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滕州參加了一天楊校的同城IP交流會,路上錄了一段視頻:
為什么我們要抓住同城教育IP的風口?
也許這是留給普通教培從業者的最后機會,專業服務?流量轉化?社會影響力才能建立核心壁壘。
而且,這個風口也許就是這一兩年。
年前跟著楊校前面幾期學習的,很多都嘗到了流量的甜頭。
比如群里的鐘老師、孟老師,還有那天連線的歐老師。這些我還是比較熟悉的,正是有了大家的正向反饋,才有了我這次再次來鏈接、學習。
假如真的如楊校所測算的,累計100多位校長陪跑孵化,再加上未來幾期,200人,以及和一些連鎖品牌的戰略合作,迅速擴充完成1000位教育博主的布局。
每位教育博主平均1萬粉絲為限,就可以瞬間完成1000萬同城精準粉絲的觸達。
只要產品靠譜,同一時間賣什么都可以瞬間賣爆。
線下門店引流更是輕車熟路。
那么這樣的情況下,平臺必然會看到,同行也必然會跟進,其他各類教培機構(尤其頭部、區域龍頭),大家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那么,風口一定會收緊。
先做的人具有先發優勢。
比如年前學習的群友,因為年前起號,剛好趕上了過年DeepSeek的爆火,以及最近高中雙休的熱點,幾乎毫無意外的紛紛拿到了十萬、百萬的流量,后臺咨詢不斷。
他們的轉化盈利沒辦法公開,但是,穩穩的線索流量有多香,恐怕只有做了的教育博主知道。
所以,教培人就從守著線下學員過日子,到擁有無限可能的廣闊的同城精準流量,建立自己的私域池子,通過個人IP的影響力,不斷強化品牌影響力,往自己的線下機構輸送。
這個鏈條,頭部在做,留給中小微的時間,并不會很久。
看了楊校這第六期交流會的課程,我還是強烈推薦大家盡快下場,不來這里學,也得開始了,踩踩坑,趟趟水,你會發現:
線上線下結合的打法才·真香。
和來參會的群友們溝通交流,他們都表示不虛此行。
有這樣一個實戰學習的機會很難得。
——這也是我們社群信息鏈接的價值。
不過,在這里還是要強調一點,也是我下午在交流會上講的:
一切流量的前提是「專業能力」。
有位校長私信我說,是不是學了這個流量,我就不用再學那些專業知識了,比如蔡老師他們的學業規劃之類。
我說:照樣要學。
流量只能錦上添花,專業能力才是根基,兩者相加才是壁壘。否則只會被反噬。
另外,我們中午還組隊參觀了楊校的托管中心,浩浩蕩蕩百來號人,在滕州縣城的主干道上。
托管中心位于當地知名中學的正對面,一條馬路之隔,學校六七千人,這個托管班收個幾百人,輕輕松松。
尤其一句slogan直接打動家長的心:“長身體的年齡,吃好能多長10公分。”
評論區有人問:托管還能干多久?
其實,屬于優質托管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家長需要干凈、優質、放心的托管,這個賽道幾乎是雙減后大家轉型的
唯二賽道。
這樣一個縣城的幾百平,后面是集裝箱布置的簡約版的托管中心,每年能帶來的收益也是很可觀的。
對了,他們家的餐飲如何?
我們去的時候剛好遇到孩子們放學來吃飯,拍了這個視頻:
葷素搭配,中央廚房,幾個托管中心分餐,后面教室休息。
當然,楊校除了補習學校、托管之外,還有多家自習室業態,通過線上的流量轉化,一個月就能開出一家自習室,實現當月回本。
一兩場直播,兩百多訂單,一百多到店試聽,五六十的正價課轉化,當月就把投資收回了。
當然前提是“運營能力,流量轉化能力,業務承接能力”到位。
我沒去到他的自習室,昨天就在他的總部拍了這間小自習室,上次來還在布置,這次已經坐滿了學生。周一晚上。
楊校教育圈——這位縣城的流量王者正在通過組建同城教育IP圈子,被越來越多的教培人知曉。
楊校說他自己的號原本小10萬的本地家長粉絲,面向C端,結果現在有八九千同行關注了。
所以,大家可以看可以學,但是不要關注了,以免影響了賬號的精準度和當地的權重。
同城教育IP的風還能吹多久,2025我們拭目以待吧!
希望我們的社群里,圈子里會有更多的教育博主跑出。
加油!
3月份還有兩場課,一場是交流會,安排在3月18、19杭州,(鄭州場已滿)。一場是陪跑的交付課,安排在3月25-28這幾天,看大家的需求報名吧!
因為新品上架櫥窗總是被限制數量,大家后臺私信我報名進群預約吧!
或者在評論區打出:同城I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