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突破!我國團隊成功繪制全球首個海洋最深生態系統的圖景
北京時間3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發布了由上海交通大學等主導的深淵生命科研成果。盡管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也揭示了深海生態系統面臨的嚴峻挑戰,其中包括大量未被報道的新物種,這表明人類對海洋微生物多樣性的認知仍然有限。該成果強調了極端環境下生命演化規律的復雜性,并提示我們需要持續關注和研究深海生態,以應對潛在的環境威脅。
安進:Rocatinlimab治療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研究達到共同主要終點
安進公司與協和麒麟株式會社于3月8日宣布,ROCKET III期臨床試驗顯示,rocatinlimab在治療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方面達到了共同主要終點和所有關鍵次要終點。盡管研究結果顯示出兩種劑量組相較于安慰劑組具有統計學顯著差異,但值得關注的負面事件包括潛在的副作用或未預期的治療效果,這可能在未來影響該療法的廣泛應用。目前,這些結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礎,同時也強調了對患者安全性的持續關注。
Lancet學術通訊|柴人杰/曾凡鋼/徐磊/齊潔玉報道OTOF基因療法在成年DFNB9耳聾患者中的臨床試驗結果
2025年3月6日的報告揭示了OTOF基因治療在成年DFNB9耳聾患者中存在多重挑戰。主要問題包括大基因遞送難題,由于OTOF基因長度超出單AAV載體容量,必須依賴雙載體系統,但這可能導致基因表達和整合不一致。此外,免疫反應與內耳結構復雜性對精準給藥提出高要求。研究團隊強調,需要長期追蹤治療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建立長期隨訪數據庫。這些挑戰表明,盡管OTOF基因治療前景光明,但依然面臨技術上的重大障礙。
Cell Research | 葛亮/張敏/馮杜合作報道RAS突變腫瘤過程中特異性自噬的調控機制
清華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在《Cell Research》上發表了關于RAS突變腫瘤中新發現的非經典自噬RINCAA的研究。他們揭示PI4KB磷酸化是這種異常自噬的關鍵,提出靶向PI4KB的新策略。然而,目前的自噬藥物氯喹存在抑制機體基礎自噬和免疫系統的問題,影響臨床應用。新合成的Tat-Pep1底物肽顯示出對PI4KB高度特異性的抑制作用,不影響免疫功能,可能為RAS突變腫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療希望。
新領域!大連醫科大學發文: 揭示心理壓力引發癌癥干細胞的微生物群依賴機制
大連醫科大學研究團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揭示了心理壓力通過腸道微生物群影響乳腺癌干細胞特性。研究發現,在無菌和抗生素處理的小鼠中,腸道微生物群對心理應激誘導的腫瘤發展至關重要。進一步研究提出,補充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與丁酸鹽可能為緩解精神壓力相關乳腺癌提供新的干預策略。這一發現為心理壓力下的癌癥治療指明了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