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時代,燃油車的排量卻越來越大?新車的靈魂應該是什么?多品牌戰略和高端化會走向何處?未來的旗艦車型價格如何錨定?今天我們和周麗君院長繼續刨根問底!
以下為本期視頻文字版:
新能源時代
車的靈魂是什么
華為四界、包括小米,接下來都會繼續推出增程車型,另外理想和零跑的增程已經賣得很好。這幾家企業在產品規劃上已經接近或達到了50萬輛的規模。接下來這幾年,他們的產品規劃和思路能否應對細分市場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現在純電車在中國越來越像廉價車,一個車企只要推出一個級別更低的純電產品,那么上一個級別的銷量就會直線下滑。特斯拉是最典型的例子,Model 3(參數丨圖片)和Model Y直接代替了Model S和Model X。如果再推出緊湊型級別的Model Q,Model 3和Model Y的銷量是否會繼續下滑?因此,電動化趨勢實際上是把價格往下打,而往上增值的部分則需要考慮其他因素。
周麗君認為,智能這一塊不應該作為汽車的靈魂,汽車最核心的特色是動力。過去四年,中國車市主流排量由1.5、1.6逐漸向2.0L甚至2.0T轉型。雖然主機廠沒有特別強調這一點,但這是被迫跟著干的事情。
比亞迪、吉利這些主流車企在這方面是有優勢的,但他們沒有好好利用自己的長板。最近一兩年,中國品牌的新能源政策重心不在一味強調純電,而是開始注重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
未來幾年,當中國品牌開始主導發動機的大排量節能化趨勢后,相應的政策包括汽車消費稅都會做優化,這將促使中國品牌實現高質量發展。純電動車容易同質化,優點缺點明顯,主要集中在代步車上,價格含金量很難提升。而發動機的優勢在于其差異化顯著,很容易形成附加值,從而賣出高價格。因此,品牌向上肯定不能放棄這一部分。
多品牌和高端化
會走向何處
另一個熱門話題是多品牌和高端化。比亞迪除了仰望之外,還有方程豹和騰勢;吉利有領克、極氪以及路特斯和沃爾沃。對于未來的市場判斷而言,電動化實際上與傳統燃油車的發展方向相反。
這些高端品牌或車型在未來5-10年內會成為主流。工薪車市還會萎縮,而20-35萬元車市將成為中國的主流車市。
50萬以上的市場則是豪華車市,這個市場也在蓬勃發展。根據調研數據,家庭收入超過50萬元的家庭購車數量在5個點左右,約100萬輛。以前這個市場由BBA絕對主導,但近兩年,中國品牌如問界、理想和騰勢成為了最大黑馬。接下來兩年,這些品牌將繼續發力,BBA很快會成為配角。
合資企業的存在理由是市場換技術,但如果用的是中國品牌的技術,合資企業的靈魂在哪里?上汽有這個技術,完全可以自己干,何必浪費時間搞各種合作?采用榮威、名爵的技術,錢掙了都歸自己,還要分一半給誰呢?所以,合資企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唯一可能存在的價值是外方能夠認為中國市場很重要,并調整戰略,將中國市場的東西一致發展到國外去。
互聯網造車企業如小米和華為對市場有一個降維沖擊,但可持續性如何?受影響最大的是融資型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的五虎將?他們的成功并不等于有用戶意識,也不等于智駕就是核心賣點。他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中國新中產的購車需求。例如,理想和問界的男性用戶買更大的產品,而小米SU7迎合了城市白領女性的需求。這些市場需求之前是空白的,而現在這些品牌通過強大的營銷能力錦上添花。
接下來,中國品牌調整很快,看到理想的成功后,比亞迪未來兩年將布局一大批大節能車,主打排量2.0L甚至更高的車型。在這種情況下,價格完全沒有定型,理想和問界不要談絕對競爭力。這部分大叔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性務實,他們買的起二三十萬的車,但需要合理的理由,不會當冤大頭。例如,30萬以上的車定價虛高,因為智能化和電動化之后,電池成本并沒有那么高。
旗艦車型
未來如何定價
關于旗艦車型的定價,例如ET9這樣的車,定價是否也是拍腦袋決定的?因為沒有錨點,市場里找不到參考。仰望U8剛上市時表現很好,但六七月份問界M9上市后,仰望U8的表現就不如從前了。理論上這兩款車造型設計完全不同,價格群體也不一樣,不應該競爭。
然而,用戶群的重疊,導致仰望U8的用戶被問界M9大規模侵蝕。問界M9不僅價格低一半,智能化程度也較高,整體造型設計更家庭化,商務使用也能滿足。因此,仰望U8的用戶被大量侵蝕,而奔馳GLE、寶馬X5、奧迪Q5、Q7的用戶更是被大量侵蝕。現在問界M9一枝獨秀,但也為其他品牌如騰勢N9、極氪9X和領克的“大攬勝”做了背書。這些品牌瞄準問界M9的價格區間進行競爭,可能會共同壯大這個市場。
未來兩年,中國品牌在高端車市會打得非常激烈,但最后銷量都會起來。那些產品更新非常落后的海外品牌將會受到沖擊。上汽通用在2024年非常關鍵,它的PHEV車型、別克GL8也開始起來了。
海哥建議,要做減法,在市場中跟隨別人永遠跟不上。自主品牌要增加高端品牌,傳統車廠應聚焦有機會的產品,不要做這么多品牌和產品,否則無法輕裝上陣。未來兩三年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必須經過減產、人員簡化、結構成本降低等步驟。
在消費人群新四化的驅動下,車企的競爭已不再局限于技術和產品本身,而是延伸到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精準滿足。比亞迪、豐田和BBA的成功與挑戰表明,只有那些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靈活調整戰略的企業,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新四化」趨勢越發明顯,車企如何調整型譜規劃?
年 輕人群不再受寵?中國汽車市場的「新四化」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