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在婚姻生活中,一直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春節前,在一檔綜藝節目里,有某演員提出: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優點是大于缺點的,所以建議大家有條件的話,一起住。
但不少人覺得,明星的家底厚,金錢上不會過緊,很可能住的都是別墅,自己一層,父母一層,兒女一層,各有各的空間,互不打擾。金錢換來的大房子,已經解決了很多相處之間的問題。如果是普通人,房子不大,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別說和睦了,連洗澡、上廁所都得排隊,能不吵架,維持表面的和睦,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明星的言語不能代表多數人。
在鋤禾君回村里過年的這些天的聚餐中,也剛巧談到了這個話題。
同村的小李說:有父母在,可以解決很多生活瑣事。
鄰村的老高說:告訴你們,我自從買了房后,就把自己父母接了過來,結果呢,日子過的簡直賽神仙。有熱乎飯菜,加班晚回還有人給留飯菜,有人洗衣服還有人疊衣服。以前自己住的時候,早晨根本起不來,想喝完粥都是周末夢里才有的事。
作為兒媳的小段說:自己和公婆住在一個小區中,日子過的簡直太滋潤。婆媳關系在她看來,很好相處,十多年也沒紅過臉。公公自己晨練之后,還會專門把早餐送來,吃過早餐上班之后,公公會繼續帶兒子去公園遛彎。下班后他早早做好了飯菜,吃完飯回家后看看電視,刷刷手機也就睡了。最長的一次,全家一個半月就沒開過火。
同樣作為兒媳的李姐說:自己也和婆婆住在一起,開始時候相互之間矛盾不斷。經過不斷地自我調整,也漸漸能和他們一個屋檐下了,經驗就是必須相互包容。說到住在一起的方便之處,則是能夠“幫忙看孩子”。
可見,各有各的理解。在原理上,肯定是人多力量大,家雖然只是社會的一個小單位,但從家里干活還是親情維系上面,都是需要人去做的。從鋤禾君自家的情況來看,結合自己母親的言語,剛開始時候母親是搶著洗碗的,當然也搶著洗衣服,但問題就出現在這洗衣和洗碗洗了一段時間之后,母親突然發現,我都一把年紀了,為啥我還要為兒媳婦洗碗?之后是洗衣,再之后是掃地,最后不得不分居。
有專家建議,子女和父母之間,最優的距離是:一碗湯的距離。大意是一碗熱湯,端著去父母家,或者子女家,湯還是熱的。距離有,但距離很小,既避免了日常的磕磕碰碰,又免除了住的太遠難以照顧父母的遺憾。
最后,有個問題,鋤禾君想知道大家的答案,你對自己家庭的婆媳關系滿意嗎?如果不滿意,你最希望的相處方式是什么樣的?如果滿意,你最滿意的地方在哪呢?歡迎文末留言,一起參與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