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菌火鍋在多地悄然霸榜!
繼山野火鍋大熱之后,原本就存在的野山菌火鍋開始翻紅,諸如蕓山季、愛尚菌、菌彩等品牌相繼在全國市場冒尖,并蟬聯多地榜單TOP1。
野山菌火鍋能否在2025年實現新跨越?值得火鍋老板探究。
第1797期
文 | 大龍
山野火鍋之后
野山菌火鍋翻紅
2024年,山野火鍋風頭無兩,在各地都掀起了排隊風。隨著云南食材的不斷滲透,云南野山菌火鍋借來東風,開始在一線城市大肆擴店,其人氣甚至與山野火鍋難分上下。
在很多人看來,山野火鍋與野山菌火鍋有些相似,其實兩者的風味、產品邏輯并不相同。前者是將紅湯、蹺腳牛肉結合,融入牛肉及山野蔬果,側重的是產品與體驗;而后者從云南菌湯風味入手,以菌類食材及云南菜為主打,側重地域特色風味。
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有云南元素,而在當下,野山菌火鍋正在把云南特色夯得更實。
那么,在一二線市場,野山菌火鍋都有哪些亮點與創新?
1、鍋底多樣化,圍繞菌湯做創新
菌湯再也不僅僅是菌湯,它有了更多新花樣!
◎蕓山季產品
比如,在上海開出6家店的蕓山季·云南野生菌火鍋,在鍋底上毫不含糊,愣是推出了臻鮮見手青土雞菌湯鍋、永平鴿皇菌湯鍋、金牌脆皖魚菌湯鍋、土雞菌湯鍋等多種鍋底風味。
北京的湯巴適·云南野生菌健康火鍋,將16種菌熬制6小時,其野生菌烏雞鍋成為網友推薦菜TOP1;很多網友推薦的昆明愛尚菌·野生菌火鍋,除了經典的野生菌湯鍋,還推出了茶花雞鍋底。
◎搭配好菌類,味道是王炸
有云南山貨經營者告訴火鍋餐見,菌湯火鍋的王炸搭配,首選3種基礎菌:牛肝菌、黃牛肝、白蔥菌或紅蔥菌。前兩者一個提鮮,一個提色,并讓湯味變得厚重,白、紅蔥菌可以二選一。如果考量性價比,也可以選擇性搭配雞油菌、鵝蛋菌、黃羅傘菌等,味道都不會差。
2、菌類食材當門面,云南小炒、小吃是亮點
在野山菌火鍋門店,黑牛肝菌、松茸菌、谷熟菌、羊肚菌等野山菌是絕對門店擔當。只要有原產地背書,食材新鮮,各家店在食材上難有區隔。反而野山菌之外,才是真正的賽場。
◎炒飯的標準化是亮點也是難點
如果說在川渝火鍋,炒飯是檢驗門店廚師水準的方式之一。那么在野山菌火鍋,看其炒菜如何也能知曉品牌水準。比如,愛尚菌·野生菌火鍋推出的爆炒見手青、牛肝菌炒飯、牛肝菌炒牛肉等,炒菌類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像見手青一類的菌類,在炒制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及標準化。
除了炒菜,華與菌·野山菌養生湯鍋把主食松茸餃子打造成頭牌,折后售價10.1元,短短幾個月僅線上銷售4000+份。
此外,門店的鮮花餅、泡魯達、云南果飲等小吃飲品做得好也是其加分項。
3、開啟外賣戰場,主打炒菜、米飯套餐
很多野山菌火鍋都開啟了線上點單,比如成都“菌彩云南野生菌火鍋”,其外賣平臺設有23元的菌子小炒肉套餐、23元的牛肝菌燜飯套餐、20元的菌子小炒肉、17元的竹蓀土雞湯,以及10多元的云南米線等,菜品價格多集中在20元上下。
◎外賣新戰場
再如成都區域好評榜第1的“四千高原·云南菌湯”,外賣主打菌湯飯、云貴菜,其中猴頭菇菌湯撈飯、黑雞樅菌湯撈飯、姬松茸菌湯撈飯是其招牌,價格在30-40元上下。而1人食多以菌湯撈飯+時蔬套餐為主。此外,二三十元的云南炒菜、云南小吃等作為利潤款也在外賣之列。
不只是成都,多地野山菌火鍋也都推出了湯飯、小炒外賣,或許山菌火鍋正在打破火鍋難以做外賣的“魔咒”,并以下飯、性價比為切入口與其它外賣正餐一決高下。
其實,野山菌火鍋門店在西南以及眾多一二線城市開出已久,時至今日,該品類已歷經4個發展階段。
野山菌火鍋的4個發展階段:
從山間野味到全球野心
野山菌們“呆萌”的形象,其實早已萌發了向外生長的“野心”。火鍋餐見簡單梳理了野山菌火鍋發展歷程,主要分為4個發展階段。
階段一:本土化——深山里的“土味經濟學”
據說,云南人對野山菌的熱愛十分執著,更多時候是吃新鮮菌子,所以,早期野山菌火鍋以云南本地家庭作坊、街邊小攤為主,主打“菌子季”(6-10月)限定消費,食材依賴野生采摘,客單價相對較低。這一階段的局限性也極強——野生菌供應鏈不穩定、標準化程度低,難以支撐規模化復制。
階段二:連鎖化——標準化與資本的第一輪博弈
2010年后,菌彩、愛尚菌等野山菌火鍋品牌通過技術手段對產品實現品控,開出首批連鎖店。期間,部分品牌出現了“野生”與“連鎖”的天然矛盾,供應鏈亟待升級。
階段三:細分化——從“一鍋湯”到產品細分
一些品牌以“菌湯+”重構產品邏輯,菌湯鍋底分化出烏雞湯底、海鮮湯底、藥膳湯底,產品方面,延伸出菌菇炒飯、松茸水餃等高毛利單品。用“菌類+”創造二次消費場景,如外賣菌湯飯、菌菇預制菜成為破局關鍵。
階段四:全國化——火鍋老板的“菌湯戰爭”
品牌不斷擴張,比如蕓山季快速布局長三角;愛尚菌走出云南直攻川渝;菌彩也直抵川渝、上海、宜賓、邢臺等地。目前,野山菌火鍋正處在全國化的階段,雖然國外已經出現少量門店,但是仍是少數。
野山菌火鍋的3大趨勢重構
1、食材分層,從高端化向大眾火鍋分流
起初,野山菌火鍋多為大店,客單價偏高,但這一狀況正在分化。
相比人均兩三百元的傳統野山菌火鍋,一些連鎖品牌諸如愛尚菌、菌彩、四千高原等已經把客單價定在百元上下,這些品牌在顏值、產品新鮮程度上都十分在線,可以說它們又將野山菌火鍋大眾化向前推進了一步。
繼而,隨著小火鍋的流行,鄭州的趙姐山野小火鍋,打出“山野菌子是精華”,在人均三四十元的小火鍋店也出現了金耳菌、姬松茸、鹿茸菇、海鮮菇等,有顧客評價這家店是小火鍋界的頂配。
不只是細分品類,傳統風味火鍋店也在對山野菌子進行創新,比如3月初,八筒火鍋上新了生嫩姬松茸,以及番茄菇菇牛腩燴飯;不久前,程碟衣火鍋館上新了牛肝菌、白茨菇、金耳菌,把本季山野鮮貨帶上餐桌。
縱觀野山菌火鍋的分化,以松茸、雞樅菌等稀缺食材主打商務宴請,客單價在200元以上;而將野山菌元素+結合火鍋菜自由組合的大眾路線,客單價大體在60-100元價格區間;特別是一些小店推出平價菌湯鍋底,保留姬松茸等3-5種常見菌類,從而降低食材采購復雜度。
2、場景重構,從正餐到全時段經營
火鍋往往是正餐場景居多,快餐化、外賣也是野山菌火鍋們探索的方向。
如前文所講,菌彩在成都推出了二三十元的野山菌套餐,被很多人評為工作餐“漂亮飯”。再如,上海的滇野云南野生菌火鍋,外賣平臺為“滇野(米線)”,產品包括大理小鍋米線、菌菇雜醬米線、炸,洋芋等,單品價格在35元上下。
◎菌湯+燒烤
隨著燒烤的熱度上升,云味道野山菌·炭烤青頭菌除了固有的湯鍋外,首創了炭烤云腿青頭菌。把菌湯+燒烤進行了時段延伸。
在火鍋餐見看來,火鍋正餐、快餐等形式正在走向融合,云南菌子的細分賽道中已經有很多門類得到市場印證,就地取材也是豐富自身產品線的一條路徑。比如昆明的“滿上野生菌牛肉菌子飯”,產品就是將各種菌類做成蓋飯,這種“一菌一飯”的快餐模式也值得借鑒。
◎山菌下午茶
此外,跨品類經營也是菌類產品的優勢,比如野山菌下午茶、野山菌披薩等。
3、安全重構,降低顧客的安全焦慮
對于網上一些某些菌類做法不當,可能“見小人”這種“玄學吃菌”的梗,很多野山菌火鍋做足了物理+化學防御。
◎做足安全提醒
比如,滇菌王·野生菌山宴,提醒顧客牛肝菌要煮沸10分鐘,并用提示牌提醒“別急去毒中”,此外,用蘑菇計時器,保證食材可以充分熬煮。
類似的也有愛尚菌的“野生菌防毒指南”;上菌山·云南野生牛肝菌火鍋的手牌,都可以用來降低顧客的用餐焦慮。
把烹飪安全可視化,用上餐SOP來約束、防范安全問題發生。
最后
無論是山野火鍋的崛起,還是野山菌火鍋的快速增長,本質上是地域特色與健康經濟的雙重紅利。
此外,野山菌火鍋在各地的開出,也離不開菌類加工、冷鏈運輸的支撐。關于野山菌火鍋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