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可以找到許多關于阿富汗戰爭時期各種奇特軍事詭計的故事。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則,就是關于蘇聯軍人如何欺騙游擊隊,向他們出售損壞的彈藥。
“煮過的子彈”傳說
據該傳聞所述,蘇聯士兵會通過“煮彈”來破壞其作戰能力。隨著故事不斷被流傳和加工,逐漸出現了許多額外細節,例如在水中加入鹽、煮完后急速冷卻等“秘密技巧”。
一些講述者甚至聲稱,這種處理方式并不會讓子彈完全失效,而是會導致自動步槍無法正常發射,并“吐出”這些彈藥。
但這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到底有多少真實性呢?讓我們來看一看實際的物理和化學原理。
煮子彈是否可行?
子彈沾水會影響性能嗎?
絕對會!
步槍彈藥有兩個主要的薄弱點,水分可以通過這些部位滲入:
1. 彈頭與彈殼的結合處
2. 底火(雷管)與彈殼的連接處
雖然這些縫隙極其微小,但仍然可能讓水分進入彈殼內部。
當火藥受潮后,它會變濕甚至完全浸水,從而無法正常燃燒,導致子彈失效。
然而,這一理論還有一個例外——現代軍用子彈通常使用特殊的防水涂層,比如德國研制的 Zaponlack(硝化纖維素涂層),這種涂層極為耐水,即使在 -30°C 至 150°C 的極端溫度下依然能保持彈藥的可用性。
因此,無論煮多久,都無法破壞這些軍用子彈的內部結構。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子彈都使用防水涂層。例如,民用彈藥一般不需要長期儲存,因此通常不做特殊密封處理,而軍用彈藥則必須考慮戰場環境的嚴苛條件,才會采用耐水涂層。因此,僅僅通過水煮來破壞軍用子彈的可靠性,基本是無稽之談。
“煮彈”傳說的起源
最早的書面記載之一可以在 S. 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 的作品《鋅皮娃娃兵》(Цинковые мальчики)中找到。
然而,該書的真實性飽受質疑,尤其是參與過阿富汗戰爭的老兵們普遍認為其內容是對戰爭的戲劇化渲染,而非歷史事實。
很可能,“煮彈”的傳說在士兵間流傳已久,而作者僅僅將其收錄進書中,并未核實其真實性。
另一個加深該傳聞的文化影響的作品是 1990年代末的俄羅斯戰爭電影《路障哨所》(Блокпост)。
該片講述了車臣戰爭時期的一個情節:一名狡猾的車臣女狙擊手通過讓妹妹,從俄羅斯士兵手中換取用于狙擊步槍(SVD)的子彈。而一名機智的俄羅斯士兵在交易前故意煮了這些子彈。
這類戲劇化的情節無疑加深了觀眾對“煮彈”故事的印象,但實際上,這依然屬于純粹的虛構情節。
真實事件——蘇聯警察竟然相信了?
盡管“煮彈”傳說主要存在于戰爭文學和電影中,但這個荒謬的故事竟然在1989年真實影響了一場突發事件!
當年在薩拉托夫(Saratov),一群囚犯從第一號審前拘留中心(СИЗО №1)成功越獄,并在談判中要求獲得一把馬卡洛夫手槍(PM)及子彈。
令人驚訝的是,警方竟然真的相信了“煮彈”理論,并花了兩個小時煮這些子彈,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使其失效。
最終,這種愚蠢的做法當然毫無作用,而囚犯們也最終被制服。
這一事件可能與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書籍在當時的影響有關,但無論如何,它清楚地展示了“煮彈”傳說如何在蘇聯社會中被誤信。
總結:煮彈毫無意義
從物理、化學和邏輯層面來看,“煮彈”無法真正破壞軍用彈藥的戰斗力。這一傳聞更像是戰場流言、文學創作或電影情節,而非真實的戰術手段。
至于為什么會流傳如此之廣?很可能是因為這個故事簡單、荒誕且容易被大眾接受,但事實證明,它根本不具備實際可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