐力”。
02
中考出分:576分與577分的荒誕反轉
7月放榜日,命運開了個黑色玩笑。
小李同學:577分,市區普高線587分,落榜。
小王同學:576分,縣城普高線514分,超線62分。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分數更低的小王踩著政策紅利進了縣中,小李卻因10分之差墜入職高。
那天起,李家餐桌再沒安寧:“人家能異地中考,你就這點本事!”“補課錢打水漂!”
而王家飯桌上,父親被捧成“救世主”:“還是你有遠見!”
03
三年高中:普高生被碾壓,職高生逆襲當學霸
縣中的小王:在“末流縣中”重點班墊底,物理考18分,數學課像聽天書。高二轉文科,卻依舊穩居倒數。高三模考離本科線差100分,最終在春季高考報名截止前,倉皇“棄賽”夏季高考,選擇了春季分類招生。
職高的小李:被編入職高“普職融通班”,班主任開場白振聾發聵:“不要因今天不努力,影響學業而后悔一輩子!來到這里,我們的目標就是考大學、上本科!”職高三年,小李三年班長、獎學金、入團,曾經的吊車尾成了“雞頭”。
魔幻現實:當普高生被應試教育壓垮,職高生卻在升學賽道上彎道超車。
04
296分的命運分水嶺:政策紅利VS升學通道
2025年春考放榜,兩人同分296分,結局卻截然不同:
小李同學:職高生身份+對口本科政策,鎖定省內應用型本科。
小王同學:普高生身份受限,只能報考專科院校分類招生。
班主任一語道破天機:“普高生參加春考是‘降維打擊’,但政策規定他們只能報專科;職高生卻能直通本科賽道。”
教育的公平,從來不止是分數!這場“同分不同命”的荒誕劇,撕開了教育賽道的三重真相:政策套利的勝利:40萬買的不只是學區房,更是中考降分錄取的特權通道;賽道選擇的殘酷,普高“鳳尾”未必強過職高“雞頭”,升學政策才是終極杠桿;資源博弈的困局,當補課費和學區房不靈的時候,普通家庭如何破局?
教育的公平,從不是讓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線,而是讓每個賽道都有抵達終點的可能。當“分流”變成“分層”,當“選擇”決定“命運”,這個故事留給我們的,遠不止一聲嘆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