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大地的登封,有一位以牡丹畫作驚艷畫壇的女子,她叫賈春平。她宛如一朵綻放在藝術領域的牡丹,用細膩的筆觸、熾熱的情感,勾勒出屬于自己的繪畫天地。她的故事,是一段充滿熱愛、堅持與突破的藝術旅程。
母教繪興, 慈引繪萌
1968 年 2 月,賈春平出生在登封縣王村鄉山溝村。這里質樸的鄉村生活賦予了她最初的生活底色。而真正為她開啟藝術之門的,是她的母親。
母親李秀好,雖身處農村,卻有著不凡的繪畫才能。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母親憑借著手中的一支鉛筆,為周邊四里八鄉的鄉親們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圖案。無論是為刺繡勾勒花樣,還是在農家的墻壁上繪制裝飾畫,母親的畫作總是栩栩如生,備受鄉親們的稱贊。
賈春平從小就跟在母親身邊,看著母親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創造出奇妙的世界,小小的她心中充滿了好奇與向往。母親畫畫時專注的神情、靈動的手指,都深深烙印在賈春平的腦海里。每當母親完成一幅作品,賈春平總是第一個湊上前去欣賞,眼中滿是崇拜。
在母親的鼓勵下,賈春平拿起了畫筆。最初,她只是模仿母親畫一些簡單的小動物,雖然筆觸稚嫩,但那份對繪畫的熱愛卻無比熾熱。母親耐心地指導她,從握筆的姿勢到線條的勾勒,一點點地傳授繪畫的技巧。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賈春平的繪畫水平逐漸提高,她的畫作開始在學校里嶄露頭角,多次被老師當作范本展示給同學們。
初中時,學校舉辦繪畫比賽,賈春平憑借一幅以家鄉山水為主題的畫作獲得了一等獎。那一刻,她心中的繪畫夢想被徹底點燃。她知道,繪畫將成為她一生的追求,而母親則是她藝術道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
以畫為生,艱難前行
高中時期,賈春平進入了登封五中的美術專業班,跟隨王長水老師系統地學習美術。在這里,她接觸到了素描、色彩、速寫等專業課程,繪畫技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然而,在高考時,由于文化課成績的短板,她與心儀的藝術院校失之交臂。
但賈春平并沒有因此而放棄繪畫。走出校園后,她決定以繪畫為生,開啟了自己艱難的創業之路。她拜師學習工藝品玻璃畫,憑借著扎實的繪畫基礎和刻苦的學習精神,很快掌握了玻璃畫的技巧。
學成之后,她在告成開了一家美術玻璃工藝店。創業初期,條件十分艱苦。店面狹小,設備簡陋,資金也十分緊張。但賈春平沒有被困難嚇倒,她每天早早地來到店里,精心繪制每一幅玻璃畫。她的玻璃畫題材豐富,有山水、花鳥、人物等,每一幅都繪制得栩栩如生。
為了打開市場,她四處奔波,將自己的作品推銷給各大百貨樓。一開始,很多商家對她的作品并不了解,拒絕進貨。但賈春平沒有氣餒,她一家一家地拜訪,向商家展示自己作品的獨特之處。終于,她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一些商家開始嘗試進貨,她的玻璃畫逐漸在市場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隨著市場的變化和競爭的加劇,玻璃畫生意逐漸陷入困境。但賈春平沒有退縮,她不斷嘗試創新,改進繪畫工藝,提高作品質量。同時,她也積極拓展業務,為客戶定制個性化的玻璃畫作品。
在這段艱難的時期,賈春平不僅要面對生意上的壓力,還要照顧家庭。結婚后,她的生活更加忙碌,但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畫筆。她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努力平衡,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對繪畫的熱愛,堅持了下來。
藝術蛻變, 聲名遠揚
盡管玻璃畫生意占據了賈春平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她內心深處對繪畫藝術的追求從未停止。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電視上看到了北京教授孫玉德畫牡丹的節目,被那一幅幅精美的牡丹畫作深深吸引。那一刻,她決定學習國畫,尤其是牡丹畫。
然而,從玻璃畫轉向國畫,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國畫講究筆墨韻味、意境表達,與玻璃畫的表現形式截然不同。但賈春平沒有被困難嚇倒,她托朋友購買了孫玉德的繪畫光碟,開始自學國畫。
最初,她連基本的筆墨技巧都掌握不好,畫出來的牡丹也毫無神韻。但她沒有放棄,每天堅持練習,從勾線、染色到構圖,一點點地摸索。她還經常向當地的國畫老師請教,參加各種繪畫培訓班和研討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繪畫水平。
在學習牡丹畫的過程中,賈春平注重觀察生活中的牡丹。她經常到公園、牡丹園等地寫生,仔細觀察牡丹的形態、色彩和神韻。她用心去感受牡丹的生命力,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畫作中。經過多年的努力,她的牡丹畫終于有了質的飛躍。
她的牡丹畫作妖而不艷,妍而不俗,每一朵牡丹都仿佛有了生命。就拿她的《盛世牡丹圖》來說,畫面中,碩大的牡丹花朵占據了中心位置,花瓣層層疊疊,如絲般柔軟細膩,在陽光的映照下,仿佛能看到花瓣上的微微反光。外層的花瓣舒展自如,有的微微卷曲,像是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內層的花瓣則簇擁著花蕊,花蕊金黃飽滿,散發著生命的活力。畫家巧妙地運用了色彩的漸變,從花瓣的邊緣到根部,顏色由淺粉逐漸過渡到深玫紅,使得牡丹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十足。而在《牡丹雙蝶圖》里,一對蝴蝶輕盈地落在牡丹枝頭,它們的翅膀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五彩的光芒。一只蝴蝶微微張開翅膀,似乎正準備吸食花蜜;另一只則靜靜地停在一旁,像是在欣賞這美麗的花朵。牡丹的花朵嬌艷欲滴,花瓣的線條流暢自然,每一片都像是精心雕琢而成。嫩綠的葉子襯托著牡丹,葉片的脈絡清晰可見,畫家通過細膩的筆觸,表現出了葉子的質感和生命力。整幅畫動靜結合,給人一種寧靜而美好的感覺。
她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模仿,而是開始探索自己的繪畫風格,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對藝術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
如今,賈春平在繪畫領域身兼多職,她系河南省美術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河南省花鳥畫研究會會員、鄭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鄭州市花鳥協會會員、登封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登封市書畫聯誼會副主席、登封市女子書畫協會副主席、天中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天中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等職。
隨著繪畫水平的不斷提高,賈春平的作品影響力與日俱增。她的作品不僅在登封市內備受贊譽,更在外界收獲了極高的人氣,求畫者眾多。一位登封老鄉在武漢工作,購置新房后,懷揣著對高品質畫作的執著追求,在全國范圍內尋覓心儀之作。在看過眾多畫家的作品后,他一眼相中了賈春平的牡丹畫。盡管路途遙遠,他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賈春平的作品,將其裝裱后鄭重地掛在自家大廳。還有一位來自上海的企業老板,為了裝飾公司的貴賓接待室,多方打聽后聯系到賈春平,不惜重金求購她的牡丹畫作,只為給接待室增添一份獨特的藝術魅力。這些舍近求遠只為求得賈春平畫作的例子,足以證明她的作品在市場上的強大吸引力和廣泛認可度。
畫作品鑒,藝術價值
賈春平的牡丹畫,是她藝術靈魂的結晶,蘊含著深厚的藝術價值和獨特的審美內涵。
從構圖上看,她的作品講究虛實相生、疏密得當。畫面中的牡丹或含苞待放,或肆意綻放,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畫面中,形成一種自然而和諧的美感。她善于運用留白,給觀眾留下想象的空間,使整個畫面更加空靈、富有意境。
在色彩運用上,賈春平大膽而不失細膩。她筆下的牡丹色彩鮮艷卻不媚俗,通過巧妙的調色和渲染,展現出牡丹的嬌艷與華貴。她注重色彩的層次和過渡,使每一朵牡丹都顯得立體而生動。
筆墨技巧是賈春平牡丹畫的一大亮點。她的用筆剛柔相濟,線條流暢而富有變化。在勾勒花瓣和花蕊時,她的線條細膩而精準,展現出牡丹的柔美與精致;在繪制枝干和葉子時,她的用筆則蒼勁有力,體現出牡丹的堅韌與生機。她善于運用墨色的濃淡干濕,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和質感。
除了繪畫技巧,賈春平的牡丹畫還蘊含著深刻的情感和文化內涵。她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融入到作品中,使每一幅畫都充滿了生命力。她的牡丹畫不僅是對自然之美的描繪,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在她的筆下,牡丹不再僅僅是一種花卉,更是一種象征,象征著富貴、吉祥、美好和幸福。
賈春平,這位登封畫壇的 “牡丹仙子”,用她的畫筆書寫著自己的藝術傳奇。她的故事,激勵著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她將繼續用她的繪畫才華,為我們帶來更多美的享受,為登封市的文化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閻洧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