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多家官媒報道!
檢驗科實習生采血窗口內玩手機
日前,有市民視頻曝光稱,安徽省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窗口內的一位醫生忙著打游戲、刷劇,面對急診患者的抽血要求,讓其去普通采血窗口抽血。
2月18日,安慶市立醫院就該事件發布情況說明:經門診部聯合科教科、檢驗科等相關科室組織調查核實,所反映問題基本屬實。
當事人系醫院檢驗專業實習生,工作期間存在玩手機行為。目前醫院已對當事人及帶教科室負責人批評教育,并將按照有關規定對其他相關責任人進一步嚴肅處理。
隨后,央廣網、新京報、九派新聞等多家官方媒體也相繼報道,關注度一時無兩。
02
前車之鑒
檢驗科實習生下班玩手機被投訴
其實,類似的事件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2022年7月22日,山西晉城一位家長發短視頻曝光:自己在某醫院帶孩子就醫取化驗單時,喊了2遍,一名檢驗科工作人員低頭玩手機,對其置之不理。
院方后來回應:玩手機的是實習生,當時是下班時間,醫院已經終止了該實習生的實習,并且開會告知嚴禁在科室內玩手機。
顯然,劉女士的憤憤不平得到了回應,這位檢驗專業的實習生也得到了人生中可能最深刻的一次教訓,實習生涯才剛開始就已經宣告結束!
有人認為,上班摸魚嘛,誰沒有呢;有人覺得,醫生上班不務正業,罪該萬死!
咱也無意爭個誰對誰錯,只是想告訴大家,如今網絡舉報、小作文風氣太盛,身處對外窗口,一定要注意言行,保護好自己!
雖然醫務工作者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職業而已,但穿上白大褂,你就不僅是你自己,還代表了科室、醫院乃至行業的形象。
在工作間隙,我們可以做些與工作無關的事情放松一下,但起碼不要在對外窗口,更不要當著患者和家屬的面,這不僅是出于保護我們自己的目的,也是我們自身職業道德的體現。
03
手機上班不得不用
如何規避投訴風險
這些事件其核心都離不開【上班用手機】的問題。
關于上班能不能帶手機的問題,醫療行業以前也有過不少爭論,也有包括檢驗科在內的科室曾經實行過上班時手機定點存放,不準攜帶進入工作場所的制度。
然而信息化時代,醫務人員上班時間根本離不開手機,醫院或科室通知、各種考試、黨建團建、領導信息、群消息等等都需要手機交互。
有時候別說上班,下班了還能經常收到工作群的各種信息,各種閱后回復,半夜都要收發信息。更別說還有各種網絡學習,線上參會...
因此,工作場所使用手機有時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為了規避被投訴的風險,還是可以盡量注意。
譬如,窗口崗位盡量不要用手機。醫院內人多眼雜,窗口崗位更是科室對外的形象體現,用手機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是“偷奸耍滑”,一個服務態度差的投訴就免不了了。
一個人上夜班的時候,也是非常容易被投訴的時候。夜班雖然人比較少,但患者和家屬的情緒也更容易焦躁。
下班了在科室用手機最好去休息區或者脫掉白大褂,避免為人詬病。
打電話或者長時間使用手機,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最好都不要當著患者或者家屬的面。即使嘴上不說,心里說不定在怎么吐槽~~
總之,遠離這些麻煩事,保護好自己最重要!
04
醫務人員身處輿論弱勢
醫院、領導應當主動保護
在醫院工作,醫院應該是醫務人員的避風港,當網曝出現時,醫院應該在查明真相的前提下,第一時間站出來提供保護。
然而,中國的醫院在維護自家職工方面,做的很少。
更可怕的是,很多時候出現舉報,院方、領導只是和稀泥或者干脆不問情況,不管對錯,直接處罰醫務人員,只求息事寧人。當事人連申訴的機會都沒有就已經被蓋棺定罪。
不說這種做法有多寒人心,這種處罰本身就是在坐實醫務工作者的“罪責”,詆毀的不僅是員工的聲譽,同樣也是在踐踏自己醫院的聲譽!
另外惡意舉報造謠的“零成本”也是各種網絡短視頻和小作文泛濫的原因之一。
對于惡意造謠舉報者,在查明真相的前提下,是不是可以納入征信體系,又或者醫院內部甚至醫院聯盟的黑名單?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事情清楚了,始作俑者不能一句“哦,知道了”就沒事了,該追究的法律責任和精神損失要追究,哪怕只是一次公開道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