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
青光眼是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致盲性眼病。近年來,青光眼已經成為影響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有相當一部分慢性青光眼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喪失了部分甚至全部視力。因此,大家應該具備一些青光眼防治方面的常識,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01
出現眼部不適要盡早就醫
青光眼急性發作者易被發現,一般癥狀有:眼球脹痛,視力急劇下降及同側偏頭痛,甚至有惡心、嘔吐、體溫升高和脈搏加速等;經檢查可發現球結膜充血、角膜水腫、前房極淺、瞳孔變大、晶體混濁、眼壓高、眼球堅硬如石。非急性發作就不容易被發現,以致耽誤治療。
一旦出現以下情況時,要警惕是青光眼發作,要盡快到醫院接受檢查。
經常性眼球脹痛,鼻根眉弓痛而又無近視、遠視和散光或其他疾病。
經常出現看燈或其他光源時可見其周圍有彩虹樣的光環、看東西好像前面有一層霧遮擋。
眼紅充血,視力模糊,疼痛明顯但無分泌物。
出現不明原因的短時間視力明顯下降。
40歲以上經常更換老花鏡,仍覺不合適。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青光眼,如開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在發病早期可以無任何癥狀,缺乏青光眼防治常識的人通常不能自我判斷,需要依靠眼科醫生進行專門的咨詢與檢查,才能確診。此類型患者病情發展緩慢,到出現視力受損害時,往往已進展到晚期階段,視野呈管型或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嚴重影響。所以,一定要重視早期癥狀,盡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02
應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
當得知患了青光眼后,患者在心理上一定要正視這一疾病,既不能輕視,也不必過度緊張。目前,青光眼的基本治療原則是降低眼壓,保護視神經。
針對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用滴眼液進行局部治療是首先選擇和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遵醫囑使用滴眼液仍不能有效降低眼壓,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加用口服藥或全身靜脈用藥。
如果口服用藥或全身靜脈用藥仍不能有效降低眼壓,則應在醫生的建議下選取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激光治療和手術治療。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需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為輔助手段。
03
預防青光眼要避免誘發因素
原發性青光眼的致病原因至今還不太清楚,因此預防青光眼主要在于盡量避免誘發因素,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預防:
第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持生活規律、睡眠充足、情緒穩定、飲食有節。
勞累過度、睡眠不足、情緒波動、飲食不節或暴飲暴食等因素,可以影響血管神經調節中樞,使血管舒縮功能失調:一方面,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睫狀肌水腫、前移,堵塞前房角,使房水流出通道受阻;另一方面,房水分泌過多,后房壓力過高,周邊虹膜受壓向前移而使前房變淺,前房角變窄。這些因素均可引起眼壓的急劇升高,最終導致青光眼急性發作。
第二,學會正確用眼。
每用眼30~40分鐘,休息5~10分鐘,可眺望遠處或做眼保健操,緩解眼疲勞。避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環境下長時間用眼。夜晚閱讀時,光線應均勻、柔和,避免視疲勞。不要長時間低頭、彎腰,避免長時間戴墨鏡或在暗室停留過久,以免導致眼壓升高,誘發疾病。
第三,要重視定期檢查。
建議一般人群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檢查,包括視力、眼壓、眼底等,以便早期發現青光眼,盡早治療。
第四,控制基礎疾病。
要嚴格控制基礎疾病的進展。例如,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血糖、血脂,定期檢查眼底,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發的繼發性青光眼。高血壓患者要遵醫囑按時服藥,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減少因血壓波動對眼部血管的影響。
作者:解放軍總醫院眼科醫學部主任醫師、教授 陶海
本文來源:健康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 | 康曉杰
校審 | 孫茜
策劃 | 王菲菲 崔晨
CLICK TO SEE YOU LOOK THE BES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