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7月正式啟動試點至今,國內消費金融行業已走過了15個年頭。
這期間,伴隨著宏觀經濟增速由快到慢,市場從增量拓展轉向存量博弈,隊伍不斷分化,有人跑得快,有人長得壯,有人喘得兇,有人掉得遠……
這其中,和同業相比,曾經的“優等生”,一度被冠以“黑馬”名號的興業消金,在新一輪的大浪淘沙和實力比拼中,漸漸黯淡了……
01業績向下&不良向上
招聯消金、馬上消金、興業消金,曾是行業公認的前三甲。但如今看來,TOP1和TOP2還是“舊人”把持,唯有TOP3已經悄悄換上“新人”——螞蟻消金。
2024年上半年,興業消金營收約51.88億元,同比下降6.30%;凈利潤約2.77億元,同比暴跌78.09%;截至6月末,資產總額為726.51億元,較年初縮水142.66億元。
對比招聯消金、馬上消金,囿于大環境的影響,雖然大家都有所收斂,但興業消金的降幅最大,堪稱“過山車”式的成長落差。
回溯既往,從2014年“出發”到2022年登頂,興業消金耗時整整八年,但從山頂跌落,其只用了短短一年。
財報顯示,2020年、2021年,興業消金營收分別為64.7億元、84.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5億元、22.3億元。
2022年,興業消金走上人生巔峰,營收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1.35億元,凈利潤飆升到24.93億元。
▲數據來源:興業消金財報
然則,好景不長,隨后的2023年,在營收同比增長18.95%至112.3億元的背景下,興業消金的盈利卻出現成立以來的首次下滑,當年凈利潤僅為18.55億元,同比重挫25.6%。
回頭看,進入2024年,興業消金的跌勢變得更加凌厲和幽深,亦如前文所述。
而在業績“自由落體”的同時,興業消金的資產質量亦不容樂觀。
按照其公布的金融債發行公告,2021年-2023年,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11.04億元、16.04億元和21.49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9%、2.14%和2.49%,均呈逐年上揚趨勢。
另據中誠信國際披露的信息,2023年末,興業消金關注類貸款余額較2022年增加1012.8億元,在總貸款中的占比擴大0.98個百分點。
基于關注類貸款在行情走弱時,最有可能轉化為不良貸款余額,換言之,后續興業消金的資產質量仍較為承壓。
為此,興業消金選擇以“跳樓價”甩賣資產包,甚至將部分不良貸款以不到1折的價格拋售。
2024年11月12日,興業消金披露第5期不良貸款轉讓項目,總額11.2億元,其中本金4.55億元,利息6.65億元,起拍價僅2344萬元。簡單計算,折扣低至0.21折。
就像突然推倒的“多米諾骨牌”,興業消金的經營疲軟,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母公司興業銀行。身為前者持股比例高達66%的第一大股東,2023年,興業銀行營收同比下滑5.19%,凈利潤同比驟降15.97%,表現顯著落后于同賽道選手。
2024年前三季度,興業銀行營收1642億元,同比微增1.81%,凈利潤630.1億元,同比減少3.02%。
02求解線上,轉換模式
業績重壓和行業內卷之下,興業消金不得不改善局面。
從種種舉動不難洞悉,興業消金把籌碼放在了線上,并力求轉換獲客模式。
一方面,從線下往線上延伸。
據柒財經了解,興業消金長期以線下自營為主,但也由于人員、場地等因素,帶來了較高的運營成本。
最近幾年,興業消金持續優化渠道布局,力促線下、線上均衡發展。
體現在數據上,截至2023年末,興業消金來自線下的貸款余額為616.34億元,較2022年末的621.12億元減少4.78億元;在總貸款余額中的占比為71.33%,較上年末的82.90%下降了11.57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興業消金財報
同期,來自線上的貸款余額增至247.77億元,較2022年末的128.10億元,猛漲近120億元,在總貸款余額中占比提升11.58個百分點至28.67%。
回撥時間軸,從2020年—2023年,興業消金線下貸款余額占比從96.08%壓縮到了71.33%。
不過,在2024年上半年,興業消金信貸規模的增勢戛然而止,各項貸款余額724.85億元,較年初銳減139.26億元。
雖然興業消金沒有給出解釋,但外界多認為,線上渠道中,無論是先發的QQ、微信,還是后起的快手等,都已經被互金、消金企業滲透得差不多了。
流量“紅海”局面下,興業消金或許又走到了“瓶頸期”。
另一方面,試水代理模式獲客。
柒財經在采招網看到,2024年5月,興業消金發布了二季度線下合作機構引流項目供應商征集公告,稱根據公司相關工作需要,擬開展線下合作機構引流項目,現公開進行供應商征集,要求具備線下地推銷售團隊,能開展業務合作,擁有客戶資源、技術優勢、地域優勢等,采購需求為協助興業消金為線下機構提供貸款意向客戶引流服務。
▲圖源:采招網
也就是說,興業消金試圖憑借外部機構引流,對單一的自營獲客模式做出調整,以達致降本增效。
但無法忽視的是,這條捷徑往往蘊藏著不小風險,參考過往的案例,如果把控不好,可能對消費者權益造成損害,并沖擊公司聲譽、品牌等。
確實,在業績大幅下滑的過程中,興業消金在消費者權益保護上也有待提升。柒財經注意到,在黑貓投訴上,有不少針對其利率過高,對擔保費不知情以及“暴力催收”等問題的投訴。
有必要提及的是,2022年7月,中國銀保監會在《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中明確,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應當規范與第三方機構互聯網貸款合作業務、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
2024年7月,興業消金還受到監管的處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泉州分局下發行政處罰通知,興業消金因為五項違法違規事實:未按規定及時終止與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第三方機構合作,合作機構管理不審慎,將貸前調查關鍵環節外包,違規改變信用保證保險賠付條款,貸款“三查”不到位,貸款資金由他人歸集使用并償還,被罰款170萬元。時任興業消金昆侖業務部總監蔡成鋼受到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9月底,監管正式核準了興業消金新任董事長戴敘賢和總裁劉慶華的任職資格。這一人事變動,是興業消金自2014年創始以來的首次換帥,且正當危機之時。
對新領導班子來說,如何重塑競爭力?如何應對資產質量惡化,如何在效率和合規之間獲得相對平衡,都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