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大指數收跌,總成交額在1.6萬億,稍微有點縮量,每家的315左右,總感覺都要跌一跌,不知道啥道理,當然,我不玄學,但好像都這樣。從板塊上來看,前期的熱點,像芯片、半導體、算力、機器人這些概念股,跌的比較狠,主要原因美股科技股最近一直在回撤,咱們這邊自然也好不到哪里。
與此相反的是,以前的那些傳統行業,倒是漲起來了,比如說,電力、鋼鐵、黃金、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行業,漲幅比較好。
目前來看,還不是很明朗,如果這些冷門板塊一直動幾天,估計那些科技股就會全部歇菜,而且會越跌越多。
關于倉位管理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問題,但現在很多人卻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我想來想去,可能是底層邏輯,沒有弄清楚導致的。所以,這里再重復的展開說一下。
比如說,一只股票,它的價值是10塊,你買入的價格是8塊,在它跌到7塊的時候,這個時候是應該加倉的,而不是去割肉或者減倉。但是,很多時候,我發現大部分人的做法是相反的。
也就是說,假如某只股票,它漲了,就有些人愿意去加倉,而不是在它回調的時候。
因為股價越往上漲,它就偏離它的內在價值越遠,它回調的可能性就越大。反過來,股價越跌,它也是偏離它的內在價值越遠,它反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很多時候,大部分投資者,他們思維里想的不是價值,而是各種似是而非的指標,比如說,股價上漲了,以為馬上就要突破了,然后趁機加一波倉,結果,卻加在高點。或者是說,股價上漲了,看著成交量放大了,以為后期會繼續上漲,然后趁著它上漲的過程中,進行加倉,結果,每次都是加在高點。
這里面的問題,是思維的偏離。
股價上漲,漲出來的風險,股價下跌,跌出來的機會。如果在加倉前,能想一想它的價值,是股價跌下來,它的性價比更好,還是漲上去后,它的性價比更好呢?
如果能想明白這一些,就不存在加錯倉的問題,還有一種情況,下跌后就割肉,如果這樣的話,那么上漲后,是不是又應該加倉了?所以,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請記得這樣一句話,機會是跌出來的,風險是漲出來的,股價下跌,是機會來了,股價上漲了,風險反而變大了。
比如說,前幾天我原計劃買的是一只有色金融的標的,結果,還沒有入場,那家伙撒丫子就漲停,我也是奇了怪了。那怎么辦,我不可能再去追了,就換成了英維克。反過來講,股票又沒有長翅膀,說不定過幾天它又回調了,如果回調了我覺得位置可以,那么,還可以去買那只有色金屬的股票。
很多東西藏在細節里,平時多分析多研究,才能更接近真理。股市賺錢的過程是緩慢而且曲折的。保持細心的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戰勝這個市場。真正的機會,需要耐心的分析與觀察。這里分享一個案例。
蓋可保險在1970年時,因為更換了管理層,新的管理人放松了保險業的門檻,同時,也放寬客戶限制,增設分支機構,導致公司經營出現了重大問題,到了1975年的時候,公司瀕臨破產。股價從1970年的61美元跌到1976年的2美元。
巴菲特通過詳細的分析與研究,認為蓋可的核心競爭力依然在,公司的品牌價值依然在。只要消減多元化的那些不賺錢的行業,專注主業,公司依然能起死回生。他在3美元到6美元之間,大量的買入該公司的股票。結果,大賺50多倍。
購買富國銀行的案例是差不多的,在1989年,美國房地產崩盤,富國銀行承接了大量的房地產抵押貸款,當時業績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很多人擔心富國銀行會破產。紛紛拋售它的股票,結果,富國銀行下跌了好多,巴菲特認真的分析了這里面的問題,并且巴拉出它的負債,假設這些房地產貸款,全部無法收入,公司沖減掉所有負債后,依然不影響經營。
于是,逆勢加倉。
僅僅幾年后,該公司業績繼續蒸蒸日上。大賺數10倍。
這里面有個核心問題就是,假如一家公司,它的正常估值是20倍, 無風險收益率按5%來算,20倍算是可以的了。當著它遇到一個重大危機時,大家紛紛拋售它的股份,這樣就進入了另一個極端,就是低估。比如說,它的估值因為拋售,被下降到5倍。
過幾年后,大家發現這家公司業績又向好了,而且盈利穩定,成長性強,于是,分析師重新評估后,認為它的估值價值是30倍。
從五倍估值,到30倍估值,這里里就有了6倍的漲幅,假如內在價值上升一倍,那么,就有了12倍的收益。其實,股市賺的錢,還真不是指望著上市公司的盈利賺的,而是因為人性的恐慌導致的低估,再到人性的貪婪導致的高估。這個過程走一遍,估值重構后,就已經賺了很多倍了。
現實中,股價下跌了,大家都想著去割肉,因為啥?因為害怕!反過來,股價上漲了,都想著去追高,因為啥?因為他也想去賺點。
1997年香港房價大崩盤的時候,大家都在拋,只有李某人大量的在收購,人家拿到了好多低價籌碼。后面房價大漲,很多噴子出來說三道四,問題是,房價大跌的時候,人家又沒有阻止你去買,相反,大家都跑的很快,深怕房價大跌連累到自己。后來房價上來了,幾乎各大媒體都在說一些酸不辣雞的話。
我用我的實際操作證明了這一點,去年三七互娛跌到13塊的時候,我把另一只股票賣掉了,逢低位加了一倍多的倉,盡管加倉后,后面又跌了一些,但我仍然堅持拿著不動,那個時候,如果你建議別人加倉,沒有人會相信的,因為它跌了,大家都認為它會繼續跌,都想著去割肉賣出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勝宏科技,跌下去很多,我加了倉,當時被很多人嘲笑,我跟人家說,這只股票估值至少是一倍以上,大家怎么說:你先解套吧,自己都套成那樣了,還說這股能翻一倍。
人性的弱點就是這樣子,大家都不愿意花時間去做一些詳細的調查、分析與研究。然后僅憑著那些片面的認知,輕易的得出結論。然后,漲了就跟著看漲,跌了然后就跟著看跌。實際上,大部分投資者在股市是無法賺到錢的,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都是一樣的。
關于讀書的事情,最近有粉絲問到這個問題,不知道我的回答會不會對大家都所幫助。我試著說一下,如果有更好的看法,也可以給我發私信。
我覺得讀書是一個嚴謹的事情,讀的話,盡量的節湊慢一點,把里面的東西弄明白,先把問題拆解,然后逐個攻破,還有就是回憶法,比如說,今天學了一個方法,明天至少回憶兩次,后天,大后天,繼續多回憶幾次,然后試著去使用這個方法,這樣,才算是掌握。不然的話,囫圇吞棗,啥都會一點,然后,啥也用不好。
記得以前的時候,有一本國外的哲學書,我拿過來看了前幾頁,反正里面的字都認識,讀了跟沒有讀一樣,根本看不懂啥意思。
我做了個計劃,把整本書進行拆解,每天堅持讀二頁,然后去查資料,試圖盡量的把里面的東西都弄清楚。當我讀后兩頁的時候,先花一點時間,把前兩頁的內容進行回憶一下,在回憶的過程中,有些記不住的,再打開書本,重新看一眼,這個時候,只要秒一眼,馬上就記起來了。然后,再開始今天的那兩頁,弄清楚之后,明天就要回憶學過的這四頁內容。大概幾個月后,整本書基本上能背下來了,因為前面的內容,每天都回憶一遍。后面的學了,前面的也就背熟了。我覺得這個方法還是可以的。
有些人學習看財報,看著后面的,忘記了前面的,待整本書看完之后,合上書本,發現啥也不會,里面的招數,一點也用不上。就這樣,再過了幾個月后,里面的內容又忘記了,再打開書本,又要重新去學。
論語里面有句話叫做:”溫故而知新“,我覺得這句話是正確的。反過來說就是,假如你學的某個東西,你沒有使用過,也沒有經常復習,待過了一段時間,你就想不起該怎么使用,過了幾年后,基本上也就全部忘記了,等待到哪天你遇到某個問題時,你也想不起來以前學過這招,這等于啥也沒有學。
關于持倉的問題
今天是持倉的第53個交易日,當前市值105萬5千多,今天還是繼續升值的。重倉的ST華通,今天上漲了一個多點,英維克也上漲了一個點,老鳳祥上漲了2.86%,雖然漲的比較多,但是它的倉位是最輕的,所以,整理盈利也不多。當前累計盈利31.2萬,今天盈利1.4萬多元。
以前的時候,投入的是30萬本金,那個時候,盈利一個多點,也就是三千多或者四千塊錢左右,現在同樣是盈利一個多點,卻能盈利1.4萬多元,同樣的是一個多點,收益卻有著很大的差別的。股票的一個特點就是復利,隨著時間的積累,這個收益會越來越快。所以說,任何時間都不要著急,都要穩著來,不追熱點板塊,不買看不懂的公司的股票,如果被套住了,要保持耐心。
就像老鳳祥,它雖然這么長時間沒有漲,但我從沒有嫌棄過它,有時候想一想,再看一看,重新分析一下,我覺得它值錢,當下的價值在那里,估值又不高,沒有必要去賣掉它,相反,如果它能回調一段,我想,再加一點倉這樣的話,反而可以多賺一些。今天老鳳祥也上漲到紅盤了,現在三只股票都是紅色的,也比較喜慶。
我發現很多投資者,是缺乏耐心的,有些時候,總覺得股票表現不好,需要很久才漲上來,或者想換個快的,或者想去追熱點,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按年來算,大部分投資者,一年時間里,想保持不虧損,哪怕只是保本,都是一種奢侈,幾乎超過9成的投資者,每年都在虧。其實想一想,慢一點有什么關系呢。
只要股票的質地沒有問題,耐心等一等,就可以了。做看的懂的股票,能賺多少就是多少。沒有必要去跟別人去比較。哪怕是大盤漲兩倍,你賺了一倍,那不也是挺好的嘛。有些人每天做高風險的,有時候,有快翻倍,但用不了多久,就又虧回來,一年到頭來,還是虧損,還不如穩著點,哪怕一年只賺30點的呢。
老鳳祥業績下滑的問題,有些人買過老鳳祥這只票,但看到它的年報預期,認為它不行了,然后前幾天就拋出來了。我覺得,這是過于敏感了。比如說,你投入了270億的資金,開了一家公司,名字叫做老鳳祥的。去年賺了22億,今年賺了19億。這不是很好嘛,可是有些人一看到它下滑了,然后馬上放大預期,好像天大的事兒一樣。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過分解讀。
因為它只有10多倍的市盈率,業績上或者下一點點,都沒有過分解讀。反過來看,假如它是60倍市盈率或者100倍的市盈率,去年盈利22倍,今年盈利22.5億,哪怕是增長的,那么,這個股價也會掉下來很多,因為這叫做不符合預期。為什么這么說呢?
如果大家的期望值不是很高,它不可能會出現 60倍或者100倍的市盈率,既然期望值很高,但今年業績沒有漲,大家自然是失望的。股價肯定會往下掉。反過來看,它本來就只是10多倍的市盈率,業績下滑了一點,這有什么關系,這不很正常嘛,因為大家本來沒有那么高的期望值。再反過來講,去年22億的利潤,今年26億的利潤,那么,它的股價會猛的飛起來,這叫做超出期望值。
所以說,買的值,買的低估,就是最大的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