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媽媽。
電視劇《春色寄情人》中,充斥了大量關于生死的看法和思考,其中有一幕很辛酸,一個小男孩不知道自己的奶奶已去世,在殯儀館地上蹲著等著奶奶再次睜開眼睛、陪他玩耍。
讓孩子參加“喪事”,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當然,劇中的小男孩是因為奶奶把他養(yǎng)大,他沒有別的親人,奶奶去世后,他也被送到了福利。
6歲以下兒童通常無法理解死亡的永久性,可能誤以為逝者“睡著了”或“還會回來”,甚至擔心自己或父母也會突然消失。
而且喪事的高強度情緒可能嚇到孩子,研究顯示:目睹極端悲傷情緒的孩子,短期內可能出現噩夢或分離焦慮。
生活中,基本上鮮有人讓幼童參加此類活動,但是除了此事之外,很多過來人建議,盡量也別帶孩子“摻和”這3件事,對孩子成長不利。
盡量別帶孩子摻和這3件事
第一,摻和“家庭矛盾”
電視劇《驕陽伴我》中,肖戰(zhàn)出演的盛陽,雖是家中的獨生子,但是也經常被卷入父母的“婚姻矛盾”中,每次父母發(fā)生拌嘴,他都要出面調解,不想讓爭端擴大。
這一幕是不是非常熟悉,在我們身邊,經常會上演這樣的戲碼,父母發(fā)生矛盾,有時候遭殃的是孩子;
孩子扮演著家庭的調和劑,還要來回傳話,盡量平息家庭矛盾。
何止是夫妻爭吵,還有婆媳矛盾、經濟糾紛等,家長里短、層出不窮,如果總是讓孩子頻繁摻和其中,其實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非常不好。
我們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安全基地,家庭是提供溫暖和愛的地方,如果父母頻繁爭吵或讓孩子站隊,孩子會感到“世界是不穩(wěn)定的”,進而產生焦慮、抑郁或行為退縮。
孩子是通過觀察父母來學習與人相處之道,如果家庭矛盾充滿攻擊性,如冷戰(zhàn)、辱罵、暴力,孩子也會習得這種行為模式,成年后也可能會在親密關系中重復父母的模式。
第二,進入“面子之爭”
做父母是一件需要自身定力十分強的事,有時候稍微不注意,很容易就受到周圍人的影響,難免帶偏。
朋友麗麗說,自己本來是一位非常佛系的家長,她也深知孩子在學齡前,沒有必要提前學認字、寫字,這對孩子的成長無太大的益處,提前學無非是過量修建了孩子大腦中的神經元突觸,反而對今后的學習不利。
但是,最近她說自己也陷入焦慮中,原因是老師找她談了好幾次,明確要求讓孩子在家多寫寫字,說她家的孩子已經在班級中落后了。
老師還讓她看了班中其他小朋友的作業(yè),確實寫得十分工整、認真。
她在孩子放學后也讓孩子寫字,無奈娃沒有寫的動力,寫著寫著就思想跑毛了,看著“不爭氣”的娃,她沖動下打了孩子一頓,事后自己又非常后悔。
家長難免會拿自己的娃和別人家的娃作比較,如果自家的孩子占優(yōu)勢,則會喜洋洋、心里像喝了蜜一樣;
如果孩子事事不如人,難免會頹廢沮喪,說出那句耳熟能詳的話“你看看人家的孩子”。
讓孩子進入到家長的“面子之爭”中,滿足大人的虛榮心,將孩子作為自己的附屬品,當作炫耀的資本,其實是一種本能反應。
不想讓孩子因為比較而怯弱、自卑,不想讓她今后也陷入無窮無盡的比較之中,家長需要自我覺察:
降低對孩子的預期,不要 “以愛之名”去控制孩子;
智慧的去應對外界評價,給孩子“試錯權”,讓孩子成為他自己,發(fā)掘他生命之中的可能。
第三,涉及“娛樂場所”
像成人的一些社交應酬,酒局、深夜聚會、KTV等場合,環(huán)境嘈雜、魚龍混雜,一定不要帶孩子一起前往。
一方面孩子的心智還很不成熟,成人在一起難免會說些八卦、抱怨社會之類的話題,多是負能量滿滿,可能會讓孩子困惑或者焦慮。
另一方面,鏡像神經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語言習得、行為模仿和社交學習方面。
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塊高度敏感的“海綿”,會無意識地模仿周圍人的言行舉止、情緒反應甚至思維方式。
去成人的社交場所無疑給孩子的行為習慣起到非常不好的影響;而且酒精味、二手煙交織的環(huán)境也會影響孩子的呼吸系統和聽力發(fā)育。
大家提前做好時間規(guī)劃,非必要場合安排孩子在家由親人照顧,如若必須參加飯局,也可提前離場,避免孩子熬夜。
為什么不要讓孩子進入這些“負能量”場域
其實,無論是白事喪事、墓地陵園,還是家庭矛盾、父母的面子之爭和成人娛樂場所等,這些都是負能量聚集的地方,盡量讓孩子遠離。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童年就應該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而且是品格和各項行為習慣形成的黃金期。
心理學家榮格說: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愈童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童年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不要讓孩子卷入家庭矛盾,錯誤理解愛和關系,讓孩子被迫早熟,失去童真;
不要剝奪孩子的快樂童年,為了家長所謂的“面子”,孩子就得拼命學習、考名校、學才藝,活在“別人的評價”里,失去自我,孩子長大后,容易過度依賴外界認可,無法建立真正的自信;
不要讓孩子過早接觸“成人社交”,失去童真,可能導致早熟、虛榮,甚至影響未來的價值觀。
保護孩子,就是保護他們的未來。
真正的愛,是給孩子一個安全、自由、充滿信任的成長環(huán)境。
多帶孩子去這個地方,長見識
漫長的暑期到了,又到了卷孩子、雞娃孩子的時候,家長不用費錢費力給孩子報很多輔導班,最好的老師是大自然,孩子是在玩中學、習得知識和技能,完善自我的認知體驗。
美國密歇根大學實驗發(fā)現,在自然環(huán)境中玩耍的孩子,創(chuàng)造力測試得分比城市兒童高50%。
孩子在大自然中會主動研究昆蟲、植物、天氣現象,比課本上的知識更直觀。
多帶孩子進行一些戶外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素質和免疫力,最好的玩具就是泥巴、沙土等這些不要錢的東西。
這個暑假,你準備帶孩子去哪些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