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鄉村白大褂整理發布
轉載需文首注明來源
目前,已有多地明確要求,60歲老年村醫到齡退出。但由于退出后需要面臨的養老難題和生活困境,仍然有很多村醫,到了退休年齡依然堅守崗位,行醫執業。
但有一些退休村醫,雖然能力很強,卻是法盲。因為不懂法,很容易就讓“合法”變成了“非法”,不一小心就面臨著沉重的處罰。
官方通報!
退休老村醫被處罰
據嘉慶市衛健委公布,秀洲區衛生監督所查處了兩起退休“老村醫”非法行醫案件。
據了解,當地衛生執法人員在對新塍鎮兩個村進行日常檢查時,發現A村86歲“老村醫”張某和B村73歲“老村醫”章某,均未取得相關資質,在家繼續行醫。
經查,86歲“老村醫”張某雖有《鄉村醫師資格證書》,但早已到齡退休,并沒有其他證書;而73歲“老村醫”章某雖能出示《鄉村醫士證書》和《赤腳醫師證書》,但證書多年未“年檢”,早已失效。
所以兩位老村醫均不具備行醫資格,同時行醫場所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
張某與章某將面臨沒收違法所得、藥品器械以及至少5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無獨有偶!國家最高人民檢察院也曾通報一位“全國優秀鄉村醫生”非法行醫的典型案例。
據了解,江蘇省在一次打擊“黑診所”專項行動中,無錫市檢察院檢察官在一處掛滿了錦旗的社區的民房中,發現了一家中醫診所。而坐診的,正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中醫。
執法人員在調查后發現,這家診所沒有取得執業許可證,屬于無證經營。
原來,這位年近七十的老中醫雖是赤腳醫生,但以為自己能看好病就有行醫資格,還獲得了多個榮譽,醫術已經得到群眾的認可,想繼續發揮余熱。
針對這一情況,承辦檢察官根據相關規定針對“非法行醫”這一違規行為進行行政處罰后,對老中醫進行普法說理,又積極與行政機關溝通,推動該診所整改后,老中醫的診所以全新面貌重新開張。
到齡退出村醫
常見的違規行醫情形
其實像上面幾位到齡老村醫非法行醫案例,在基層非常常見。
很多鄉村醫生在到齡退出后,因為在農村工作幾十年,有較豐富的經驗,也有較扎實的群眾基礎,又不甘心干了一輩子醫療工作徹底放棄,因此退出后繼續私自行醫。
再加上很多村醫都是當年的赤腳醫生轉變而來,法律意識不到位,很容易就觸犯到“非法行醫”的雷區,讓“合法”變成了“非法”。
針對“非法行醫”,國家早就出臺了明確的界定范圍:
非法行醫是指無醫生執業資格從事診療活動,包括在醫療機構中從事診療活動和擅自開業從事診療活動。并包括下列醫療行為:
(1)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醫師資格從事醫療活動的。
(2)被依法吊銷醫師執業證書期間從事醫療活動的。
(3)未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從事鄉村醫療活動的。
(4)家庭接生員實施家庭接生以外的醫療行為的。
根據近期的退休村醫違規案件整理,退休后的村醫最常見的違規處罰有以下3種情況,各位村醫需要引以為戒:
1、退休后仍在村衛生室出診:
根據規定,未經注冊在村醫療衛生機構從事醫療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予以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以及藥品、醫療器械,并處以罰款:
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
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村衛生室適用聘用非衛處罰。
2、退休后在家中行醫:
有的村醫半醫半農,在家中行醫的現象時有發生,但因條件所限,沒有急救設備,容易發生醫療事故,造成醫療糾紛。
退休且未經批準擅自在其住所從事醫療執業活動的行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
沒收其違法所得及其藥品、器械,并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給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在其他人設置的有證非村衛生室機構(如個體診所)違法執業:
對鄉醫適用非醫師行醫處罰,對機構適用聘用非衛處罰。
人大代表呼吁
村醫退出不能一刀切
非法行醫的背后,一部分是體制外到齡的無奈,一部分也是村醫想發揮余熱,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一個收入保障。
這類人群的生活現狀值得關注!老村醫退出后怎么辦?早在2021年,全國人大代表劉慶民對離崗后鄉村醫生生活狀況進行呼吁:
“鄉村醫生是一個極為特殊的農民群體,大多處于半農半醫狀態。特別是大齡鄉村醫生,被收回執業醫師證書后一些人生活狀態堪憂。他們務農不專業,打工年齡偏大,除了看病不會干別的,基本斷絕了經濟收入。”
當下,相較于打擊老村醫非法行醫,更要關注這類人群背后存在的現實問題。
鄉村醫生隊伍青黃不接,部分地區實行鄉村醫生退出機制一刀切,即鄉村醫生到60歲后辦理退休手續,收回鄉村醫生執業醫師證。這不僅加劇了村醫荒的問題,又造成鄉村醫生退休后無事可干的尷尬局面。
所以,到齡老村醫退出,怎么退?如何退?退出后如何保障?是各地政府需要多方面考量和妥善處理的問題。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劉慶民也曾提出過建議。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第十七條,他提出:
“各地應該結合實際,建立鄉村醫生退出機制。對于鄉親們確有需要的,村衛生室可以返聘鄉村醫生,繼續執業。”
實際上,關于鄉村醫生養老待遇問題,今年來,國家出臺多項大政方針,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確定參保原則,明確退出村醫補助政策。
目前,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建立到齡退出鄉村醫生補助方式和就業渠道,讓退休村醫在發揮余熱的同時,合法合規地開展診療活動。
政府支持
退休村醫合法執業3大途徑
01
退休村醫,合法開辦個體衛生室
老村醫經驗豐富,可以利用自己的醫術筑牢基層醫療隊伍。所以允許老村醫退出以后開辦村衛生室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以河北省衡水市為例,允許個人可以承包村衛生室。針對到齡退出的鄉村醫生下發鼓勵政策在考核合格后開辦個體衛生室:
建立鄉村醫生到齡退出和考核不合格退出機制,原則上對年滿60周歲或考核不合格的村醫,不再予以注冊和簽訂勞動合同,因情況特殊、工作需要,對超過60周歲且身體健康、群眾信賴的村醫可予以返聘。
退休鄉村醫生允許開辦個體衛生室,這讓更多地方的老村醫看到了希望。
02
退休村醫,返聘繼續執業
目前,多數地區都采用了60歲到齡的優秀村醫返聘政策,他們年齡還不算太大,對基層常見病的治療,有著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領”。
多地政府支持對業務能力強、口碑好,以及具備執業(助理)醫師、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等執業資質的60歲以上村醫被返聘,無疑是一條讓人比較滿意的出路。
以安徽省為例,安徽省在全省范圍內放寬了村醫的退出年齡限制。以村醫自愿原則,對到齡村醫不用退出崗位,而是繼續執業并享受在崗待遇。
03
執業醫師退出后,開辦個體診所
對于一些持有執業醫師證的退休村醫,因為資質職稱比較高,相關政策也相對寬泛。
持有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執業醫師資格證的退休村醫,可以到當地衛健局申請辦理個體診所;
持有中醫專業執業醫師資格證的退休村醫,則需要在衛健局備案,經審核合格后,可獲批《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事實上,村醫退出后,不論從事哪種形式的醫療工作,最重點的就是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合法執業。
同時,一些還未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村醫,最保險的做法就是盡快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來保證自己的行醫合法行為。
目前,國家對于非法行醫打擊力度越來越嚴格,廣大鄉村醫生退休后切莫以身試法。要想繼續發揮自己的能力,還需不斷努力提升自己才是萬全之策。
素材來源:嘉慶市衛健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等
本文解讀僅代表本平臺觀點,內容以官方文件為準。
如有平臺轉載本篇文章,須自行對該篇文章負責,鄉村白大褂不對轉載引起的二次傳播影響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