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10.38公里
是目前國內
掘進距離最長、直徑最大的
土壓平衡盾構隧道
這座隧道就是
成渝中線高鐵蜀安隧道
今天
“小編探站”帶你走進蜀安隧道及其管片廠
探訪其中的工程奧秘
在成都市青白江區,成渝中線高鐵項目唯一的盾構隧道管片預制廠內,吊機“嘀嘀”聲、焊接“呲呲”聲此起彼伏,預制好的管片層疊堆放,一片忙碌的生產景象。
寬闊的廠區內,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有序而高效地運作著。在這里,智能化控制系統宛如中樞神經,對管片生產流程的每一步進行著精密調控。
這里生產的管片,用于成渝中線高鐵蜀安隧道建設,10塊弧形管片拼接成一個圓形,為“1環”,據悉,這里一共要為蜀安隧道生產4912環管片。
管片生產依托自動化生產線,在生產車間的橢圓形軌道線上,模具小車依次排隊,按序進入不同工序 。模具小車首先接受自動化模具清理、脫模劑自動噴涂,隨后 “裝載” 鋼筋籠,行至自動灌注機前接受混凝土澆筑,初步形成管片雛形。接著,經自動抹面、覆膜后,小車馱著管片進入蒸窯養護。
管片蒸養至關重要,智能化蒸養系統通過密布的傳感器,實時感知養護區域內的溫度、濕度等環境參數。系統依據這些數據,自動、精準地調節蒸汽供應量和通風量,為管片營造出最適宜的養護環境。
這一精準養護控制,有效提升了管片的強度和耐久性。蒸養后的管片需靜置10多個小時降溫,待管片溫度與養護水的溫差小于20攝氏度后,再運至室外進行蓄水池養護。
這種全流程的智能化生產模式,使得管片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平均五六分鐘,就能完成一塊管片的預制,進入蒸養工序。按照計劃,預計今年底完成全部的4912環管片生產任務,為成渝中線高鐵的隧道施工提供堅實可靠的質量保障。
管片廠生產的管片主要運用于蜀安隧道的建設中。蜀安隧道全長10.38公里,下穿成都繞城高速、成都地鐵8號線、東風渠以及西成高鐵、成渝鐵路、達成鐵路等,其線路橫穿成都主城區,為減少施工對周邊居民及環境帶來的影響,施工采用盾構機掘進的方式進行,其中盾構段長約10公里,如此大規模的隧道掘進,對技術和設備的要求極高。
在眾多攻堅克難的設備中,“成渝號” 盾構機脫穎而出,成為蜀安隧道建設的核心力量之一。“成渝號” 直徑達14米,長105米,裝機開挖直徑達14米,總功率達10000千瓦。這臺專門為蜀安隧道復雜地質條件量身定制的盾構機,擁有諸多卓越特點。
盾構機的身子就像一個長長的鋼鐵堡壘,一邊向前推進,一邊把挖下來的渣土通過輸送帶快速地排到后方。在掘進的同時,它還會同步在身后安裝管片,這些管片就像一節節堅固的鎧甲,緊緊地拼接在一起,給剛挖好的隧道 “穿上”,讓隧道穩穩當當,不會塌掉。就這樣,“成渝號” 盾構機一路 “披荊斬棘”,在地下挖出一條既寬敞又穩固的通道。
盾構機的刀盤設計也獨具匠心,采用了特殊的合金材料制作刀具,具備超強的耐磨性。刀盤上的刀片堪稱 “全能戰士”。首先,它們特別耐用,即便長時間在地下惡劣環境中,面對各種復雜巖土的摩擦、碰撞,依舊能保持良好狀態。其次,刀片的挖掘效率超高,如同訓練有素的短跑選手,在刀盤的帶動下飛速運轉,短時間內就能切削大量巖土,大大加快了隧道挖掘進度,為蜀安隧道的挖掘工作立下汗馬功勞。
在“成渝號”盾構機的操作室內,工作人員正全身心沉浸在緊張的工作里,目光如炬,緊緊盯著眼前密密麻麻的控制臺。身旁的技術人員則在數據臺上認真記錄關鍵數據,并不時與操作員交流著掘進情況。
盾構機每向前推進2米,管片也隨之安裝到位。施工人員圍繞著剛剛安裝的管片忙碌著,他們手持工具,把每一塊管片對位連接,力求確保每一處都緊密牢固,毫無破綻。
此外,盾構機內部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實現了對掘進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精準控制,從渣土運輸到管片拼裝,都能高效有序地進行,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整體效率和質量。
如今,直徑14米的“成渝號”盾構機在38米深的蜀安隧道2號盾構井內肩負著蜀安隧道4.56公里的掘進施工任務,目前已累計掘進超過600米。建設者們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下,憑借先進的智能化技術與頑強的拼搏精神,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來源:成都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長江沿岸鐵路集團四川有限公司
圖文/視頻:周奇 陳昶瑋 黃圯 關忠 夏永靜 王正偉
編輯:周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