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很多優秀的諜戰電視劇或電影,如《風聲》、《暗算》、《風箏》等。影視中的主人公憑借其高超的潛伏技巧、扎實過硬的心理素質、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信仰,完美出色地完成了各種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文藝作品雖高于生活,但也來源于生活,在新中國未成立以前,許多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事業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甚至,有很多人連自己的名字也沒有留下。
諜戰片《暗算》
70多年前,18歲女子張露萍奉命打入軍統電臺,憑借著她高超的潛伏技巧,多年來為我黨提供了大量的情報。不幸的是,6年后,因身份暴露而被捕。在監獄中,面對敵人的殘酷刑罰,她依然頑強地與敵人周旋,和敵人進行了英勇斗爭。最終,敵人沒有從她口中得到任何情報,只能秘密處決她。這位被稱為“中共美女間諜”、年僅24歲的共產黨員——張露萍高唱《國際歌》,慷慨赴死。值得同情的是,在她被捕后,一度有人認為她是叛徒,她平白無故遭受不白之冤,40年后,真相才得以慢慢顯現,葉劍英對此感嘆:我欠她一個交代。
張露萍
一個18歲的女孩,正是花一樣的年紀。應該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呢?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喝著校門口的奶茶嗎?是拿著書本、做著筆記、無憂無慮,遨游在大學的知識海洋里嗎?是談著甜蜜的戀愛、每天充滿驚喜,被男朋友寵上天嗎?不,都不是!年僅18歲就打入戴笠軍統局內部,成為中共杰出特工、情報巾幗英雄的張露萍,卻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這條路注定是充滿危險的,一不小心,就會付出生命。但是直到生命的盡頭,她始終堅信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意義。沒有國,哪來的家?
張露萍,原名余薇娜、余家英,化名余慧琳、黎琳。1921年她出生在四川省一個貧寒的知識分子家庭。在父親的引導下,從小她就熟讀了大量的書籍,從書籍中,她明白了很多大道理,在生活中,她也見識了黑暗的舊社會,她立志做一個時代的新女性。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成都各界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張露萍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成都的一所高中,正在讀書的她也想為國家做點什么。在朋友的介紹下,她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四川總隊。張露萍為宣傳抗日救亡四處奔走,大聲疾呼。在成都的工廠、學校、街頭,到處都有這個活潑、豪爽、身著白衣黑裙的女學生的身影。不久后,經中共川西特委負責人車耀先的推薦,她被保送到延安軍政大學。
車耀先
初到延安的張露萍,面對延安當時艱苦的生活環境,她沒有一句怨言,也從不抱怨。勤奮學習、刻苦鍛煉的她,很快便有了一個稱號,大家稱她為“干一場”。
原來啊,張露萍聰明好學,酷愛文學,擅長畫畫、唱歌、舞蹈等。她總是熱情地參加各種文藝演出,通過這種形式,積極宣傳抗日救亡的主張,鼓舞士氣。各個單位拉歌歡唱,人們 很是歡迎她來指揮,而且喜歡她指揮演唱那首流行的抗戰歌曲《干一場》。遇到這種情況,她總是毫不扭捏,落落大方地站起來,揮動著她那有力而靈活的雙臂,上千人聚精會神,引吭高歌:
河里水,黃又黃,東洋鬼子太猖狂……這樣活著有啥用啊,拿起刀槍干一場!
雄渾激越的歌聲,響徹黃河之濱。這以后,大家都親切地稱她“干一場”。
延安風貌
1938年,因為成績優秀、信仰堅定,張露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大學畢業后,她被分配到延安文聯,從事秘書工作。也是在這里,她遇到了她的革命伴侶——陳寶琦(即李清同志,原任國家交通部長)。
1939年深秋,葉劍英找到張露萍,他告訴張露萍說組織缺少一位同志,想讓她潛伏入重慶軍統為黨組織傳遞情報,幫助組織展開工作。這個任務的難度無疑是巨大的,張露萍沒有猶豫,毅然決然地接下了任務。她告別了一起生活了近兩年的延安和戰友,告別了新婚不久的愛人,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托,踏上了新的征程。
葉劍英
張露萍到達重慶后,歸南方局軍事組和葉劍英同志領導。她和其他幾位秘密特工一道,悄無聲息地潛入軍統電臺,機房、報務、譯碼等組(室)全有了共產黨的眼線,支部成員達到7人。
正所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國民黨軍統特工們也沒想到,我黨特工人員居然在他們眼皮底下活動。張露萍等人猶如一把利劍,插入敵人的心臟。在敵人最森嚴的電臺系統里,構建了黨的“紅色電臺”。在大家的密切配合下,他們及時準確地傳遞了很多重要的情報,使黨組織多次躲過敵人的破壞,并使敵人的許多秘密行動被我黨掌握。
軍用電臺
這一切活動,使國民黨軍統頭子戴笠震驚了,情急之下,他急忙對全局人員進行仔細地審查,并下令:發現反常或可疑,一律先拘后審。
1940年,七人特工組的張蔚林不慎將一部收報機的真空管燒毀,因“犯錯”被送往稽查處看守所禁閉。特務們檢查了張蔚林在重慶牛角沱的住所,這不檢查不要緊,一檢查結果發現了不得了的東西:軍統局在各地的電臺配置和密碼的筆記本、張露萍的筆記以及7人小組的名單。
在門房值班的中共特工馮傳慶得知這一消息,他知道情況緊急,絲毫不敢怠慢,在第一時間將信息傳到了葉劍英手里,葉劍英見情況緊急,立即讓馮傳慶化妝成商人,安排他深夜渡過長江去延安,并向成都發電報,通知張露萍就地隱蔽,不要回重慶。可惜,這個電報晚了一個時辰。戴笠已借張蔚林的名義,給張露萍發了“兄病重望妹速返渝”的電報。張露萍此時不知道自己已經暴露,她一邊寫信向組織匯報這一情況,一邊趕赴重慶。剛到重慶,她就被軍統特務逮捕。而馮傳慶渡江以后,也被埋伏的特務抓獲。這樣,包括楊洸、陳國柱、王錫珍、趙力耕在內的“牛角沱七人小組”全部被擒。這就是當時震驚全國的“軍統電臺案”,被稱為“戴笠特工生涯的最大敗筆”。
戴笠
在監獄里,張露萍也不忘傳遞情報。因為戴笠的老鄉毛烈與張蔚林等認識,而且毛烈不清楚張蔚林案情的具體情況,于是張露萍便讓張蔚林利用這個機會送50塊大洋買通毛烈,請他送一張紙條到重慶中二路中共南方局的一個秘密機關。毛烈見錢眼開,收下錢后,果然照辦。等戴笠派特務去搜捕時,中國共產黨秘密機關已人去樓空。戴笠為此氣得暴跳如雷,下令將毛烈槍決。
當然,戴笠作為國民黨有名的特務頭子,他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懷疑張露萍是中共南方局派來的,便故意釋放她,并派人暗中跟蹤,想通過這個方法抓捕其他共產黨員。但機智的張露萍識破了敵人的陰謀,她碰到自己的同志假裝不認識,并帶著敵人兜圈子,借以迷惑敵人。
戴笠十分惱怒,他認為一個19歲的女孩子能有多大能耐?于是親自出馬,提審張露萍,想從她身上打開缺口。但他沒想到,雖然用盡各種嚴酷的刑罰,但意志堅定的張露萍始終沒有吐露半點黨的機密,戴笠毫無所得,氣得大發雷霆。
國民黨監獄
1941年3月,張露萍等7人由重慶轉押到貴州息烽集中營。1945年6月下旬,經百般折磨,策反無果,戴笠只得以“和重慶地下黨有聯絡”為由,判張露萍等7人死刑。
1941年7月,到了行刑的日子。在刑車上,張露萍與六個戰友們見面了。雖然受到毆打,她腿部受傷了,但張露萍依然忍著疼痛站了起來,帶領戰友們唱起了《國際歌》: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特務們聽到歌聲,急忙大聲呵斥:“不準唱!不準唱!”并對他們拳打腳踢。怎奈張露萍等人早已視死如歸,面對敵人的威脅和毒打,他們毫不畏懼,很快,歌聲便壓住了特務們歇斯底里地吼叫,雄壯激昂的歌聲,響徹整個山岳,傳遍附近山河。
到刑場后,張露萍和她的戰友們被敵人押送至倉庫的臺階上。只聽見行刑隊長一聲令下,罪惡的槍聲便響了。張露萍眼看著身后的戰友一個個都倒在了血泊中,她只是腿上中了一彈。
她回過頭來,怒目而視,向喪心病狂的特務們大喊:“笨蛋!朝我的胸部開槍吧!”
張露萍等人被槍決
這一聲意想不到的怒斥,頓時嚇得劊子手們驚恐萬狀,從石階上退了下去。那個用槍瞄準張露萍的士兵,只覺得自己如墜冰窖,手腳發抖,再也舉不起來槍。面對這個情況,嗜血成性的行刑隊長也慌了,他慌張地從士兵的手中一把奪過手槍,朝著張露萍的胸部掃射而去。
鮮血染紅了張露萍的衣襟,她用盡自己最后的一口氣,全力振臂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
張露萍犧牲了,此時的她年僅24歲,是一位剛結婚的新婚妻子。
張露萍雕像
“軍統電臺案”被稱為“戴笠特工生涯最大的敗筆”。在處決張露萍等人后,軍統內部對這件事也是閉口不談,處于保密狀態。為了防止“家丑外揚”,戴笠命令手下散播出張露萍“反正”的謠言。
因為敵人的隱瞞,中共南方局、周恩來,葉劍英都不知道張露萍等人的下落,對‘反正“謠言也是半信半疑。從此以后,張露萍等人的“軍統電臺案”就變成了一樁疑案。建國后,由于沒有關于”軍統電臺案“的資料,所以這七位烈士們都沒有被列入烈士登記表。
1962年,“軍統電臺案”有了新的轉機。在軍統的親歷者之一、戰犯沈醉一次次打報告講述原委,相關獄友韓子棟的聲援下,這七人的身份最終被確定,存疑多年的“軍統電臺案”終于真相大白,敵人潑給張露萍等人的臟水終于被擦干凈。葉劍英動情地感慨:我欠她一個交代啊。
1983年,七人被追認為烈士,時間已經過去了40年。
張露萍丈夫李清正在聆聽妻子的事跡
再有半個多月就是國慶節了,如今的中國,繁榮富強,國泰民安,我們正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上。今天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這些為了我們民族獨立、人民幸福而作出英勇犧牲的革命兒女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