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市不足一年且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一線治療 EGFR 突變肺癌腦轉移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自主研發的藥物 “頭對頭” 戰勝了全球首個第三代 EGFR-TKI。
3 月 9 日晚,同源康醫藥(02410.HK)公告顯示,其研發的第三代 EGFR 抑制劑 TY-9591(商品名:卡達沙 ?),在與奧希替尼(商品名:泰瑞沙 ?)對比的一線治療 EGFR 突變肺癌腦轉移關鍵 II 期臨床試驗中,達到預期,展現出顯著統計學差異與重大臨床獲益,意味著 TY-9591 在此次試驗中完勝奧希替尼。
圖源:同源康醫藥官網
同源康消息公布后,次日(10 日)公司股價開盤即大幅上漲,盤中漲幅一度超 40%,當日收盤報 35.55 元 / 股,漲幅達 16.18%。
國產創新藥 TY-9591 擊敗奧希替尼,改寫肺癌治療格局
Guide View
奧希替尼作為第三代 EGFR-TKI 的標桿藥物,其適應癥涵蓋肺癌全周期治療(一線、二線及輔助治療),2024 年全球銷售額突破 65 億美元,占阿斯利康公司總收入的 13%,其專利期至 2032 年。
TY-9591的II期臨床試驗采用了精準的試驗設計,充分考慮了真實世界EGFR突變分布(19del與L858R突變占比分別為53.1%和46.9%),并涵蓋了病灶數量、體能狀態等關鍵變量。試驗結果顯示,TY-9591在顱內客觀緩解率(iORR)上展現出壓倒性優勢。
圖源:同源康醫藥官網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肺癌腦轉移的發生率隨著生存期的延長已超過40%,而TY-9591對腦轉移患者的顯著療效,使其具備了在國際臨床指南(如NCCN)中占據更高推薦級別的潛力。
奧希替尼2024年65億銷售額的30%來自一線治療腦轉移患者群體,而TY-9591正是在這一細分市場中展現出突破性療效,有望直接切割奧希替尼的核心市場份額。
同源康醫藥成立于 2017 年,2024 年年中財報顯示,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 1.05 億元人民幣,而 TY-9591 的后續臨床和商業化準備需要超億元的投入。公司于 2024 年 8 月在港交所上市,獲得了一定資金支持,但在后續研發、生產、市場推廣等關鍵環節,仍需持續大量資金注入,以保障 TY-9591 順利上市。
圖源:同源康醫藥官網
隨著 TY-9591 在關鍵 II 期臨床試驗中取得重大成功,同源康醫藥已積極布局其商業化進程,計劃近期向 CDE 提交新藥上市申請,距離藥物正式進入市場、惠及患者又近了一步。
氘代藥物的爭議與發展探討
Guide View
作為奧希替尼的氘代版本,TY-9591的問世引發了廣泛關注。然而,一些業內人士質疑其“勝之不武”,認為其成功更多依賴于現有藥物的基礎,而非真正的創新,只是以科學手段 “山寨” 奧希替尼。
從臨床角度看,此次只是二期臨床,且終點是相對低含金量的 iORR,并非更嚴格的 PFS 或金標準 OS,因此 TY-9591 是否能徹底戰勝奧希替尼尚存疑問。更深層次的探討:氘代藥物是否是超越藥王的捷徑?
氘代技術本質上是一種分子改造策略,通過用氘原子替代氫原子,以改變藥物的代謝特性。對于已獲得臨床驗證的藥物,這種方法不僅能優化藥效,還能規避專利限制,因此被視為打造“me better”藥物的捷徑。例如,國內的澤璟制藥、海創藥業等企業均以氘代藥物起家,澤璟制藥的多納非尼便是在索拉非尼的基礎上進行氘代優化,并于2021年在國內獲批上市。
同源康的TY-9591,就是這樣一種藥物。其通過用氘取代奧希替尼中的某些氫原子進行改良,以減少或減緩奧希替尼的分解。TY-9591的結構如下:
圖源:維基百科
根據同源康所說,TY-9591的優化邏輯在于減少奧希替尼的主要代謝產物TY-9591-D1(AZ5104)的生成。由于AZ5104對未突變的EGFR細胞具有較高親和力,它被認為是導致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減少這一代謝產物的生成,有望提升TY-9591的安全性,使其能夠以更高劑量給藥,并提高血腦屏障的通過率,從而增強抗腫瘤療效。
氘代藥物的研發周期一般為3-5年,僅為全新靶點藥物的三分之一,但有望實現療效優化。TY-9591的初步成功可能會進一步推動氘代藥物的差異化創新。
氘代技術提供了一種低風險的改良路徑,但其臨床優勢需要長期驗證。同時,市場對me better藥物的接受程度取決于其能否真正超越原研藥。
由于代謝途徑可能發生不可預測的轉變,某些氘代藥物可能無法表現出理想的藥代動力學特性,甚至可能帶來新的毒副作用。此外,氘代藥物與原研藥物的作用機制相同,在沒有新適應癥開發的情況下,很難在原研藥已經確立優勢的市場中取得突破。
氘代藥物的商業窗口通常位于原研藥專利到期與新機制藥物上市之間,紅利期有限。如果無法在療效上明顯超越原研藥,僅依靠低價策略搶占市場份額并不可持續。
業內仍需警惕,氘代并非“萬能公式”,最穩妥的策略或許仍是從底層創新入手,而非單純依賴氘代技術進行改良。
肺癌治療市場競爭激烈,TY-9591 機遇與挑戰并存
Guide View
肺癌治療市場競爭激烈,奧希替尼面臨諸多挑戰。國內不少企業已布局四代 TKI,強生雙抗聯用方案也獲 FDA 批準。奧希替尼能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臨床數據只是一方面,這值得同源康等競爭者重視。
3 月 11 日收盤,同源康市值回落超十億港元,股價跌近 9%。
肺癌治療市場競爭格局
中國 EGFR - TKI 市場增長顯著,從 2017 年的 31 億元增長至 2023 年的 145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29.3%,三代藥物占比超 80%。預計 2027 年和 2033 年市場規模將分別突破 201 億元和 284 億元。
Insight 數據庫顯示,目前國內已有7 款三代 EGFR-TKI 上市,除阿美替尼外,其他為利厄替尼(奧賽康/信達)、瑞厄替尼(圣和藥業)、瑞齊替尼(倍而達藥業)、貝福替尼(益方生物/貝達藥業)、伏美替尼(艾力斯醫藥)和奧希替尼(阿斯利康),且還有眾多在研品種等待上市。其中 4 種獲一線治療批準,多數已通過國談進入醫保。
圖源:同源康醫藥官網,國家藥監局,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市場上,奧希替尼憑借先發優勢占據較大份額;阿美替尼作為首個獲批的國產三代 EGFR - TKI,2023 年銷售額約 35 億元;伏美替尼表現出色,2024 年銷售額約 35 億元,成為艾力斯業績增長主因。這三款藥物基本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貝福替尼、瑞齊替尼和瑞厄替尼等則通過參與醫保談判、擴大適應癥等方式積極布局市場。
在研管線方面,國內超 10 款三代 EGFR - TKI 進入 III 期臨床,如貝達藥業 BPI - 7711、艾力斯醫藥的 AST2818 等。
同時,貝達藥業、正大天晴、齊魯制藥等已布局第四代 EGFR - TKI,針對奧希替尼耐藥的 C797S 突變亞群。
此外,肺癌治療方式不斷創新。
強生的埃萬妥單抗聯合拉澤替尼方案在頭對頭試驗中優于奧希替尼,其中國上市申請于 2024 年 10 月獲 CDE 受理;第一三共的 HER3 - DXd 在 EGFR - TKI 耐藥患者中 ORR 達 39%;2025 年 3 月 10 日,科倫博泰靶向 TROP2 的 ADC 藥物注射用蘆康沙妥珠單抗獲批三線治療 EGFR 突變非小細胞肺癌。
奧希替尼在應對耐藥問題時,采取篩選耐藥突變基因類型聯用小分子抑制劑等方式。同時,肺癌治療格局也在發生變化,小分子與免疫療法聯用可解決耐藥問題并拓展前線用藥,新型 ADC 的出現也帶來更多變數,如 Her2、Trop2、Her3、c - Met 等熱門靶點的 ADC 在肺癌領域進展良好。
EGFR - TKI 的挑戰與機遇
目前,全球已獲批的第三代 EGFR - TKI 均不適用于肺癌腦轉移治療,而 TY - 9591 在治療 EGFR 突變肺癌腦轉移患者時,具有更高的顱內客觀緩解率和更好的安全性。
同源康醫藥 24年8月公告 | 圖源:同源康醫藥官網,國家藥監局,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EGFR敏感突變的研究已相對成熟,一線療法已有15個方案獲批。然而,EGFR S768I/L861Q/G719X等罕見突變的研究仍處于早期階段,市場上鮮有獲批藥物。
與此同時,針對EGFR-TKI耐藥后的突變人群,也正逐步顯現新的治療機會。例如,「EGFR C797X突變」以及「EGFR突變|MET擴增|MET過表達」雖尚無獲批藥物,但已有較多早期研究布局;而「EGFR突變|HER2擴增|HER2陽性」因治療難度較高,入局者仍較為有限。
頭對頭試驗在中國創新藥領域興起
Guide View
頭對頭試驗加速創新藥國際化
在 “不出海就出局” 的行業共識驅動下,國內創新藥行業積極向國際市場邁進,方式包括自建團隊、BD(商務拓展)、Newco(新公司模式)等。在此進程中,頭對頭臨床試驗成為獲得市場準入支持,以及在海外市場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的高效途徑之一。
行業觀察顯示,越來越多國內藥企積極投入頭對頭試驗,以驗證其創新藥物的競爭力。例如,恒瑞醫藥(600276.SH)去年9月發起HRS-5983與依庫珠單抗的對比試驗,石藥集團(01093.HK)也在推進納魯索拜單抗注射液與地舒單抗的直接對比研究
突破傳統藥企壟斷,創新藥物迎來高光時刻
近年來,部分國內藥企通過頭對頭試驗,在與跨國藥企的競爭中取得顯著優勢。例如,百濟神州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在2022年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公布的ALPINE全球三期臨床試驗終期數據,顯示其在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緩解率(ORR)上均優于伊布替尼,并獲得獨立評審委員會(IRC)和研究者的雙重認可。
圖源:百濟神州官網
另一例是康方生物2024年5月發布的依沃西單抗注射液頭對頭研究(HARMONi-2),其與帕博利珠單抗對比的一線治療PD-L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注冊性三期臨床研究,在獨立數據監察委員會的期中分析中顯示出強陽性結果。
在強有力的臨床數據支撐下,中國創新藥的全球銷售也取得突破。2023年,澤布替尼成為首個年銷售額突破十億美元的國產分子,并在2024年實現全球銷售額同比增長106.4%,達到188.59億元(約26億美元)。同時,依沃西單抗上市首月即實現超億元收入,展現出強勁的市場吸引力。
圖源:康方生物官網
業內人士指出,創新藥研發呈現 “東升西降” 態勢,中國創新藥研發速度加快。“歸二代”科學家(海歸科學家的學生)正逐步成為研發主力,他們兼具國際視野和本土創新能力。同時,過去十余年中國在CMC領域深耕,使得藥物生產成本降至國際水平的10%甚至1%以下,進一步提升了競爭優勢。
結語
Guide View
國產創新藥 TY-9591 在肺癌治療領域的突破意義非凡,其不僅在關鍵臨床試驗中擊敗奧希替尼,為肺癌腦轉移患者帶來新希望,還推動了氘代藥物發展探討,引發業內對創新路徑的深度思考。同時,頭對頭試驗興起,彰顯中國創新藥國際化決心。肺癌治療市場競爭激烈,TY-9591 有機遇也有挑戰。期待同源康推進其商業化,更盼中國創新藥不斷突破,以更多創新成果改寫全球醫藥格局。
參考來源:
[1]公司官網/網絡新聞
[2]財聯社
[3]科創板日報
[4]國際金融報
[5]瞪羚社
[6]Insight數據庫
[7]藥智網
[8]氨基觀察
制作策劃
策劃:Whale / 審核校對:Jeff
撰寫編輯:Whale / 封面圖來源:網絡
媒體合作 | 微信號:GuideView2021
投稿轉載 |13291812132(同微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參考文獻如上,如對文中內容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如需轉載,請郵箱guideview@guidechem.com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