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七巨頭”市值一夜蒸發3萬億
美股市場迎來至暗時刻。
當地時間3月6日,美股市場經歷了一場慘烈的拋售潮。
當日,納斯達克指數暴跌2.61%,該指數自2024年12月16日的歷史高點以來,累計跌幅已經超過了10%,正式步入了技術性調整區間。
與此同時,道瓊斯工業指數和標普500指數也未能幸免,分別下跌了0.99%和1.78%。三大股指的同步下挫,為市場蒙上了一層濃厚的陰影。
圖源:百度股市通
美股的這場拋售潮,科技股首當其中,科技“七巨頭”市值跌幅巨大。
具體來看,英偉達單日跌幅高達5.74%,市值蒸發1642億美元;特斯拉下跌5.61%,市值縮水了503億美元;Meta、亞馬遜、微軟三家科技巨頭跌幅分別為4.35%、3.68%和1.03%,合計損失了1841億美元。
此外,谷歌母公司Alphabet、蘋果同樣下跌。
圖源:同花順
據統計,這七家頭部科技企業的總市值一夜之間蒸發了4144.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萬億元),這一數字相當于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總市值的1.2%,其震撼力可見一斑。
除了科技“七巨頭”外,芯片板塊也同步承壓。
費城半導體指數當日暴跌4.53%。其中,邁威爾科技因業績指引低于預期,股價重挫近20%,成為半導體行業疲軟的直接信號。
美股暴跌,投資者損失慘重,市場對科技股的信心遭受了嚴重地打擊。
特斯拉銷量暴跌,股價跌超45%
回顧美股本輪長期牛市,其核心驅動力聚焦于科技領域。
以谷歌、亞馬遜、蘋果、Meta、微軟、英偉達、特斯拉這七家科技巨頭為代表的科技股,憑借深厚的技術壁壘和創新的商業模式,持續擴大市場份額,推動著美股指數不斷上揚。
俗話說,盛極必衰,科技股的輝煌并不能永遠持續。此次美股科技股暴跌,一方面來源于市場對科技股的高估值擔憂。另一方面是全球經濟周期、技術迭代與政策調整共振的結果。
特斯拉是電動汽車行業龍頭,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中,曾一度是引領行業的明星企業,其股價也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路飆升。
特斯拉月K 圖源:同花順
2010年,特斯拉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美國市場上獨一無二的純電動汽車獨立制造商,從2010年初每股約17美元的起點,到2019年市值突破500億美元,特斯拉用了十年的時間,實現了市值十倍的增長。
2021年11月,特斯拉股價突破400美元每股,市值高達萬億美元,不過,受市場環境影響,在創下高點后,特斯拉股價一路下跌, 跌至2023年初的最低101美元,此后,特斯拉才迎來一波上漲。
去年12月18日,特斯拉創下488.54美元每股的高點,市值重回萬億美元,然而,在創下高點后,特斯拉股價迅速急轉而下,當日盤中一度暴跌超過10%,最終收盤時跌幅仍高達8.39%。
隨后的時間里,特斯拉的股價并未出現明顯的反彈,反而繼續呈現出下跌的趨勢。進入2025年,特斯拉的暴跌勢頭不僅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呈現加速下跌的態勢。
特斯拉股價 圖源:同花順
從去年12月18日算起,不到3個月的時間,特斯拉股價就暴跌超45%,股價從488.54美元跌至263.45美元。
當然,特斯拉的暴跌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觀經濟與政策因素的影響,也有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外部因素。
根據特斯拉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當季汽車收入同比下降8%,營業利潤暴跌23%。核心原因在于老舊車型的平均售價持續下滑,而特斯拉試圖通過降價維持銷量的策略進一步壓縮了其利潤空間。
2024年全年,特斯拉共計生產177.34萬輛汽車,交付178.92萬輛,較2023年的181萬輛交付量下降了1.1%,低于市場預期。
特斯拉的銷量斷崖式下跌是引起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2月份,特斯拉在澳大利亞的銷量同比暴跌71.9%,在德國的銷量同比下跌76%,在意大利的銷量同比下降55%,在挪威和丹麥下降48%,在葡萄牙、法國、瑞典等地銷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英偉達、蘋果被瘋狂拋售
全球知名芯片制造商英偉達的股價在近期同樣遭遇了暴跌。
1999年,英偉達在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上市之后,英偉達的股價逐步抬升,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英偉達徹底爆發。
從2015年的50億美元市值,到2016年市值突破500億美元,再到2021年市值飆升至4000億美元,2024年英偉達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英偉達一直是美股的傳奇。
然而,2024年12月,英偉達因涉嫌反競爭行為,遭遇了全球多國反壟斷機構的調查,這一波反壟斷風暴迅速蔓延,導致其股價急劇下滑。
圖源:百度股市通
此后,英偉達股價的跌勢并未止步。進入2025年,英偉達跌幅擴大,1月27日,英偉達單日暴跌16.97%,在短暫回調之后,英偉達股價繼續下挫,2月27日,英偉達單日暴跌8.48%。
2025年1月7日,英偉達創下153.13美元每股的高點,截至3月6日收盤,英偉達最新股價為110.57美元每股,股價距離最高點已經跌超26%。
英偉達的下跌,主要是市場對其盈利能力減弱的預期加強。
根據英偉達財報顯示,英偉達第四財季營收為393.31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221.03億美元相比,大幅增長了78%。凈利潤為220.91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122.85億美元相比,大幅增長了80%。但其對2025年第一季度的業績預測卻相對保守,毛利率預期為71%,低于上一季度的73%。
圖源:英偉達財報
另外,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英偉達正面臨著來自AMD、英特爾等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這些競爭對手在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使得英偉達在市場上的優勢逐漸縮小。一些科技巨頭如Meta等公司也開始自研芯片替代GPU,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競爭態勢。
蘋果去年12月底創下259.85美元的高點后便開始一路下跌,目前,蘋果最新股價為235.33美元美股,總市值35351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股神巴菲特已經多次減持蘋果股票,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去年11月披露數據,巴菲特去年第三季度共減持了1億股蘋果。
從去年年初算起,伯克希爾持有的蘋果股票數量從9.05億股驟降至3億股,持股市值從1743億美元下降至699億美元,減持套現1044億美元。
投資大佬看空美股
美股被唱空的聲音越來越多。
去年,黑天鵝基金Universa Investments創始人表示,投資者的興奮將達到頂峰,隨后市場的崩潰將比全球金融危機還要嚴重。
美國頂級經濟學家、羅森伯格研究公司總裁也警告美國股市可能崩盤。
前不久,高盛首席美股策略師科斯汀(David Kostin)表示,由于對美國經濟的擔憂,他下調了對美股全年盈利預期。“要想完全扭轉近期美股的疲軟,需要美國經濟增長前景出現改善”。
高盛全球市場董事總經理兼策略專家魯布納(Scott Rubner)則表示,對市場需求是否高到足以支撐美股反彈缺乏信心。
另外,有數據顯示,在2024年12月27日至2025年1月3日的5個交易日內,對沖基金連續凈賣出美國股票,以超過7個月來的最快速度拋售股票。
美國銀行首席投資官Michael Hartnett一直警告稱,相對于非美國股票,美國股票目前估值過高。
Hartnett認為,市場將出現從16萬億美元市值的美國“七巨頭”到1萬億美元市值的中國BATX(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的大規模輪動。
經濟學家李大霄則表示,美股的估值已經超越了“地球頂”的水平。
他認為,美股的估值水平已經超越了1929崩潰前的水平,也已經超越了2000年的泡沫,更加超越了2017年的泡沫水平。它不是地球頂,他已經超越地球了,是美股歷史上的估值之巔。
作者 | 李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