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的HEV產品在歐洲叫賣又叫座,助力MG成為當地最暢銷的中國汽車品牌。
近日,MG3 Hybrid+在《Auto Express》2025年度新車評選中榮獲“年度經濟型混動車型”大獎。
銷量數據也反映出MG HEV產品的受歡迎程度。今年1-6月,MG ZS Hybrid+在英國的累計上牌數突破11000,以19.7%的市占率,位列SUV-B HEV細分市場TOP 1,力壓以HEV技術見長的豐田Yaris,以及日產Juke(參數丨圖片)等競爭對手。
今年上半年,MG ZS Hybrid+有5個月在英國奪得細分市場上牌數冠軍。
作為中國汽車出海主力軍,上汽集團今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場銷售49.4萬輛。在歐洲市場,上汽在高額關稅下負重前行,終端交付超過15萬輛,成為當地銷量最好的中國品牌。MG的HEV車型就是銷量秘笈之一。
精準把脈市場
HEV成MG在歐增長引擎
去年年初,在歐盟尚未對中國純電動車發起貿易戰之前,上汽就已看到了HEV車型在歐洲的發展趨勢。
售價比純電車型更低,用車成本比燃油車型更低,是HEV車型在歐洲大受歡迎的原因。
“歐洲未將插混車納入電動車關稅監管體系,插混車被視為燃油車的替代品類,填補了歐洲汽車工業轉型但純電尚未完全普及的市場需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中國插混車依托完整產業鏈優勢,混動系統成本較低,相比歐洲本土電動車型的成本優勢顯著。
依托深厚的車型開發技術,上汽去年陸續發布多款HEV車型。其中,MG ZS Hybrid+與MG3 Hybrid+均在外媒實測中展現了超越期待的實力。英國《Parker’s》和法國《Auto-Moto》評測顯示:MG ZS Hybrid+在城市與高速混合工況下油耗約為4.9–5.3L/100km,MG3 Hybrid+則穩定在4.5–5.0L/100km。相比之下,同級豐田混動車型往往在5.3–5.7L/100km區間。尤其是MG ZS Hybrid+的城市EV續航與介入效率,使其成為外媒眼中“最適合歐洲通勤場景的混動SUV”。
上汽壓中了賽道。根據ACEA(歐洲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截至今年5月,歐洲地區的純電動車型的市場份額為15.4%,遠未達到預期水平,而HEV車型的受歡迎程度持續上升,以35.3%的市占率成為消費者最青睞的車型。
市場分析機構Dataforce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在歐洲市場的銷量達14.8萬輛,同比增長78%,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2.5%躍升至4.5%。其中,插混車型銷量同比激增368%,成為拉動增長的核心引擎。
歷史、服務、體系
“三板斧”成MG暢銷密碼
“在歐洲,真正改變汽車市場格局的不是比亞迪,不是蔚來,而是MG,它幾乎占據了中國品牌在歐洲銷量7成的份額。”倫敦汽車行業咨詢公司JATO的分析師指出,去年,MG在歐洲交付超過24萬輛,接近比亞迪交付量的5倍。
隨著中國汽車出海進入深水區,前有德系、日系等傳統大廠壓制,后有中國友商全速沖刺,為什么MG能夠連續多年成為歐洲最暢銷的中國汽車品牌?大量中外媒體對此進行了分析。
MG的英倫血統是一大原因。這個上世紀20年代誕生于英國,以跑車聞名的品牌,曾在歐洲家喻戶曉。英國國王查爾斯成年后獲贈的第一輛汽車就是MG跑車。貓王也曾經為自己買過一輛MG。
BBC認為,雖然一輛MG有九成以上的零部件都來自上汽在中國的供應鏈。但上汽非常注重本地化,MG新車很大一部分的設計、研發和組裝環節都在英國伯明翰的長橋老廠區進行,所以從某種程度上,對于當地人而言,MG仍是地道的英國車。
《MIT科技評論》分析,中國汽車在歐洲最大的短板就是品牌認知度比較低。比亞迪和蔚來等品牌在中國知名度極高,但是普通的歐洲購車者卻對這些品牌缺乏了解。36氪指出,歐洲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往往更傾向于長期主義和保守主義,所以他們也會更加注重品牌。得益于此,起源于英國的MG,能更快地獲得歐洲客戶的認可。
同時,上汽也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去年是MG成立100周年,MG贊助了全球知名賽車節日古德伍德速度節,并推出了純電敞篷跑車Cyberster,將MG過去的跑車基因和現在的科技基因巧妙地進行了綁定。
原因之二,是上汽專為歐洲市場量身打造的產品和服務。《財新》指出,2024年,歐洲的純電動車市場份額還只有不到15%,燃油車型依然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面對歐洲不同國家的復雜需求,MG采取了傳統動力與新能源車型雙線并進的策略,用新能源車型與轉型較慢的歐洲汽車品牌競爭,用燃油車型和中國新能源汽車友商走差異化路線。
此外,上汽也在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布局。經銷商網絡是重要的一環,2022年,MG已經在28個歐洲國家建立了800多個服務網點。也正是在這一年,MG銷量增長超過150%,僅是電動車的銷量就是比亞迪的10倍。
去年,MG還在歐洲建設了兩家零部件中心,來滿足車主的售后需求,讓品牌的銷售和維修中心都能夠建立在距離客戶30分鐘車程之內的地方。
原因之三,是性價比優勢。有行業媒體指出,依托上汽集團的全球化供應鏈,MG能夠實現關鍵零部件的規模化采購。加上中國擁有領先的電池產業,僅零部件成本就要比歐洲的本土車企平均低兩成左右。《MIT科技評論》指出,比較低的成本能夠讓名爵提供更具有競爭力的定價,這對歐洲許多主流汽車品牌就能夠造成競爭壓力。以MG4為例,其在德國的起售價就要比同級別的大眾ID.3低1萬歐元。
MG在歐洲多年蟬聯中國汽車品牌銷量冠軍,不但依靠對當地汽車市場的精準洞察,更是中國汽車品牌以技術實力、本土化運營和全球化視野打破壁壘的生動注腳,為中國汽車出海樹立了可借鑒的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