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義務和外界的期待。”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編輯|張曉迪
頭圖來源|受訪者
劉靖康今年的目標是開始學習滑雪,在此之前他嘗試了開飛機。
20多天前,這位90后創辦的影石創新(影石Insta360)在經歷了4年的等待后,終于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股價大漲285%,總市值突破700億元,影石創新一躍成為2025年科創板募資額最高的企業。直到今天(7月4日),影石的市值還保持在670億元。
上市敲鐘儀式中,劉靖康沒有使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官方敲鑼槌,而是用公司剛發布的全景相機Insta360 X5凸起的鏡頭來敲鑼。據影石創新的員工透露,他之前甚至想過當天穿上印有蠟筆小新的T恤。
劉靖康的這些“抽象”行為,也是影石創新這家公司組織文化的底色之一。他會經常上網搜尋用戶對影石產品的反饋,看到用戶給影石提的各種建議,他會第一時間響應,如果恰好深得他心,他甚至會給對方評論“謝謝用戶爸爸的建議”。
2014年,還在南京大學軟件工程學院讀書的劉靖康,因為偶然看到一個俄羅斯人拍攝的空中全景視頻,被360°無死角的畫面所驚艷,于是決定創業研發便攜式全景相機。2015年,劉靖康在深圳創辦影石創新。
從公司創立起,劉靖康就沒有為產品選擇性價比路線,他對產品的要求是價格不能比別人低,這就要求他要把產品做得非常好,解決別人沒有解決的問題,創造獨特的用戶體驗和產品競爭力。目前,影石在海外絕大部分的產品都要比大疆,以及美國老牌廠商GoPro的貴一些。
今年4月22日,影石在紐約中央車站舉辦“INSTA360 POP-UP”快閃活動,活動原定上午9點開始,但凌晨5點就有數碼愛好者排隊。
來源:受訪者
從2018年開始,影石在全景相機領域超越三星、理光等國際巨頭,位居全球市占率第一的位置;與此同時,目前影石旗下的運動相機,市場份額僅次于GoPro,位居全球第二。此外,根據招股書,過去三年,影石的平均毛利率超過50%。
面對飆升的市值和股價,劉靖康保持清醒。“科創板最年輕敲鐘人、700億市值,只是剛好兩個標簽撞在一起了,但是消費者不會因為老板年輕就買你的產品,也不會因為你公司700億就買你的產品。”劉靖康告訴《中國企業家》。
劉靖康把上市比作結婚,這意味著公司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但他也清晰地知道,在享受“婚禮”祝福的同時,也勢必要承擔更多義務和外界的期待。
把自己當用戶
當影石創新的招股書公開后,外界好奇的是,在GoPro等傳統巨頭增長趨緩甚至收縮的背景下,影石創新是如何實現持續逆勢增長,并成為全景相機全球第一的?
精準滿足用戶真實的產品需求,是影石創新逆勢增長的關鍵原因。從公司創立起,劉靖康就是公司最關鍵的產品經理。
劉靖康癡迷于產品本身。還在南京大學讀書時,他就曾“黑”進學校的教務系統,獲得7000多張學生的證件照,為每個院系生成一張“院系標準臉”。他也曾僅靠聽手機按鍵的聲音,就破譯了周鴻祎的手機號碼。
劉靖康的這些傳奇事跡,引起了IDG資本的關注。2014年,IDG資本剛宣布成立規模為1億美元的“90后投資基金”,專門投資90后的生活方式和年輕創業者。時任IDG分析師童晨(現IDG資本投資合伙人)很快就見到了劉靖康,他評價劉靖康是“90后創業者群體中極其出色的產品經理”。2015年3月,影石創新獲得來自IDG資本的100萬美元天使投資。
2016年,影石創新推出了首款消費級全景相機Insta360 Nano,該產品可以直接與iPhone連接進行數據傳輸。當年的美國CES展會上,Nano一戰成名,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在體驗后,將其稱為“了不起的產品”,影石的月收入也曾一度直接飆升到2000萬元。
影石的起步,恰好趕上了YouTube等媒體平臺的崛起和中國消費電子供應鏈的成熟。2017年,影石團隊將Nano綁在老鷹身上,讓用戶清楚地看到老鷹視野中的360°全景景色,沉浸式感受在高空跳傘、翱翔、俯瞰。一經上傳,這一視頻就迅速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爆火”。
劉靖康喜歡拿游戲來類比他對好產品的定義。在他看來,一家公司只有研發人員是做不出好游戲的,而是需要有本身很熱愛游戲,且熱衷創造游戲玩法的人,才能做出來好游戲。
來源:受訪者
因此,如何能比同行更敏銳地捕捉到用戶需求,尤其是用戶未被滿足的,甚至他們自己都沒意識到的需求,是打造好產品的關鍵。
為了更敏銳和精準地捕捉用戶在各種運動中的真實需求,劉靖康鼓勵產品經理們去嘗試各種戶外運動,比如騎摩托車、滑雪、潛水等。讓產品經理把自己變成目標用戶,且買裝備和請教練的費用,全由公司報銷。
《中國企業家》記者了解到,影石很多產品經理是滑雪高級道選手,有的還考了教練證。
以隱形自拍桿為例,影石全景相機的產品經理在運動拍攝時發現,自拍桿在拍攝畫面中,對構圖和美感造成破壞。最終,影石通過拼接算法將畫面中的自拍桿隱去,當用戶在騎行或滑雪自己拍攝時,往往能營造出攝影師跟拍的效果。
視頻收音也是用戶敏感度很高的需求。比如,騎摩托車的人,希望能收錄到引擎的聲音;而騎山地自行車的愛好者們,則非常希望收錄到那些沙石撞擊車輛金屬鏈條的聲音。但在現實情況中,這些聲音大多會被高速行駛中形成的風聲蓋過。
2024年10月,影石創新推出AcePro第二代時,在相機上加了個防風棉的降噪零件,過濾掉大部分風聲。物理降噪之外,他們還通過AI算法保留特殊頻段的聲音,以滿足騎行用戶收音的特殊需求。
影石的產品經理們對類似的用戶需求洞察還有很多,比如用戶騎車的時候,如何安全地控制相機,即便雙手仍然在車把上,也能控制拍攝;再比如,用戶潛水的時候,相機能不能懸停在水里,而不是直接沉到水底等等。
根據不同群體的用戶需求,影石也在不斷拓展品類。2019年,影石推出了拇指相機GO系列,該產品的靈感同樣來自劉靖康,他受到籃球競技游戲的啟發,想做一款可以夾在球員球衣上的迷你相機,以第一視角拍攝打球的現場視頻。
如今,拇指相機GO系列已經成為影石的第二增長曲線。在全景運動相機之后,GO系列開創了一個暢銷的全新品類。因為其輕量化和便攜性的特征,也正在受到寶媽群體、養寵家庭的喜愛,一部分父母把該相機夾在兒童的衣服上,沉浸式體驗兒童視角的世界。
X系列全景運動相機和GO系列拇指相機,是目前影石的主力影像產品。過去的2024年,全景運動相機X系列銷售額為29.2億元,占影石總營收52.74%;拇指相機Go系列銷售額超9億元,占總營收比例超16%。
從第一天就出海
影石作為行業新秀,脫穎而出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從成立第一天起,就選擇出海。雖然劉靖康最早關于出海動機是出于恐懼,“因為國內市場太卷了”。
出海的另一重代價是,影石不得不面對美國運動相機鼻祖GoPro。GoPro成立于2002年,創始人尼克·伍德曼(Nick Woodman)因沖浪時難以記錄運動畫面而萌生創業想法。GoPro的運動相機,主打便攜、防水、防震設計,適用于極限運動與戶外場景,覆蓋全球100+國家和地區。
其實,影石在2016年發布的Insta360 Nano在CES大火后的一年里,很快又陷入增長瓶頸,在當時全景相機還沒有太明確的使用場景。處于焦頭爛額狀態的劉靖康,偶然看到一個用戶拿Nano拍攝滑雪的視頻給了他靈感。
那時的Nano并不符合像GoPro這類運動相機的要求,甚至連基本的防水功能都沒有。在跟用戶溝通后,劉靖康發現雖然全景相機在各項配置中不如運動相機,但它的優勢是,可以“先拍攝后取景”,拍攝者在運動過程中不用思考拍攝角度和畫面構圖。
隨后的5年里,劉靖康通過聚焦全景相機,巧妙地避開了與GoPro的正面競爭,并找到了一個全新的差異化品類。
通過差異化競爭,影石對GoPro完成了一次“換道超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影石在2018年首次成為全球全景相機出貨量最大的品牌。不過,在運動相機領域,影石和GoPro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仍暫位列全球第二。
但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是,在影石迅猛增長的同時,GoPro營收業績卻持續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影石的營收為13.55億元,同比增長40%;而同期GoPro的營收為約9.49億元,且持續4年下滑。
談起GoPro這位行業老大哥,劉靖康滿懷感激。“GoPro對我們最大的啟發就是0到1。沒有它,就沒有這個市場,沒有人證明沖浪場景中,有人愿意買一個相機記錄他征服浪的瞬間,這非常重要。”劉靖康告訴《中國企業家》。
換道超車之后,影石也開始在運動相機市場正面出擊。2023年11月,影石正式推出廣角運動相機Ace系列。而GoPro主力產品Hero系列和大疆Action系列,同樣定位該領域,這也意味著他們正式開始正面對壘。
劉靖康意識到,如今影石更重要的對手變成了同樣位于深圳的大疆。而到了現階段,影石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命題是,如果大疆也開始進入全景相機市場,影石該怎么辦?
攝影:趙東山
在劉靖康看來,影像是一個開放世界的市場,就像游戲一樣,評價標準是開放的,而非收斂的,比較難產生絕對同質化的競爭,每個游戲都有自己獨立的世界觀、獨立的游戲規則、獨立的體驗,用戶看重的是最終的拍攝效果,而非純粹的參數性能。
“大疆進入全景相機這個市場就像游戲世界里面多了一個玩家,但是游戲是多樣的,每個公司開發不一樣的游戲,我們顯然會面對一些重疊的特性,已有功能的競爭,但是這個非常依賴于兩家公司怎么創造新的玩法或者新的體驗。”劉靖康告訴《中國企業家》。
圍繞影像,變深和拓寬自身能力
C端消費產品之外,2022年影石開始切入B端,推出視頻會議相機。在此之前,影石曾推出專業級VR相機Insta360 Pro和Titan,支持最高11K 360°全景拍攝,可滿足影視制作、新聞直播等專業需求。
劉靖康開始越來越多地被問到,影石的邊界到底在哪里?
2019年,劉靖康去了一趟中國臺灣和日本,調研走訪各大百年企業,此次調研之后,劉靖康最大的心得是,那些抓住機會的公司,往往并非一張白紙,而是都有歷史積累,且上一個周期的積累在當下有延續性。
在他看來,小米造車的成功,就有來自上個周期小米做手機、消費電子、IoT的積累,所以小米才能夠成為那個時間節點上準備最充分的選手之一。對于影石而言,小米的啟示是將自身的能力變深和拓寬。
在劉靖康看來,影石其實有非常清晰的邊界,就是影像能力。
劉靖康給出選擇影像做邊界的三大理由:第一,市場足夠大,大部分人都有影像需求;第二,影像需求非常分散,每個場景下需求不同,所以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需求多樣性也導致了供給多樣性,對創新的要求很高;第三,要做好影像,同樣需要積累。
影像產品的特點是技術棧鏈條長,涉及機械結構、光學、軟件、圖片處理、AI等等。在影石創新內部,有3000多個員工,20多個一級部門,600多個不同的工種,已經變成一個超長協作鏈。
對于劉靖康而言,他也無法再像創業之初,沉浸在產品經理的角色中,他不得不開始向3000人公司的管理者轉變。
對劉靖康而言,做產品和做管理太不一樣了,前者的研究對象是客觀事例,后者則是人。他開始學習如何激勵每一個員工,而不是隨便下一個KPI。他還花更多時間與員工溝通,知道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希望受到什么激勵。他甚至開始關注自己作為管理者的一些行為細節,比如表揚要公開,批評要單獨,等等。
關于未來,劉靖康有兩個目標和決定:一是想做成一家在多維度都能產生創新實踐的公司,不停給行業以啟發;二是要做“員工第一、客戶第二、股東第三”的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