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導報》3月6日報道,隨著島內藍綠“大罷免”熱潮的持續升溫,有32位藍營民代的第一階段罷免案已經通過,但綠營民代卻一個都未成案。
32比0的“大罷免”現狀,無疑在島內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很多人開始懷疑“大罷免”審查存在貓膩,甚至有人直言“臺中選會”已經淪為了民進黨的打手。
隨著國民黨在“大罷免”慘敗后,身為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無疑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畢竟按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在未來的“臺立法機構”中,很可能將沒有國民黨,甚至是所有“在野黨”的立足之地了。
那么,朱立倫將采取何種反制措施,來避免“臺立法機構”淪為民進黨當局的一言堂呢?
身為國民黨人士、“臺立法機構”負責人的韓國瑜,又能否幫助國民黨逆勢翻轉呢?
大罷免32比0,韓國瑜能否逆勢翻轉
隨著身為民進黨黨團總召的柯建銘,公開喊出罷免藍營41名區域民代后,島內于2月1日正式掀起了“大罷免”浪潮。
以賴清德為首的民進黨當局,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發起罷免浪潮,主要是為了改變“朝大野小”的局面。
長期以來,在“臺立法機構”中,民進黨當局都處于被“在野黨”掣肘的困境。
不過面對民進黨當局掀起的“罷免”浪潮,國民黨并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采用了“以罷制罷”的方式進行回擊。
在這一背景下,全臺就此進入了“大罷免”時期,而自從步入3月份后,民進黨和國民黨之間的“罷免大戰”,更是步入了白熱化階段。
根據臺“中選會”最新公布數據顯示,針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的罷免案已有32人第一階段連署過關,而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的罷免案卻無一成案。
自從雙方形成“32比0”的懸殊對比后,不僅引發藍營對程序公正性的質疑,更讓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陷入了空前的壓力。
畢竟這場“罷免戰”的背后,是藍綠陣營對“臺立法機構”席位的激烈爭奪。
若這32名藍營民代最終真的慘遭罷免的話,那么國民黨在“臺立法機構”的勢力將大幅縮水,民進黨便可能進一步鞏固“一黨獨大”格局。
島內“名嘴”黃揚明分析稱,朱立倫若無法有效的化解此次危機,不僅國民黨黨內士氣將受重挫,朱立倫的領導權威也可能面臨著嚴峻挑戰。
最關鍵的是,在民進黨被提議罷免的17人中,除了尚未公布審核結果的5人外,其余的都“平安無事”。
對此,身為國民黨發言人的楊智伃,在3月3日當天的記者會上公開對民進黨發出了指控,她認為島內存在“惡罷團體”,并呼吁臺檢方盡快介入徹查。
身為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更是直言不諱的表示,臺“中選會”篩選標準不一,稱其“嚴格程度明顯雙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大罷免”浪潮中,韓國瑜的角色逐漸從“邊緣救星”轉向“關鍵操盤手”。
作為臺立法機構負責人的他,憑借高曝光度與基層號召力,成為藍營對抗罷免潮的核心人物。
比如,韓國瑜曾于2月7日赴桃園與朱立倫共赴春酒宴,為6名被罷免民代站臺,這被外界解讀為“以個人聲望為朱立倫鞏固戰略要地”。
而王鴻薇等藍營人士更是直言,韓國瑜對支持者的凝聚力“無人能及”,其站臺效應能有效提振藍營士氣。
畢竟韓國瑜的“政治資本”不僅限于地方輔選,他在立法機構推動改革議題,例如近期針對民生法案的審議,試圖以政策績效轉移公眾對罷免戰的注意力。
此外,韓國瑜與臺中市長盧秀燕、臺北市長蔣萬安等地方諸侯的互動,也為其積累黨內跨派系支持。
甚至島內有媒體大膽推測,若韓國瑜能助藍營守住桃園等關鍵選區,他與朱立倫的“韓朱聯盟”或將為2028年的“大選”鋪路。
隨著“大罷免”的持續升溫,有綠營民代甚至呼吁身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賴清德,應該在最后的關鍵時刻出面“穩定局面”。
而身為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的呂秀蓮則認為,賴清德應該要有自己的“高度”,并奉勸賴清德不要介入此事。
總而言之,這場由民進黨當局掀起的罷免浪潮,折射出了島內民眾對藍綠“惡斗”的厭倦,甚至很多民眾已經開始通過游行的方式來對此表示抗議。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如果“藍白合”能夠板上釘釘的話,那么藍營“大罷免”的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希望以賴清德為首的民進黨當局能夠明白,如果其繼續將民主機制“武器化”,那么最終必將遭到民意的反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