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據知情人士透露,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對沃爾瑪進行了約談。此次約談事出有因,沃爾瑪被指要求部分中國供應商大幅降價,涉及廚具、服裝等多個領域。
具體而言,沃爾瑪要求這些中國企業在每輪關稅調整中降價10%,這一要求幾乎等同于讓供應商承擔全部新增關稅成本。他們坦言,由于利潤空間原本就極為微薄,如果降價幅度超過2%至3%,將導致企業虧損,甚至可能被迫降低產品質量以維持運營。
據美媒此前披露,沃爾瑪此舉意在將美國政府新一輪對華關稅的負擔轉嫁給中國供應商和中國消費者。
顯然,這種耍小聰明的方法始終會被放大。
商務部約談沃爾瑪:想干啥?
2025年3月11日,中國商務部等部門對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進行了正式約談。此次約談的起因是沃爾瑪要求部分中國供應商在廚具、服裝等品類中大幅降價10%,企圖將美國對華加征的20%-61%關稅成本轉嫁給供應鏈上游企業與中國消費者。
據多方信源透露,沃爾瑪的這一要求幾乎等同于將全部新增關稅成本完全轉嫁給上游供應商。然而,中國制造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普遍低于5%,接受這一降價要求意味著直接面臨虧損的境地。
沃爾瑪的核心商業模式依賴于“低價+規模效應”,在美國市場因通脹和消費疲軟難以提價的情況下,便試圖向上游供應商施壓,以維持其低價策略。然而,這一行為顯然觸碰了多重紅線,嚴重損害了中國供應商的利益。
對于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而言,在美國高通脹的背景下,若隨市場漲價,很可能會失去大量消費者。因此,沃爾瑪面臨的第二個選擇便是轉移成本,將壓力傳導至其供應商鏈條。
據悉,沃爾瑪開始逼迫中國供應商降價,以此來抵消部分因關稅增加帶來的成本壓力。另一種可能的策略是,沃爾瑪或選擇放棄中國供應商,轉而尋求美國本土或其他第三方供應商的合作。
然而,中國作為沃爾瑪商品供應的60%來源地,其地位難以輕易替代。沃爾瑪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找到能夠完全替代中國供應商的合作伙伴。但面對關稅成本的持續壓力,沃爾瑪又不愿自行承擔,于是選擇將這部分成本轉嫁給中國公司,以此尋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撈金1473億,撕破臉不劃算
沃爾瑪中國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其在2025財年表現卓越,年度凈銷售額規模達到約20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473億元,彰顯出強勁的市場表現。其中,山姆會員店作為沃爾瑪中國的重要業務板塊,憑借其全渠道戰略,實現了千億銷售額的佳績,貢獻了中國區七成的營收,成為業績增長的支柱。
事實上,在全球范圍內,供應鏈加速去美國化的趨勢愈發明顯。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加征15%關稅,并與巴西、阿根廷等國簽訂大額訂單。歐盟也開始繞過美國,尋求與中國的合作。加拿大更是迅速做出反應,美國剛加關稅,加拿大便宣布將對300億美元商品實施反制措施,盟友關系因此受到嚴重沖擊。
中國企業之所以敢于硬剛,背后有著堅實的底氣。中國制造業的微利生態和產業集群優勢,加上數字化直采模式,將成本控制到了極致。同時,中國還在AI芯片、生物材料等領域不斷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面對沃爾瑪的壓價要求,中國企業直接回應:“沒有空間,愛買不買。”
反之,如果沃爾瑪因此事與中國企業撕破臉,沒有好下場的反而是它自己。據悉,沃爾瑪60%貨源依賴中國供應商,一旦關系破裂,美國消費者恐怕連平價牛奶等商品都買不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網友早已發現,沃爾瑪的必購爆款商品實則源自廣西、廣東的代工廠,換個商標便能在國內其他超市如永輝、胖東來等輕松購得,替代品市場充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