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妝臺燈光前的無暇妝容,稍稍扭個頭、轉個身,或者站到頂光下,臉上就出現一群密密麻麻的小顆粒,摸上去還有點粗糙,這些是什么?你有過這種情況嗎?
其實啊,這種“若隱若現”的粗糙是「逆光疹」。網絡上對這種「逆光疹」的解決方法五花八門,千萬不要盲目跟風哦!
先劃重點:「逆光疹」在醫學上并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診斷標準,它就跟 “雞皮膚” 一樣,屬于民間俗稱。
從名字就能看出來,“逆光疹” 指的是那些細小、密集的小疹子,迎著光直接看不太明顯,但在逆光或者特定角度的光線下,就能明顯看到一片粗糙的小顆粒。
這些疹子一般是膚色或者淡紅色的,常發于臉頰、額頭、下巴這些部位,有時候頸部、上胸部等區域也會出現。
(圖源網絡)
逆光疹的三大元兇
1.皮膚屏障受損/炎癥
我們的皮膚屏障就像混凝土墻(角質細胞是磚,脂質是水泥),而當你的皮膚屏障不健康,就有可能出現這種細小的丘疹。
皮膚屏障不健康的原因那就很多啦,包括皮膚疾病(如玫瑰痤瘡、激素依賴性皮炎)和錯誤的護膚習慣(如頻繁去角質、過度使用面膜)。
2.毛囊周圍的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化妝品后,毛囊孔周圍角質層可能出現輕微腫脹,形成所謂的“逆光疹”。
3.普通粉刺
有些粉刺小且密集,正面不易察覺,逆光下則明顯可見。
(圖源pexels)
逆光疹的治療方法
面對不同的原因,「逆光疹」的治療方法也不同。首先我們應該前往正規醫院皮膚科,弄清楚「逆光疹」的出現原因,然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如果是皮膚屏障受損和炎癥,應當立即停止過度清潔和去角質,使用溫和的清潔和保濕產品,同時嚴格防曬,避免紫外線進一步損傷皮膚屏障。
如果是毛囊周圍的刺激性接觸性皮炎,為了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立即停用可疑化妝品,使用溫和的護膚品。若癥狀較輕,在停用后會明顯好轉。
如果是普通粉刺,可以參考痤瘡的治療方式,外用維A酸、壬二酸等藥物,或者到正規醫院刷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若是情況嚴重,可考慮口服異維A酸,但務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注意:孕婦、哺乳期及近期有生育計劃的女性禁用維甲酸類藥物;外用維甲酸類藥物可能有一定刺激風險,建議先小面積試用2-3天,確定沒有明顯刺激或過敏后,再大面積使用)
最后提醒大家,前面我們提到的是有皮膚問題的“逆光疹”,但其實皮膚并不是完全光滑的,有些朋友說的皮膚細小顆粒是皮膚正常的生理現象。
比如下圖這種白色小顆粒是膨大凸起的毛囊皮脂腺,擠一擠可能會擠出絲狀物,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很多人都會有,只要不是特意抿嘴照鏡子,正常社交距離下根本看不到它,不用過于在意。
(圖源網絡)
不必追求360度的美麗,愛你的人能發現你美麗的每一個角度喲。
如果大家遇到無法確定的皮膚問題不要瞎猜,也不要簡單搜索后擅自用藥,應第一時間去找專業的皮膚科醫生做診斷。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到你的話,點贊分享,祝大家都有健康好皮膚。還有什么想了解的皮膚問題,也歡迎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喲!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25年03月17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策劃團隊〕
策劃/編輯:麻辣燙 審核:李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