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孩子在幼兒園看過的動畫片,到了一年級,作用逐漸顯現出來,就像正中眉心一樣,精準助力孩子學習。
平面圖形學完后,老師發了一張試卷,有一道題是數正方形的個數,正確答案是5個,孩子一開始寫的是4個,我讓他自己看著糾正,他沒一會兒就改成了5個。
我很好奇他怎么改得這么快,放在以前,總是別別扭扭用不會為借口拖延時間,問他:怎么這么快就改對了?
他跟我說:我想起來了,和我拼過的數字4很像。先數里面的小正方形,再數外面的大正方形,里面有4個,外面還有1個,加起來一共是5個。
后來,我又讓他數三角形的個數,他很興奮地說:跟剛才那題一樣,里面是4個,外面1個,也是5個。
從這里能開出來,他是真懂了這類簡單的組合圖形的計數方法。
我當時很感慨,以前孩子看過的動畫片、玩過的積木,原來真的會在某個關鍵時刻突然冒出來,幫孩子把原本有難度的題目一下子想通。
第一學期學立體圖形的時候,同樣有數圖形個數的題目,有些圖形被遮擋在底部,可他每次都能發現。
曾問他怎么知道下面還有一塊?
他說:搭積木的時候,下面得有一塊頂著,要不然上面的一塊沒地方放呀。
瞧,就是這些實際的拼搭經驗,讓他看看穿抽象圖形的本質。
除了圖形,動畫片在計算方面也對孩子的幫助特別大。
孩子學10以內加減法的時候,總是不得要領,擺實物、數珠子、掰手指,能用的辦法都試過。在具體操作的時候,看著好像是懂了,可一落實到紙面上,看著算式不敢下筆,愁眉苦臉地說:不知道該寫啥。
后來,看了《數字積木》這部動畫片,一下子就搞明白了。再做計算題,一點都不打怵,準確率還極高,很少失誤,自信心也跟著提了起來。
孩子最癡迷的時候,老跟我說:我感覺數字就在我的大腦里蹦來蹦去。
因為喜歡看這個動畫片,也喜歡上了計算,走在路上都要背誦20以內的分成。這樣主動的學習態度,怎么能不把計算做熟練呢!
還有湊十法,剛開始學的時候,讓孩子練習分步驟,他能填對。可是讓他自己寫步驟,那就一塌糊涂,根本搞不清數字之間的關系,到底拆分哪個數字,該怎么湊十?不得要領。
也是看了《數字積木》中關于湊十法的幾集才恍然大悟,原來湊十法就是找朋友啊,原來拆分大數、小數都可以啊,這不就是10以內的分成嘛?一下子就覺得簡單了!
真正理解了湊十法的原理,不管是做題還是實際應用就是小菜一碟了。
想了解更多關于湊十法的內容,可以看看《一年級數學必考:20以內進位加法,怎么理解“湊十法”才能不出錯》這篇文章。
一年級第一學期雖然只學了20以內加減法,但給孩子的練習時間比較有限。要是孩子還在搞懂加減法的路上,計算速度跟不上、準確率不高,那就是非常掣肘的事情。
畢竟填空、選擇、應用題,哪個不跟計算有關呢?所以,打好計算基礎,真的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孩子提振信心。
而且,孩子現在不僅掌握了一年級必學的內容,連二年級要學的乘法都熟記于心,不知不覺就把乘法表背會了,這樣到二年級學習也會輕松很多。
除了這些計,像數字比較、奇數偶數質數等概念,孩子聊起來也毫無陌生感。
真沒想到,幼兒園階段看的動畫片,到一年級能發揮這么大作用,實實在在讓我感受到了那種正中眉心的驚喜。
現在《數字積木》都出到第8季了,還和自然拼讀聯系起來,不同學科之間融合得越來越緊密。關鍵是,這部動畫片不需要花一分錢,對我們普通家庭來說太友好了,完全可以給孩子用起來。
陪孩子學習的時候,再次深刻體會到動畫片對孩子的幫助,教育的驚喜往往藏在那些"不務正業"的時光里。
沒有白費的時間,只要孩子真正喜歡,能主動、專注地投入其中,就肯定在某個時刻轉化為幫助他們進步的鑰匙。
我是@凝媽悟語
家有兩男孩,大一新生+小一新生
陪讀12年后重新出發
分享學科學習、閱讀、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