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革命戰爭年代計算戰斗力,一是民心,二是人,三是槍炮,四是后勤。現在不能這樣計算了。今日計算解放軍的戰斗力的方法與科學,當然也可以計算外軍戰斗力,也可以在研究軍事歷史時計算過往的軍隊戰斗力,這是一個宏觀的課題。
《國防大學重點科研課題:戰斗力解析》名著
緒論
1980年代中期,我軍開展了戰斗力標準的討論,此后又緊緊圍繞提高戰斗力這個中心任務,不斷加強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使我軍戰斗力水平得到了持續的提高。
進入21世紀之后,“科學技術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深刻改變著戰斗力要素的內涵,從而深刻地改變戰斗力生成模式”,迫切要求加強戰斗力理論研究,進一步明確信息化軍隊戰斗力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特別是要運用定量化方法,揭示信息化軍隊戰斗力生成和發揮的機制,找出戰斗力生成和發揮的特點和規律,為建設信息化軍隊和打贏信息化戰爭提供科學依據。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戰斗力研究概述
一、關于戰斗力的概念
二、戰斗力研究的理論前沿
三、戰斗力的定量化研究方法
四、戰斗力研究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戰斗力解析的原則
一、從復雜到簡單再從簡單到復雜
二、從定性到定量再從定量到定性
三、繼承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理論
四、積極進行原始創新和體系創新
第三節 戰斗力解析的研究目的
一、建立科學的戰斗力理論體系
二、探索戰斗力生成和發揮的規律和方法
三、提高軍事理論的科學化水平
四、增強軍事理論對信息系統的驅動力
第二章 戰斗力的復雜性
第一節 戰斗力的三種表現形式
一、戰斗活力
二、戰斗實力
三、戰斗靜力
第二節 戰斗力構成的五種分力
一、打擊力打護中
二、機動力
三、防護力
四、保障力
五、信息力
第三節 戰斗力生成和發揮的十大影響因素
一、武器裝備
二、軍事人員
三、體制編制
四、軍事教育
五、軍事訓練
六、軍隊管理
七、軍事理論
八、社會環境
九、自然環境
十、作戰對象
第三章 戰斗力解析的邏輯
第一節 戰斗力解析的邏輯起點
一、對邏輯起點的幾點認識
二、戰斗力表現形式分析的邏輯起點
三、戰斗力構成分力分析的邏輯起點
四、戰斗力影響因素分析的邏輯起點
五、戰斗力解析的邏輯起點結論
第二節 戰斗力生成與發揮的歷史邏輯
一、冷兵器時期戰斗力的生成和發揮
二、熱兵器時期的戰斗力生成和發揮
三、機械化時期的戰斗力生成和發揮
四、信息化時期的戰斗力生成和發揮
第三節 戰斗力解析模型
一、戰斗力構成模型
二、戰斗力生成和發揮總體模型
三、戰斗力理論的模型化
第四章 主戰裝備殺傷力
第一節 主戰裝備的組成
一、槍械
二、火炮
三、導彈
四、裝甲戰車
五、作戰飛機
六、戰斗艦艇
第二節 簡單型主戰裝備殺傷力
一、槍械的殺傷力
二、火炮的殺傷力
三、導彈的殺傷力
四、其他各種彈藥的殺傷力
第三節 復合型主戰裝備殺傷力
一、復合型主戰裝備殺傷力計算步驟
二、復合型主戰裝備殺傷力計算示例
三、常見復合型主戰裝備殺傷力大小
第四節 殺傷力定性分析
一、殺傷力的軍事含義
二、殺傷力的類型
三、主戰裝備殺傷力研究的意義
第五章 戰斗力物力系數
第一節 物力系數概述
一、物力系數的內涵
二、物力系數對戰斗力的主要影響
三、物力系數定量分析方法
第二節 物力系數評估指標體系
一、偵察力(m)
二、控制力(mz)
三、機動力(my)
四、防護力(m)
五、保障力(my)
第三節 物力系數計算方法
一、指標權重分析與計算
二、指標數值融合算法
三、各級各類指標數值融合計算
第四節 常見主戰裝備物力系數
一、AK -47 突擊步槍物力系數
二、59 式 130 毫米加農炮物力系數
三、M1A1 主戰坦克物力系數
四、F-16戰斗機物力系數
五、拉法耶特級導彈護衛艦物力系數
第五節 裝備體系物力系數計算原則
一、分散配置原則
二、信息共享原則
三、優化分配原則
第六章 戰斗力人力系數
第一節 人力系數概述
一、人力系數的內涵
二、人力系數的特點
三、人力系數對戰斗力大小的影響
第二節 人力系數評估指標體系
一、精神品質(pi)
二、科學文化(Pz)
三、軍事技能(py)
四、領導指揮(Pa)
第三節 人力系數評估數據融合方法
一、不同類型人員的指標權重
二、各類評估指標數據的融合
三、人力系數各項指標類數值融合
第四節 人力系數的融合方式和算法
一、人力系數與主戰裝備的融合
二、人力系數與保障裝備的融合
三、指揮人員人力系數的融合
四、科技人員人力系數的融合
第七章 戰斗力方向
第一節 戰斗力方向概述
一、非對稱作戰的啟示
二、戰斗力方向的內涵
三、戰斗力方向的特點
四、戰斗力方向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簡單型戰斗力方向分析
一、戰斗力的九種方向
二、不同方向戰斗力的作戰關系
三、不同方向戰斗力的優先順序
四、不同方向戰斗力的價值
第三節 戰斗力方向融合及算法
一、戰斗力方向關系的類型
二、戰斗力數量融合
三、戰斗力融合算法
第四節 復合型戰斗力的融合
一、單方戰斗力融合的程序與方法
二、敵我雙方戰斗力對比程序和方法
三、戰斗力融合舉例
第八章 戰斗力系統分析
第一節 戰斗力系統分析概述
一、戰斗力系統分析的原則
二、戰斗力系統分析應明確的幾個問題
三、戰斗力系統集成的想定條件
第二節 最小作戰單元戰斗力
一、最小作戰單元的概念
二、最小作戰單元的類型
三、最小作戰單元戰斗力計算步驟
四、最小作戰單元戰斗力計算示例
第三節 基本作戰模塊戰斗力
一、基本作戰模塊的概念
二、基本作戰模塊戰斗力計算步驟
三、基本作戰模塊戰斗力計算示例
第四節 合成作戰系統戰斗力
一、合成作戰系統的概念
二、合成作戰系統戰斗力計算步驟
三、合成作戰系統戰斗力計算
第五節 聯合作戰體系戰斗力
一、聯合作戰體系的概念
二、聯合作戰體系戰斗力計算步驟
三、聯合作戰體系戰斗力結構分析
第九章 戰斗力生成概述
一、戰斗力生成的內涵
二、戰斗力生成的基本模型
三、戰斗力生成的特點
四、戰斗力生成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戰斗力系統建立
一、國防工業生產
二、武器裝備發展
三、軍事人員選拔
四、軍隊體制編制組合
第三節 戰斗力自組織生長
一、開展軍事教育
二、組織軍事訓練
三、實施科學管理
四、創新軍事理論
五、組織綜合保障
第四節 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
一、戰斗力生成模式的內涵及影響因素分析
二、信息化戰斗力生成模式的特點
三、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幾點思考
第五節 軍隊改革
一、軍隊改革的基本原則
二、軍隊改革的主要任務
三、軍隊改革應把握的主要問題
第十章戰斗力發揮
第一節 戰斗力發揮概述
一、戰斗力發揮的內涵
二、戰斗力發揮的特點
三、戰斗力發揮的原則
四、研究戰斗力發揮的意義
第二節 戰斗力發揮的制約因素
一、敵情
二、地形和氣象
三、民心士氣
四、作戰指揮
五、偶然性因素
第三節 戰斗力發揮的程序和方法
一、作戰準備
二、兵力機動與部署
三、遠程火力打擊
四、兵力交戰
五、支援與保障
六、退出與恢復
第四節 戰斗力發揮的高效方式
一、集中兵力
二、迅速突然
三、非對稱作戰
四、體系破擊戰
第五節 戰斗力發揮的謀略對抗
一、作戰基本情況
二、奪取制空權
三、登陸進攻
四、迂回包圍
五、作戰分析
第十一章 戰斗力評估
第一節 戰斗力評估概述
一、戰斗力評估的概念
二、戰斗力評估的特點
三、戰斗力評估的作用
四、戰斗力評估的原則
第二節 戰斗力評估一般程序
一、做好評估準備
二、收集基礎數據
三、物力系數評估
四、人力系數評估
五、最小作戰單元戰斗力計算
六、戰斗力逐級融合計算
七、評估結論分析
第三節 戰斗力評估科學方法
一、解析推理法
二、關鍵指標法
三、專家測評法
四、模擬試驗法
五、實兵檢驗法
第四節 戰斗力評估的應用
一、軍隊建設績效評估
二、戰斗力建設方案評估
三、作戰行動與指揮評估
第五節 戰斗力評估體系建設
一、戰斗力評估體系建設的原則
二、創新戰斗力評估理論和方法
三、加強戰斗力評估力量建設
四、開發戰斗力評估數據和軟件
第十二章 戰斗力解析理論的拓展
第一節 戰斗力解析的理論內容
一、戰斗力解析理論的主要結論
二、戰斗力解析理論存在的不足
三、戰斗力解析理論尚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第二節 在軍隊建設領域的拓展
一、提出軍隊建設能力需求
二、評估武器裝備發展方案
三、促進軍隊人力資源科學管理
四、促進體制編制調整改革
五、促進軍隊建設科學發展
第三節 在軍隊作戰領域的拓展
一、分析敵我戰斗力對比
二、設計克敵制勝的謀略戰法
三、論證和優化作戰方案
四、迅速準確處置戰場情況
五、及時評估戰場態勢
第四節 創新新概念武器戰斗力理論
一、新概念武器的內涵
二、新概念武器的種類及發展趨勢
三、新概念武器作戰使用的特點
四、新概念武器作戰使用對未來戰爭的影響
五、新概念武器戰斗力理論構想
后記 放飛心中的夢想
2025年3月8日星期六
與上海龍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