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2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的“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宣傳活動結果揭曉,20個經典案例、1845萬張選票,生動呈現著2024年全國法院扎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工作成效。每一次審判都是公平正義的彰顯,每一份裁判書都凝結著法官的智慧,即日起我們邀請十大案件的主審法官講述審理故事,共同感受案件背后的法治理念與人文溫度。
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
“職業閉店人”以虛假材料注銷公司
承擔民事責任案
特別節目揭曉
主審法官說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法官
李 強
近年來,健身房、美發店、教育培訓機構等預先充值服務領域店鋪頻頻出現跑路現象,消費者在預先充值大量金額后,店鋪跑路造成眾多消費者無法退費,繼而產生大量糾紛。這些亂象背后,存在不少“職業閉店人”在推波助瀾。
本案即是全國首例判決“職業閉店人”承擔民事賠償案件。“職業閉店人”在不具備經營能力的情況下接店,導致消費者無法正常接受服務,有違誠實信用原則。接手店鋪后,又在短期內未經過合法清算程序的前提下,以虛假材料騙取登記機關惡意注銷公司,屬于幫助經營者逃避債務的行為,該行為導致消費者無法在正常的清算程序中進行申報債權。此種行為損害了眾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惡化了營商環境。本案適用小額訴訟程序進行審理,一審判決為終審判決。執行階段,消費者未消費金額已得到全額退賠。
本案從“職業閉店人”幫助經營者逃避債務的角度,判令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對此類幫助經營者逃避債務的行為給予法律上的否定性評價,為打擊“職業閉店人”違法違規操作,維護公平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優化營商環境、引領法治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思路和方向。
來源: 最高人民法院
以事實為依據 以法律為準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