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阿里通義千問大模型團隊宣布,正式推出最新的推理模型QwQ-32B。據通義千問大模型團隊介紹,這是一款擁有320億參數的模型,其性能可與具備6710億參數(其中370億被激活)的DeepSeek-R1媲美。
而AI智能體的DeepSeek時刻,或已來臨。日前,一支來自中國的團隊正式對外發布通用型AIAgent產品Manus。據團隊介紹,Manus在GAIA基準測試中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的成績,顯示其性能超越OpenAI的同層次大模型。該消息公布后,AH兩市的AI概念股集體沸騰。
國產AI技術的突破引領科技股估值重構,其中囊括AI產業鏈核心標的的恒生科技指數更是直接“大象起舞”:自1月14日以來截至3月6日收盤,恒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大幅領跑全球主要指數;近1年,恒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達77.84%。
(數據來源:Wind,2024-03-07至2025-03-06,指數歷史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
01
為何本輪AI敘事下港股的表現較好?
短期市場的表現經常被形容是情緒的投票期。本輪情緒的起源主要在于由DeepSeek、阿里通義千問引領的國內AI技術突破所產生的科技創新預期差。
港股囊括AI核心資產
港股由于囊括了比較核心的AI科技資產(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中芯國際、小米集團等),以及相對估值偏低,因此在本輪行情當中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
國金證券認為,港股這一輪相較A股跑出了顯著的超額收益,背后核心原因緣于兩個方面:
港股的“AI含量”更高,港股市場的“AI概念股”要純正的多;
同時鑒于其權重個股主要業務等與AI更加緊密的關聯度,無論對于內地投資者還是海外投資者而言,港股市場作為“中國AI核心資產”的辨識度也更高。
以恒生科技指數為例,可以發現其高度聚焦AI產業鏈,囊括AI產業鏈核心優質資產:
(注:以上展示個股為恒生科技指數部分成分股,不構成個股推薦;以上信息及數據來源:Wind,恒生指數官網,中證指數公司官網,截至2025-03-06;成分股分類根據公開信息及券商研報整理,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港股分母端流動性和風險溢價出現了改善
內外資共振,助力本輪港股AI敘事。
南向資金成港股“增量流動性”重要來源
國內M1增速自9月以來顯著回升(新口徑下,9月-3.3%,12月已經轉正至+1.2%,最新1月+0.4%),資金活化后會對港股市場產生“外溢效應”,港股通正是外溢渠道之一;另一方面,港股較A股市場更強的“動量效應”本身,進一步吸引了資金的“南下”,或形成了增量資金的正反饋。
據統計:在2024年全年“創紀錄”的凈流入幅度的基礎上(2024年南向累計凈流入8078.7億港元,創港股通開通以來全年凈流入記錄),2025年開年至今,南向再度大幅凈流入3,018.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612.7億港元)相比,增長393%。
(數據來源:Wind,2024-01-01至2024-03-06,2025-01-01至2025-03-06)
海外資金小幅回流
“海外壓力”亦階段性緩和,推動了外資小幅回流;此外,空頭平倉也貢獻了港股上漲動力。
02
本輪港股大漲后還有多少空間?
在經歷了持續上漲后,市場難免對于港股科技板塊存在一定程度上“害怕追高”的心理。那么本輪港股大漲后還有多少可能的空間呢?
當前估值處于什么水平?
截止3月6日,在經歷了持續性大漲之后,恒生科技指數走到什么位置了?
橫向比較來看,美股納斯達克指數前估值 39.72xPETTM,恒生科技指數在全球主要科技類指數當中,仍有較大估值優勢,更具性價比。
縱向比較上,恒生科技指數當前估值(PETTM)仍僅有25.30倍,處于指數2020年7月27日發布以來32.66%的分位數,處于歷史較為低估區間。疊加國內AI技術突破,科技股重估勢不可擋,恒生科技指數仍然具備一定向上空間。
(以上數據來源:Wind,2020-07-27至2025-03-06)
估值的錨在哪里?
中國AI技術突破引起的中美科技預期差收斂或是當前港股科技板塊估值修復的最大α之一。從當前兩個代表性科技指數來看,恒生科技指數PETTM相較于納斯達克指數PETTM來說或許仍有估值向上突破的空間。
(數據來源:Wind,2020-07-27至2025-03-06)
而以2月21日的數據來看,長江證券指出,港股中市值排名前十的AI相關個股的PE-TTM(31.92x)較美股存在96.8%的理論上行空間,而PEG差距為35.2%。
從長期基本面來看,AI賽道未來可期。當下,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進行。AI革命作為全球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風口和轉折點,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經濟與社會的運行邏輯。
而我國作為全球AI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不僅在技術研發上取得顯著進展,還在應用落地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在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浪潮推動下,我國AI產業在第四次革命中或已處于主動引領的位置。
03
港股還存在“空頭回補”的可能?
港股市場允許做空,這意味著投資者不僅可以通過買入股票(做多)賺錢,也可以通過預測股價下跌而做空賺錢。但當市場情緒過于樂觀(多頭情緒強烈),股價持續上漲時,做空者為了避免更大的虧損,可能被迫平倉(買回股票)來止損。這種平倉行為會進一步增加買盤需求,推動股價進一步上漲,形成“逼空效應”。
港股市場的做空機制使得它在多頭和空頭力量的博弈中更加復雜。當市場情緒過于樂觀時,空頭被迫回補的現象可能會加速股市上漲。值得一提的是,投資者也因此更需要關注市場情緒和資金流向,避免單一方向的判斷。
近期港股股票賣空統計(沽空比):
(數據來源:Wind,2025-01-01至2025-03-06)
(以上券商信息來源:《財通證券-全球大類資產策略:恒科/納指估值比或有51%修復空間-250219》、《國金證券-A股投資策略周報:港股“狂飆”背后,哪些驅動因子與A股不一樣?-250217》、《華福證券-傳媒行業:港股AI核心資產,MAT三巨頭-250216》、《中信建投-【政策研究】中國資產重估:基于敘事重構與AI革命的雙輪驅動-250301》、《長江證券-港股科技估值重估,還有多少空間?-250225》)
布局AI全產業鏈,關注恒生科技指數ETF
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的標的指數為恒生科技指數,其2020-2024年完整會計年度業績為:78.71%,-32.70%,-27.19%,-8.83%,18.70%;指數歷史業績不預示基金產品未來表現。
T+0特別風險提示:跨境ETF實行T+0回轉交易機制(即當日買入,在交收前可以于當日賣出),資金運作周期縮短,可能帶來短期波動風險。
其聯接基金存在聯接基金風險、跟蹤偏離風險、與目標ETF業績差異的風險等特有風險。A類基金申購時一次性收取申購費,無銷售服務費;C類無申購費,但收取銷售服務費。二者因費用收取、成立時間可能不同等,長期業績表現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具體請詳閱產品定期報告。
風險提示:1.上述基金為股票基金,主要投資于標的指數成分股及備選成分股,其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上述基金屬于中高風險(R4)品種,具體風險評級結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銷售機構提供的評級結果為準。2.上述基金存在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標的指數波動、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等主要風險。3.投資者在投資上述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上述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認識上述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4.基金管理人不保證上述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上述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上述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6.中國證監會對上述基金的注冊,并不表明其對上述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作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也不表明投資于上述基金沒有風險。7.上述產品由華夏基金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8.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主要投資于香港證券市場中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擔與境內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香港市場風險等境外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包括港股市場股價波動較大的風險、匯率風險、港股通機制下交易日不連貫可能帶來的風險等。9.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內容提及的個股不構成個股推薦,ETF盤中漲跌價格不代表基金凈值表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