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朝鮮戰爭,新中國的立國之戰
絕對不能被任何中國人所遺忘。
朝鮮戰爭展現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我軍將士在后勤裝備缺乏的情況下,缺乏空軍和海軍的支援的情況下,擋住了具有海陸空三軍聯合勢力的美國及其仆從國們。
前輩的英勇事跡應被永遠牢記在心。
出于政策因素,這些年來國家一直宣傳的是朝鮮戰爭正面光輝的一面。
很少有人知道朝鮮戰爭中,非常危險的一面。
某些時刻血和淚的教訓,你應該被牢記,因為它直接關系到我們明天是否會重蹈覆轍。
關于此,下面就來好好說一說。
朝鮮戰爭爆發后,新中國面臨內you外患的境地。
內部,敵對分子還未完全肅清,外部美國的威脅又接踵而至。
南海偏居一隅的蔣,看到此種情況之后,非常興奮。
連忙向美國政府獻媚,愿意派遣33,000人的地面部隊參加入朝戰爭。并企圖追隨美國一直打到中國東北,并把東北完全占領,實現其反攻da陸的夢想。
朝鮮的戰略地位在亞洲歷朝歷代都是十分重要的。
若朝鮮失守,敵軍入侵占領朝鮮,并借此為跳板,完全可以攻擊中國東北和蘇聯遠東地區。
大明王朝時期,倭寇同樣也是執行的這種戰略。并給明朝軍隊帶來了嚴重損失。
出于倭寇成功的經驗,蔣介石認為他也能夠實現這種戰略目的。
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本來傾向于接受蔣介石,關于出兵朝鮮的請求,但被其幕僚阻止。
蔣的軍隊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有目共睹,戰斗力十分低下。
一旦他的軍隊進入朝鮮之后,估計一個照面就要向PRC投降。
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和美軍司令麥克,起了嚴重的沖突。
杜魯門主張其全球戰略重點放在歐洲,美國的主要敵人是蘇聯。
歐洲地區,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戰略方面,都是美國維持世界霸權的主要利益所在。
麥克阿瑟完全反對這種觀點,認為美國的戰略重點應當放在亞洲。
麥克阿瑟等人認為亞洲各民族占世界人口的一半,擁有世界自然資源的60%。
正在迅速結成一股新的力量,未來世界事務和經濟重心,必然轉移到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并且由于美國太平洋戰爭的勝利,太平洋已經成為美國的內海。
出于遠洋貿易規模的考慮,他們主張把美國全球戰略重點放到亞洲。對中國實行重點監控戰略。
由于兩者的分歧,麥克阿瑟采取了更為激進的行動。
在沒有告知杜魯門的前提之下,麥克阿瑟獨自一人前往蔣所在的地區。打算鼓動蔣進攻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實現美國亞洲戰略霸權的目的。
結果,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入朝作戰后,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節節失利。
1956年11月24日,麥克阿瑟主張的圣誕節戰略攻勢完全失敗。
聯合國軍被迫退到38線以南。
打了敗仗肯定有人負責,肯定要有替罪羊出來背鍋。
美國輿論界直接嘩然,有報紙激進評論到,這是自珍珠港事件以來美國軍事上的最大失敗,它也許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軍事災難。
出于選民選票的考慮,杜魯門肯定是不愿背這個鍋的,那只好讓麥克拿出來了。
但麥克阿瑟也不愿意承擔戰爭失敗的責任。
直接指責華盛頓方面給他做了諸多限制,比如不能把戰火燒到中國東北。
上面兩派的爭論,杜魯門獲得了勝利,幸運的是中國逃過了一劫。
在朝鮮問題上,美國有兩派主流的觀點。
杜魯門主張有限戰爭,避免和中國全面作戰,而耗盡美國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和資源。
因為二戰后美國的盟友們,都還沒有從二戰破敗的經濟中恢復過來。
1950年12月,英國首相艾德禮會見杜魯門說,不要轟炸中國,要設法避免和中國進行大戰,擴大戰爭對于西方國家來說無異于自掘墳墓。
綜合當時美國及其盟友們的實力來看,絕對對中國形成碾壓的。
以杜魯門為首的一派勢力,獲得了絕對的主動權。
蘇聯為中國吸引了美國大部分的火力。
中國韜得以光養晦,暗度陳倉,發展實力。
最后不得不說,中國有國運守護,天佑中華!
@:一個學新聞的歷史故事持有者。關注我,這里有現象背后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