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44240作為目前行業公認最高規格的儲能安全性國標,從“推薦性”向“強制性”升級,正成為行業從"野蠻生長"轉向"安全高質"的分水嶺。
?圖源/網絡
文/楊倩
來源/儲能嚴究院
儲能嚴究院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聚焦鋰電池安全應用問題,將儲能行業安全痛點推向風口浪尖。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大聲疾呼”剔除帶病儲能”,并提議建立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全國人大代表、泰和新材董事長宋西全也建議,要進一步完善鋰電池安全標準和行業規范。
此前不久,海外已經發生了數起儲能電站火災事故。比如,2025年2月,美國加州MossLanding儲能電站二次起火,導致70%設施損毀。
這并非孤例。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2023年,全球至少發生60起儲能電站火災事故。
中國亦難獨善其身。據一線從業者透露,2024年國內發生的儲能安全事故至少超過100起,主因是由電芯熱失控導致的儲能電站起火。
上述事故暴露出行業高速擴張與安全管理滯后的尖銳矛盾。而隨著新能源全面入市,儲能行業正從“強制配儲”轉向市場化競爭,高頻調用場景對產品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儲能系統的安全性已上升為能源轉型進程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議題。
01
安全門檻全面升級
令從業者振奮的是,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壓力下,中國首部儲能電池安全強制性國標GB 44240-2024《電能存儲系統用鋰蓄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將于今年8月正式實施,標志著中國在儲能用鋰電池安全管理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這一標準成為行業從"野蠻生長"轉向"安全高質"的分水嶺,推動儲能安全國家標準從“推薦性”向“強制性”升級,使得安全體系邁入新階段。
GB 44240標準由工信部主導制定,歷時三年打磨,將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該標準認證將成為國內儲能項目招標篩選供應商的必備條件。盡管標準尚未實施,已有電池企業率先開始動作。2月27日,如遠景動力(AESC)獲得國內首張認證證書,成為國內首家通過儲能用鋰電池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的企業。據了解,目前其他電芯頭部企業也在加緊同步認證中。
據悉,GB44240標準是目前行業公認最高規格的儲能安全性國標,更專注于工業級、大型儲能場景,旨在保障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的可靠運行。
具體來看,GB44240適用于大容量儲能(并網/離網)、光伏系統、固定式發電機啟動、中央應急照明和報警系統、電信等應用領域的電能存儲系統用鋰蓄電池和電池組,設定了從單體到系統的全鏈條安全“硬門檻”。
其核心突破在于“安全防火墻”的升級:
據了解,與現行的推薦性國標GB/T 36276相比, GB 44240是強制性國標,多項測試條款對標IEC62619、UL1973等國際標準,且更聚焦于產品的安全特性,在部分安全測試項目上的要求更為嚴苛,同時新增電芯層級的振動、淺刺、強制放電等極限測試。
“以過充測試為例,GB 44240的充入能量要求比GB/T36276更高,電流也高出了約30%。” 遠景動力可靠性及驗證中心負責人喻志強表示。一般來說,電流大小與電池的析鋰概率呈正相關。
業內觀點認為,隨著該強制性國標的正式實施,將倒逼企業提升產品材料穩定性與安全設計,部分安全冗余設計不足的電芯廠商可能面臨著重新設計產品層級的挑戰。
該標準還注重全生命周期管控,覆蓋設計、制造、運維全鏈路,明確企業需建立故障預警與追溯體系,推動行業從“事后滅火”轉向“事前防控”。
除了GB 44240,我國已有多項儲能電芯安全相關的標準。
如GB/T 36276-2023、GB/T 34131-2023《電力儲能用電池管理系統》、GB/T 43522-2023《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監造導則》等儲能國家標準,對儲能產品在研發生產、定型和使用環節均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尤其是對壽命末期的電池在熱失控性能方面作出了“不起火、不爆炸、除泄壓點外電池殼體不破裂”的嚴苛要求,從而使得一批質量不達標的儲能產品將被率先淘汰出局。
GB 44240正式實施后,將與現行儲能安全標準并行,共筑儲能電芯行業的安全規范體系。
不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舒印彪也曾指出,盡管目前我國新型儲能高速發展,但儲能領域相關標準建設仍明顯滯后,尤其是儲能安全、效率、入網性能等方面,在國際標準組織中的話語權還不夠,與我國在全球儲能技術水平、產業規模等方面的領先地位嚴重不匹配。
新瑞能源CTO繆李良則進一步指出,目前中國儲能市場比較迫切的標準需求有如下四大類:安全標準,包括電池安全、系統集成安全、運行安全等方面的標準;儲能電站驗收、并網標準;儲能關鍵零部件標準;儲能系統運維和定期檢測標準等。
盡管我國儲能安全標準完善之路仍然任重道遠,但GB 44240無疑為行業開啟了一個新紀元。
隨著政策組合拳密集出臺,儲能行業在“政策之手”的強力引導下,正加速告別粗放式擴張。未來,唯有以安全為戰略支點、前瞻布局技術創新的企業,方能在這場行業變革中搶占制勝高地。
02
打造“安全、性能、良率”的不可能三角
在儲能電芯領域,頭部企業正在通過技術創新和嚴格的質量控制,打造“安全、性能、良率”的不可能三角,為行業樹立了標桿。
曾毓群曾表示,1GW的儲能系統電池組共計700萬~900萬個部件,復雜性堪比波音787飛機。故障率百萬分之一的質量標準意味著每天都會有問題組件出現。
業內人士也指出,儲能系統設計復雜,包含電池、電力、電子電氣安全,產品焊接點、電氣連接點和溫度采集點眾多,集成難度大。此外,儲能運行環境復雜,涉及工業區、商業區等苛刻外部環境,運行周期常達10年以上,廠家需具備全生命周期維護管理能力。
隨著海內外儲能項目“向大而生”,10GWh級別項目比比皆是,火災風險相比1GWh電站也放大了10倍以上,項目安全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
寧德時代作為電芯“老大哥”,其在安全技術研發、生產工藝優化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均采取了多項核心措施。其中包括智能制造與嚴苛測試、多級預警機制、系統級防護設計等。
據悉,寧德時代電芯出廠前需進行幾百項產品測試項目,涵蓋材料、電芯、模組、BMS、電池包等多個層級,包括高壓沖水、沖擊測試、擠壓測試、火燒測試、浸水測試、震動測試等,確保單體安全失效率精確到十億分之一(PPB)。
而作為近年來上升速度最快的黑馬之一,從啟動GB 44240標準測試到成功取得首張認證,遠景動力僅用了不到1個月的時間。這主要得益于其近20年的車規級電池開發經驗和國際化運營積淀。該公司產品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配套了超100萬輛電動車和超40GWh儲能系統,至今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安全紀錄。
截至目前,遠景動力儲能專用電芯已通過全球200多項安全測試驗證,獲得了GB/T 36276、JISC 8715-2 、UL 1642 、UL 1973、IEC 62619、KC 62619等中日美歐韓一系列嚴苛認證,在全球范圍證明了其產品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其他頭部電芯企業雖技術路徑各異,但均圍繞材料創新、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全生命周期管理四大維度構建安全體系。
如比亞迪推出長電芯疊片工藝,減少內部短路風險,提升結構強度,通過針刺試驗實現“不起火、不爆炸”;以蜂窩鋁板散熱優化電芯排布與散熱路徑,降低熱失控概率等。
毫無疑問,安全是儲能行業的底線。圍繞著安全這一關鍵詞,從標準升級到技術突破,儲能行業正經歷深度變革。未來,隨著GB 44240等強制標準落地,行業將加速向“技術密集化”轉型,具備全鏈路安全能力的企業將取得決勝的關鍵籌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