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前夕,汽車質量問題被重點關注。比起某個偶發性的質量事件,最直接反應汽車質量問題的,莫過于汽車召回。
來看看2024年汽車召回排行榜的前三名,它們分別是寶馬、特斯拉和奔馳。在消費者心中,特斯拉、寶馬和奔馳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品牌形象都十分過硬,為何會占據2024汽車召回數量的前三名?汽車召回行為與汽車質量之間是否存在正相關關系?
01
每2.44輛車,就有1輛召回
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總共召回了1283.4萬輛車。這是什么概念?2024年,在中國汽車市場銷售的新車數量是3143.6萬輛。相當于每賣出2.44輛車,就要召回以前銷售的1輛(這一數據統計僅供參考,畢竟2024年召回的車型還涉及到多年前銷售的汽車)。2025年1月到3月12日期間,汽車行業至少召回約389.7萬輛產品。
具體來看,2024年召回量Top1的寶馬召回總數達到了400萬輛,頻次達到了11次。Top2的特斯拉召回總數達到了340萬輛,頻次達到7次。TOP3奔馳2024年的召回數量是137.7萬輛,召回頻次26次。Top4的本田召回量不到100萬輛。召回量Top5的PSA2024年召回共70萬臺數量。2024年汽車召回的5到10名分別是豐田、現代、長安、大眾和捷豹路虎。
數量如此龐大的召回,是否意味著在中國汽車市場銷售的汽車出現了集體的安全隱患呢?不可否認,在2024年的召回案例中,的確有因巨大安全隱患而曝光的問題,比如高田氣囊問題。2024,寶馬和大眾因為高田氣囊的原因,召回了約300萬臺汽車。但更多的汽車召回,都屬于企業主動監測行為,理論上存在安全隱患。比如特斯拉去年的7次召回中有5次都是跟軟件有關,只需要OTA一下就可以解決問題,非常省事。
數量龐大、高頻次的汽車召回恰恰說明,汽車召回是行業的慣例,是車企在銷售后期為保障企業信譽、為用戶負責而必須執行的動作。
還有一個數據可以作證這個觀點。我們查看了近十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召回數據,從2005年至今,每年的召回數量分別是554.85萬輛、1123.7萬輛、2004.8萬輛、1251.28萬輛、652.97萬輛、678.2萬輛、873.6萬輛、448.8萬輛、672.8萬輛、1283.4萬輛。可見,每一年中國汽車的召回數量都相當龐大,除了惡性事件之外,汽車召回是車企出于長期質量保障的必要行為。
02
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合資車企上大分
在所有的汽車召回中,我們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車企召回排名前10名中,僅有1家自主品牌。此外,2024年所有汽車品牌的召回中,上榜的自主品牌包括長安、比亞迪、廣汽、東風、吉利、北汽、奇瑞、江淮,它們的召回數量僅占全年召回總量的0.35%。并且2024年所有發起召回的車企中沒有一家新勢力企業。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品牌的汽車質量斷崖式領先合資品牌的產品呢?顯然從消費者的認知判斷來看并非如此。一輛汽車的制造涉及上千個零件和復雜的工藝,任何一家企業都不能保障絕對的安全。
在大量的汽車召回案例中,車企主動召回占據大多數。許多車企在發現車輛存在潛在問題或安全隱患時,會主動進行召回,以保障消費者的行車安全和提升品牌形象。合資品牌的召回數量遠多于中國品牌,只能說明合資品牌在產品質量管控方面周期更長,更愿意承擔企業責任。
與此同時,通過分析車企發起召回的具體原因,也能發現汽車召回與汽車質量之間并不存在正相關關系。不可否認,汽車行業曾出過許多大面積質量問題而被迫召回的丑聞,例如豐田的踏板門事件、高田氣囊事件,但更多的汽車召回,是車企檢測到安全隱患后的主動召回行為。甚至這些安全隱患并未真正發生,也沒有任何投訴事件發生,屬于企業主動的風險管控。
正是因為車企主動積極地執行召回,為汽車質量長期負責的態度,贏得了消費者的好感。越懂得“承認錯誤”的車企,越得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