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一名烏克蘭殘廢軍人在悼念他的戰友,路人注意到了他的假肢
今天說三個主題,一是被簡中自媒體選擇性解釋的布達佩斯備忘錄,二是白宮爭吵過后的兩個問題:1、歐洲是否有能力組織起來對烏克蘭的防衛和自主防衛;2、澤連斯基憤怒過后依然清醒,意識到和美國關系的重要性。
一、關于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我此前寫過,但因為數據較多過于枯燥,沒什么閱讀量,今天揀重點說一說。
長期以來關于布達佩斯備忘錄,簡中自媒體最常見的說法是烏克蘭被忽悠著放棄了核武器,簽訂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導致了今天被侵占五分之一國土的悲慘下場,而本該對烏克蘭提供保護的美、俄、英、中、法都沒有盡到責任。
這里有兩個重要信息需要提出來:1、簽署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的只有美、俄、英、和烏克蘭四個國家,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也不是簽署國,只是被保障國,中國和法國都不是簽署國,只是此后單獨發表了聲明;2、中國和法國,尤其是法國,沒有為烏克蘭提供任何保護的義務和責任。
接下來說說原因。
中國和法國不簽署這個備忘錄的原因根據公開資料查到的理由是:《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是由美、俄、英主導的,中國和法國并未參與談判;中法兩國都強調主權獨立和不干涉原則,不想卷入他國安全事務的紛爭之中;該備忘錄不是國際條約,是個別強國對個別弱國的政治承諾,而非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因此并不是每個國家都必須簽署。
中國雖然沒有簽署這個條約,但也根據聯合國984號決議發表了聲明,這份聲明在外交部網站上可以搜到,如下:
這份聲明的標題是“中國政府關于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的證明”,最關鍵的內容是第四行:不對烏克蘭使用或者威脅使用核武器,也就是說,中國提供的保障僅限于不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也不威脅使用核武器,加上標題最多可以延伸解讀為提供核保護,就是說如果有哪個國家對烏克蘭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可能會進行調停,但是中國并未提出要全面保護烏克蘭,即常規武器戰爭,不在中國的聲明范圍之內。
法國的文件我沒有找到,根據網絡調研顯示,法國連提供核保護都沒說,僅只是說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可以確定的是違反布達佩斯備忘錄最嚴重的是俄羅斯,其次是美、英,而中國和法國沒有責任,以下斜體字為參考資料,不感興趣的人可以略過。
《布達佩斯備忘錄》最核心的幾條是:
1、禁止俄羅斯、美國和英國對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除非出于自衛或符合《聯合國憲章》”。
2、俄羅斯、美國和英國確實承認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成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并將其核武庫存有效地轉讓給俄羅斯。
3、俄羅斯聯邦、英國和美國重申它們對烏克蘭的承諾,根據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最后文件的原則,尊重烏克蘭的獨立烏克蘭的主權和現有邊界。
4、如果烏克蘭成為“可能被使用核武器與侵略行為的受害者、或受到他國侵略威脅的對象”,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應采取行動并向烏克蘭提供援助。
當年烏克蘭為什么銷毀、轉移核武器?
蘇聯解體后烏克蘭成為全球第三大核武器大國,僅次于蘇聯和美國,核彈頭總數量超過中、英、法、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鮮的總和,不同的資料有不同的數據,根據美俄擁有的核武器數量來推算,目前看來比較貼合實際的數據是烏克蘭從俄羅斯繼承了176枚洲際導彈和約1000枚戰略核彈頭,約2000-4000枚戰術核彈頭,25架圖-95MS和19架圖-160戰略轟炸機,176個發射井,但實質上烏克蘭只是這些核武器的保管者,發射系統、發射密碼等相關核心軟件也都掌握在俄羅斯人手里,所以烏克蘭的很大一部分核彈頭最后轉交給俄羅斯了,俄羅斯為此支付了相關的費用。
曾有部份烏克蘭官員希望能保留一些核武器,但遭到了美俄等國的批評,指出烏克蘭不具備擁有核武器的技術和資金,烏克蘭本國內部對此也有爭論,總體上棄核的意見是主流,但因為核武器是“大國重器”,事關“國家尊嚴”,因此烏克蘭國內主張棄核的人為了政治正確,不得不委婉表態,直到1993年,烏克蘭兩個團的UR-100N(SS-19)導彈被指令撤回庫存,因為彈頭已經過了使用壽命,如不能妥善處理將造成核泄漏和核污染,導致嚴重后果,至此,烏克蘭領導層意識到,烏克蘭因為不具備可靠的核軍事力量,無法維護彈頭和確保長期的核安全。
美國用于核武庫維養的費用約為每年300億美元,俄羅斯的這一數據約為100億美元,烏克蘭在戰爭爆發前的2021年GDP約為2000億美元,而剛獨立的時候1991年的烏克蘭GDP只有770多億美元,還欠了100多億外債,這是最真實的客觀現實:沒錢還想留著核武器,跟月入三千的人想養一輛蘭博基尼差不多。
時任烏克蘭總統的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說: “我們必須消除(這些核武器)。這是我的觀點,我從來沒有也不會偏離這個觀點。”
在達成協議后,美國為烏克蘭提供了3億美元用于拆除和運輸這些核武器,這項工作一直到2008年才完全結束,也是在協議簽署后的次年,美國對烏克蘭的經濟援助也翻了一倍,達到4.1億美元。
在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后,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美國紛紛譴責俄羅斯違反了布達佩斯備忘錄義務,侵犯了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3月1日,烏克蘭最高拉達根據1994年《關于烏克蘭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安全保證的布達佩斯備忘錄》向保證國發表講話,指責美英沒有保護烏克蘭的安全,但美英等國沒有給予回應。
綜合來看,烏克蘭放棄核武器其實是一道無解的題:由于國際壓力、經濟負擔、安全威脅、技術限制等原因,烏克蘭只能放棄核武器,不放棄核武,將不會得到美國的援助并得到制裁,甚至有可能被美國和歐洲撤銷外交承認,還會被俄羅斯報復,而且自己也養不起核武器,到了維養期和報廢期,又將成為燙手的山藥且對國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俄烏戰爭爆發后,烏克蘭當年棄核又被拿出來議論,如今看來,當年的棄核確實是無奈之舉,但是如果堅持要留下一部份,并堅持發展核武器,以烏克蘭的軍工力量和財力,至少不比朝鮮差,也一定能留下一些核武器,那么這場戰爭會不會爆發?確實不好說。
現在說第二個問題:歐洲是否有能力組織起來對烏克蘭的防衛和自主防衛?
歐洲的援助總額,應該比美國還略多一些,但是我們要看到這是整個歐洲幾十個國家加在一起才比美國一個國家多了約26%,根據歐洲獨立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和德國的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的研究數據:在三年戰爭期間,歐盟對烏克蘭的支持,包括軍事援助、預算支持和人道支援約為1340億歐元(約合1400億美元),美國的同期援助,大約為1000億美元,但美國的軍事援助比歐洲略高一些,美國的軍事援助約為650億美元,歐洲約為500億美元,這是個很重要的數據:一個美國所能提供的軍事援助頂得上整個歐洲為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而在俄烏戰場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愛國者、海馬斯和陸軍導彈系統,都是美制武器,曾經被 吵得火熱的F-16戰斗機和法國援助的3架幻影2000戰斗機,如今在媒體上已經銷聲匿跡。
全歐洲的軍援加起來都少于美國,這也說明了一個很嚴峻的現實:歐洲長期以來過于依賴美國的保護傘了,歐洲國家很愿意給烏克蘭軍事援助,但很現實的問題是他們一定會先留夠自己的安全上限所需才會援助烏克蘭,而美國因為遠離戰場又財大氣粗,在軍事援助上顯然比歐洲更有底氣和財力。
根據庫布魯蓋爾和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出的報告:俄羅斯自從發動對烏克蘭的戰爭以來,已經大幅提升其軍事能力,并動員70萬軍人投入烏克蘭戰場,而且還急劇擴大了坦克和裝甲車的產量。報告說,歐洲要增加50個旅大概需要1,400輛主戰坦克和2,000輛步戰車,而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整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陸軍庫存的總和,盡管這個數量看起來很驚人,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但并非不可能,路透社援引報告聯合作者貢特拉姆·沃爾夫(Guntramn Wolff)的一份聲明說:“就經濟層面看,這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說,這比新冠大流行期間為應對危機所動員的資源要少很多”。
歐洲一共約有1500多架戰斗機,其中俄羅斯約700架,英國約150架,法國約200架,德國約550架,還有其他一些國家的,加起來約1500-1600架;而美國約有2100架現役戰機,5000余架庫存戰機;歐洲約有5000-6000輛坦克,但能用的大概不到一千輛,美國現役坦克約2500輛,儲備坦克約3500輛,可以正常使用的約為80%,俄羅斯約有1700輛現役坦克,老舊庫存約4000輛。
至于炮彈不太好統計,以內華達州霍桑陸軍倉庫為例,這里存儲的常規彈藥,足夠打一場世界大戰了:1940年5月,美國通過霍桑倉庫向英軍提供了1.38億發7.62毫米子彈和1.88億發手槍子彈,以及上百萬發各種規格的炮彈,有力地支持了敦刻爾克戰役。
本次俄烏戰爭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203毫米高爆彈、155毫米炮彈,均來自霍桑倉庫,烏克蘭之所以能取得反攻戰果,跟每天消耗5000-7000枚炮彈有莫大的關系,而這些炮彈,絕大部份都來自霍桑倉庫,目前烏克蘭每天發射炮彈約為1000-2000發,俄羅斯具體數量不詳,但應該比烏克蘭多。
霍桑倉庫的常規炮彈庫存量沒有詳細的數據,根據網絡調研結果,大概為2300萬發左右,歐洲的炮彈儲量和產量,一直都被詬病,比如英國,最常用的155毫米炮彈只能維持約一周的高強度作戰,德法比英國也差不多,2023年承諾給烏克蘭援助100萬發155毫米炮彈,如今2025年了,還是30萬發。
歐洲炮彈的產能跟不上,一方面是自身包括工人數量在內的生產能力太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硝化纖維素等原材料不足而導致的,因為原材料的不足,使得北約每生產一枚炮彈的成本比俄羅斯高3-4倍,這也是歐盟各國遲遲不愿意擴大規模的原因,歐盟打算到2025年底將炮彈生產能力提高到200萬發,說實話,這個產量比伊朗都不如,更別說俄羅斯了。
美國和歐洲為烏克蘭提供的援助都不到自己GDP的0.1%,我以前的文章說過,德國為烏克蘭提供的援助比自己國內的柴油補貼都低得多。
我此前的文章已經羅列過歐洲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總體而言,歐洲要想武裝起來自己,錢不是問題,問題是內部的協調和統籌,歐洲國家多,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加上政黨林立,很難在短時間內達成執行上的統一,我們可以看到歐洲自從戰爭爆發以來,尤其是川普宣布暫時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之后,大大小小的會議已經開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但是并未形成統一的執行,包括今天宣布援助多少,明天宣布援助多少,確實也是真心實意想要幫烏克蘭,但是從議會審批到實際執行,先要過本國的關,接下來還有歐洲議會、歐洲理事會、歐洲委員會、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歐洲審計院等不同機構的交叉審批,決策過程十分冗長,我們說美國的決策已經夠嚴謹了,總統也不一定全說了算,還得等國會審批,歐洲就更嚴謹了,盡管在戰時已經算是開足馬力了,但相比烏克蘭國土淪陷的速度,歐洲的腳步還有有點兒遲緩,最近俄羅斯在收緊庫爾斯克的包圍圈,希望歐洲能盡快拿出點兒實際行動來。
結論:經濟上歐洲完全可以實現自主防衛和武裝烏克蘭,但是政治體制上、決策流程上,加上老歐洲的綏靖傳統,可能還需要一些周章,而澤連斯基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歐洲是必須堅守的基本盤,但要真想鎮住俄羅斯,還得靠美國,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和英國首相斯塔默、英王查爾斯三世會面之后說出自己仍然愿意跟美國簽署礦產協議的話來。
接下來進入本文第三部份:澤連斯基憤怒過后依然清醒,意識到和美國關系的重要性。
澤連斯基和萬斯、川普吵架之后去了英國,受到了英國領導人的熱情招待,斯塔默在唐寧街10號的標志性黑門之前熱情擁抱了他,斯塔默說:“你們得到了全英國的全力支持,我們和你們以及烏克蘭站在一起,直到最后一刻。”澤連斯基回答說:“我要感謝你們,英國人民。從這場戰爭一開始,我們就得到了如此巨大的支持。”
澤連斯基得到了22.6億英鎊(約28億美元)的援助,具體到賬時間不詳,這個數額確實不小了,但要是按烏克蘭每天1億美元的戰爭開支,這些錢也就只夠一個月之用。
盡管澤連斯基跟川普鬧得不愉快,但歐洲領導人嘗試敦促澤連斯基去修復與他美國這一最大軍事支持者的關系,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告訴BBC,他在與澤連斯基的通話中表示,“我們真的必須尊重川普總統迄今為烏克蘭所做的一切。”
而澤連斯基也在冷靜下來之后意識到了什么,在和斯塔默、查爾斯三世見面之后他對記者說:“歐洲的團結達到了很久沒見到的極高程度”、“烏克蘭不會為了達成和平協議割讓領土給俄羅斯”。并認為他能挽救跟特朗普的關系,且仍然有意跟美國簽署礦產協議,當有記者詢問美國是否會因為白宮吵架事件而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澤連斯基否定了這種說法,因為身為“文明世界的領導人,美國不會助長俄羅斯的做法。”
與澤連斯基的態度相仿,英國首相斯塔默也認為美國的作用不可忽視,他說:“歐洲必須做最困難的任務,但若要真正鞏固我們歐洲大陸的和平,需要有美國強大的支持。” 斯塔默還說,“沒人希望見到上周五美烏領袖會面的情況,但即使如此,我也不認為美國會變成不可靠的盟友”。
歐洲領袖們還同意擬定一項烏克蘭和平計劃,并提交給美國。該計劃細節尚未公布,但馬克龍會前曾向《費加羅報》透露,英法兩國打算先促成海空戰事一個月的停火,期間若能達到更實質的協議,再進一步部署歐洲軍隊。
馬克龍這句話其實也正透露出歐洲一直以來的一個真實態度:援助已經不易,要經過層層審批,而派兵與歐洲而言就更加不容易了,為什么是海空停火不是陸地停火?因為陸地停不了,除非全面停火命令下達,否則地面大大小小的接觸戰總是此起彼伏,而海空停火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歐洲軍隊進入烏克蘭的時候不至于被空中炮火打擊——大概率,歐洲軍隊不會上前線和俄軍正面作戰。
對于向烏克蘭派兵,歐洲的意見也不統一,比如曾經強硬援烏的波蘭,反而在派兵這個問題上并不積極,再就是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意大利等國,尤其意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曾多次向媒表示,意大利從未考慮部署軍隊到烏克蘭。
也正是因為意見不統一,法、英兩國現在采取的是“自愿聯盟”的建議,并希望美國提供空中掩護和情報分享以及戰場監視,因此將該計劃的計劃書已經發送到正在佛羅里達州的川普手中。
歐洲領導人還是很冷靜的,知道自己國家的情況,更明白美國的重要性,也因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希望美國能參與到歐洲的防衛計劃中來,這大概是二戰之后歐洲最務實的一次“務實外交”了。
結語
在澤連斯基訪問英國之前,查爾斯三世已經先邀請了川普到訪,所以,簡中自媒體大肆宣揚英國全力以赴選邊站烏克蘭這事兒是不靠譜的,此外,白宮吵架事件之后,歐洲領導人無一人公開譴責川普,反而希望澤連斯基能找到和川普修復關系的途徑,歐洲如此做和事老到底為哪般?因為歐洲知道憑自己無法填補美國缺席造成的巨大損失,如果要是讓自己獨自承擔對烏克蘭的援助,歐洲將不堪重負,國內矛盾將會非常尖銳,而且,烏克蘭能撐到今天,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國的軍事援助,上文已經說了,美國的三大件(愛國者、海馬斯和陸軍導彈系統)是烏克蘭得以擊落俄羅斯預警機、戰斗機、擊沉黑海艦隊等重要戰略物資的唯一重要武器來源。
歐洲從來都不想和美國撕破臉,這些領導人考慮問題不會從感情出發,只會從利益出發,他們眼里最大的正義是怎樣保住自己國家的利益。
美國退出后歐洲想要完全替代美國全面援助烏克蘭只是一個政治意愿,并非他們早已篤定的確實可行的計劃,這一點無論歐洲還是澤連斯基都知道。
我跟其他大V不一樣,我不希望小澤動輒“硬剛川普”,也不希望歐洲“怒斥川普”,我希望小澤、歐洲和老川能坐下來好好商量這件事:為了烏克蘭千千萬萬的家庭,千萬萬萬的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